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江蘇省未來產業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第一方陣

2025年08月31日06:52 |
小字號

原題:關注未知 耐心布局 攜手陪伴

——江蘇未來產業演繹發展“三重奏”

去年8月31日,以“創新繽紛世界 未來賦能產業”為主題的2024未來產業創新發展交流大會在南京舉行,屬於江蘇的產業集群“未來式”圖景由此打開關鍵一頁。時隔一年,8月30日,2025江蘇未來產業創新發展交流大會大幕再啟,同樣的地點,同樣的主題,抬眸望去,卻已是全新的風景:創新的浪潮澎湃翻涌,破土的種子聚勢成林,一場爆發於現實之上的“未來風暴”展現在眼前。

數據顯示,2024年,全省未來產業核心企業總數超3000家,合計營收規模超7500億元,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第一方陣。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省數據局黨組書記、局長沈劍榮以“關注、耐心、陪伴”3個關鍵詞翻開大會扉頁,字裡行間都是關於未來的叩問與回音。

關注未知 創造可能

早在2023年,江蘇便提出構建“10+X”未來產業體系,既關注“10”的方向,更關注“X”,讓未來產業成為兼具理論和現實意義的“經濟筋骨”。如今,帶著“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第一方陣”的發展成果回望起點,是時刻關注前沿發展並於無人之境拓路的勇氣。

在會場外的未來產業企業展品區,這樣的勇氣有了具形。真邁生物研發的超高通量基因測序儀,讓生命科學領域“光刻機”有了國產替代﹔東方空間自主研制的“引力一號”運載火箭,創下全球最大固體運載火箭、中國運力最大民商運載火箭等多項紀錄﹔量子科技長三角產業創新中心研發的100比特超導量子計算機,標志我國進入自主可控百比特量級超導量子計算機研制新階段……一個個“首創”與“之最”沿展區排開,穿行其中,以原始創新突破未知領域的路徑變得愈發明晰。

“我們已獲得500多項全球專利,與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個伙伴達成深度合作。”真邁生物東區技術支持工程師張磊表示,真邁生物自成立以來便關注基因測序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現已在生育健康、腫瘤防控、傳感染、法庭科學、分子育種等領域全力賦能測序應用。

影響世界的力量,在各個領域醞釀。“生物制造的核心意義,在於它正在切入一批國家發展中的關鍵領域。”中國工程院院士,生物制藥工程專家、南京工業大學國家生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應漢杰在主題演講中提出生物制造在糧食安全、健康中國建設、傳統工業體系升級等領域承擔的重要作用,表示生物技術系統性突破將為物質文明的可持續發展帶來更多可能。

多方協同以實現從0到1、再從1到無窮的故事,正在這片土地上上演。

放眼全省,蘇州實驗室建設快速推進,紫金山實驗室、太湖實驗室成果涌現,雲龍湖實驗室、鐘山實驗室加速突破,原子極限微制造蓄勢待發,44家全國重點實驗室接連發布原創性、顛覆性技術創新成果,60家成員加入全國首創“省實驗室聯盟”,跨學科、大協作和政產學研融通的創新合作機制已破界而生。

大會現場,省發展改革委正式發布江蘇省未來產業(技術)研究院名單,18家以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企業為建設主體的未來產業(技術)研究院涵蓋第三代半導體、未來網絡、新型儲能、細胞和基因技術等關鍵領域,將為全省加快構建“10+X”未來產業體系、創造更多成長可能載入核心引擎。

清華大學鹽城環境工程技術研發中心長期專注零碳負碳領域的創新研究,其主導實施的全球首套燃煤鍋爐全煙氣碳捕集與利用項目,讓眾多化工企業找到了綠色發展新路徑。“未來產業(技術)研究院成立后,我們將依托專業研判能力為未來產業發展精准把脈,圍繞CO_2資源化利用等關鍵技術攻關、產業鏈協同等核心環節提供系統性解決方案。”中心辦公室主任呂瑩表示。

耐心布局 邁向未來

產投融合催生出裂變反應。南京江北新區,40余家細胞和基因技術創新企業初步構建從基因檢測、診斷、試劑到小鼠基因編輯、抗體藥物、免疫細胞治療、CAR-T細胞治療等細胞和基因技術產業鏈﹔蘇州市相城區,依托量子科技長三角產業創新中心,與近百家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等單位建立合作關系,形成覆蓋產學研用全鏈條的量子科技生態體系﹔常州市武進區,超50家涉氫企業,覆蓋制氫、儲運、檢驗檢測裝備與服務等全鏈條環節……

更多的生長細節藏在會上發布的《2025江蘇省未來產業發展報告》裡。截至目前,21個“未來產業先行集聚發展試點”核心企業營業收入達4233.6億元,試點地區擁有923家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形成463家科創企業,科創成果集聚賦能擁有市級及以上科技創新平台485個,新增發明專利授權量4937件。

“無錫市梁溪區是省內空天產業領域的唯一試點,商業航天企業集聚。2023年我們選擇在這裡落戶,如今公司在當地供應商比例已提升至63%,發動機成本降至80%。”東方空間(江蘇)航天動力總裁辦副主任薛婭菲告訴記者,公司正在推動在省內實現商業航天的生產、應用全閉環。

大會現場發布56個未來產業標志性終端產品。為讓更多未來產業在應用中落地,全省首批5家數據產業創新發展聯合體在大會現場正式成立,聯合體涉及工業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數據要素流通交易等方向,將為加快構建未來產業生態和支撐體系提供強大助力。

攜手陪伴 聚力前行

大會現場,省市場監管局發布江蘇未來產業標准十大優秀案例,覆蓋第三代半導體、零碳負碳、前沿新材料、低空經濟等關鍵領域。這些標准不僅樹立了行業標杆,更彰顯出江蘇在未來賽道的話語權與突破力。

一邊是行業標准加速制定,一邊是專利導航“指南針”的精准嵌入。會上,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推出專利導航全新模式,以全鏈條專利導航服務為相關產業賦能。截至2025年6月,江蘇未來產業領域發明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分別達到31.3萬件、11.3萬件,其中第三代半導體、氫能等5個領域發明專利申請量居全國第一。

科研成果落地,離不開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大會現場,江蘇農商聯合銀行發布“農商未來貸”“科創苗圃貸”“科技人才創業貸”三款新品。“一年內,全省農商行系統將投放未來產業相關貸款不低於100億元,未來3年相關貸款年均增速不低於20%。”江蘇農商聯合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胡建斌表示,將持續完善服務體系,提升服務能級,以更高質量的金融供給,賦能江蘇未來產業拔節生長、聚勢成峰。

新華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新華報業傳媒集團董事長雙傳學表示,集團近年來通過全媒體平台忠實記錄並積極助推江蘇未來產業的創新實踐,接下來將推出“未來產業”頻道,打造永不落幕的創新展示平台,通過持續追蹤報道企業創新動態、技術突破、成長故事,讓交匯點新聞客戶端成為江蘇未來產業企業值得信賴的全天候伙伴。

未來產業拔節生長,離不開耐心資本的呵護。省高投集團數據顯示,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母基金累計規模已達1749億元,包括省戰新母基金500億元,產業專項基金1069億元,產業子基金180億元,為未來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厚植發展沃土,持續營造全程“陪伴式”服務生態。大會現場,江蘇省戰略與發展研究中心負責人建議,以足夠的耐心和周到的陪伴,優化涉企全生命周期政務服務,量身定制服務方案,“一企一策”精准對接,加快構建更具吸引力的開源生態、創新生態、產業生態。

從精准有力的政策供給到多元暢通的金融活水,再到打造開放包容的營商環境,江蘇正以系統性的戰略謀劃賦能實踐,為未來產業的萌發、成長和壯大提供最適宜的“創新雨林”。在這裡,從“0”到“無窮”的產業夢想,正一步步演變為現實。(本報記者 柏麗娟 苑青青 孫秦旺 許海燕)

來源:新華日報

(責編:龔世俊、李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