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江蘇A股2025年中報:四大變化折射發展新動能

原題:透視江蘇A股2025年中報,AI、反內卷、出海、分紅——
四大變化,折射發展新動能
2025年上市公司半年報披露季正式收官,江蘇板塊交出一份凸顯結構優化與質量升級的答卷。數據顯示,江蘇713家A股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收超1.68萬億元,淨利潤近1482億元﹔429家公司營收正增長,45家營收增幅超50%,超四成營收超10億元﹔573家公司實現盈利,193家淨利潤超1億元。
記者在翻閱半年報時發現,在中央政策引導與市場機制雙重作用下,面對中美關稅、同質化競爭等多重因素影響,上市公司在總體業績保持穩健發展的同時,正不斷通過行業自律、技術突破與戰略重組,不斷推動盈利修復,呈現出諸多發展亮點,為經濟高質量發展集聚新動能。
“AI”處處可見
能生成解決方案的大模型、更懂消費者的分析系統、協同研發的好助手、智能生產線平台……數據顯示,共有超半數的上市蘇企在半年報中提及“AI”或“人工智能”。“AI工具”正與企業的主營業務深度融合,為智能化生產、產品創新與市場拓展帶來全新機遇。
藥物研發也能用AI?在恆瑞醫藥的實驗室,智能化靶點發現平台利用高質量的內部數據,為早期開發策略選擇提供支持,進一步提升臨床轉化效率。恆瑞醫藥人工智能藥物研發負責人韓漣漪表示,高性能計算對AI藥物研發的算力提供了關鍵支撐,這些技術的協同應用,正重塑從靶點驗証到臨床前研究的全鏈條,標志著生命科學進入“計算驅動創新”的新紀元。
傳統行業同樣煥發新生。一床蠶絲被上,既有設計師的匠心獨運,也有AI模型的智慧創新。太湖雪將人腦的創造力與人工智能的精准計算相結合,不僅更深入地洞察用戶需求,優化產品參數與特性設計,還拓寬了創意的邊界,為傳統工藝注入了科技活力。
降本增效和創新增長,成為人工智能落地千行百業的寫照。在南鋼智慧運營中心,“元冶·鋼鐵大模型”已經發布了20個鋼鐵行業應用場景,實現研發成本減少20%,研發周期縮短30%。其鋼材力學性能預測模型使產品成材率提升2%,交付周期縮短10%。
在工業水處理廠中,京源環保的垂直領域大模型深度融合人工智能與行業知識圖譜,為企業提供“知識問答+方案生成+決策優化”的全棧智能服務,推動行業智能化升級。在消費電子領域,博眾精工已初步建立標准化模塊選型平台,集成機、電、軟一體化設計,已導入AI干涉檢查及軟件程序虛擬仿真。AI自動出圖技術也在驗証中,進一步提升了研發效率與產品精度。
“當前AI技術熱度高漲,但整體應用尚未突破大眾預期,應用重心正逐漸向垂直領域傾斜。很多上市公司將AI技術與特定行業深度結合,既能精准匹配產業痛點,又能圍繞具體產品或業務需求拓展應用場景。”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智能智造技術研究所所長、河海大學教授駱敏舟說。
AI應用緣何如此“熱門”?駱敏舟指出,需求是最直接的動力。當前,AI技術已具備突破行業傳統認知的能力,能夠打破信息壁壘、整合多源數據,滿足效率提升和決策優化的需求。同時,大模型與大數據技術的突破為AI落地提供了關鍵支撐。數據訓練在規模、算力和質量上的顯著提升,直接推動了大模型性能與穩定性的增強,為AI廣泛應用奠定了基礎。
此外,還有金融、交通運輸、食品飲料等行業也受到AI技術的深刻影響。人工智能的普及正在推動這些行業的智能化轉型邁入新階段,為企業創造更多價值與機遇。
“反內卷”持續優化行業生態
今年以來,光伏、鋼鐵、水泥、化工等多個行業掀起“反內卷”熱潮。不少上市公司在半年報直面行業現狀,主動回應問題,表示積極通過行業自律、技術升級與戰略調整,以差異化競爭與綠色轉型破局,不斷實現盈利修復,形成可持續競爭優勢,推動行業生態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光伏,“反內卷”行動中備受關注的行業之一。身處光伏產業重鎮,不少上市蘇企打出一套“反內卷”組合拳。
“國內光伏產業技術創新活躍,技術突破成為破解行業‘內卷’的關鍵路徑。”邁為股份表示,公司通過不斷優化GW級雙面微晶異質結(HJT)高效電池制造整體解決方案,在確保電池片高效率、高良率的前提下,大規模提升整線產能,進一步鞏固了公司在太陽能電池生產設備行業領域的領先地位。
中天科技在半年報中表示,公司積極踐行“反內卷”要求,跳出低層次價格戰和同質化競爭固有思維,以價值創造重塑行業生態。報告期內,光伏組件業務以輕資產模式實現N型組件全尺寸量產及海上光伏專用組件創新,鈣鈦礦電池效率穩定突破23%。
在汽車行業“反內卷”背景下,汽車零部件供應鏈競爭在質量的基礎上開始更注重成本。無錫隆盛科技表示,公司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提高產品議價能力與競爭力,同時將通過流程優化、效率提升、成本改善等措施持續不斷改進提升,降低降價帶來的盈利能力下降的影響。
富淼科技主動優化業務組合,果斷規避低效的“內卷式”價格競爭,將資源聚焦於新興市場開拓與核心戰略客戶的高端產品服務升級。通過主動剝離低毛利業務,聚焦高附加值市場,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21億元,同比下降5.80%。
不少業內人士表示,短期看,“反內卷”政策正通過產能控制、落后產能淘汰、並購整合加速等方式優化行業供給。長期看,行業自律和技術升級仍是未來主旋律。民生証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陶川指出,“反內卷”要更加注重政策的力度和持續性,手段上更加注重市場化、法治化。尤其是對於部分優勢產業,要既治理、又保護,盡量避免無序競爭。
海外布局加速重構
2025半年報顯示,440家上市蘇企公布了海外收入,合計實現海外收入2906億元。面對復雜的國際環境,上市蘇企積極調整應對策略成為披露焦點。不少公司明確表示正調整海外產能布局,通過“本土化生產+供應鏈重構”模式不斷化解風險,提升全球市場適應能力。
今年7月,中信博再次斬獲海外大單,與上海電氣正式簽署沙特Sadawi光伏項目合作訂單,項目容量高達2.3GW。據能源咨詢機構數據,2024年度中信博跟蹤支架系統排名全球第二,市佔率達16%,並在印度、中東、亞太等多個地區市場位居榜首。中信博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已在江蘇常州、安徽繁昌、安徽宿鬆、印度古吉拉特、沙特吉達等地建立了多個生產制造基地,通過不斷完善全球供應鏈布局,快速響應全球交付需求。
同樣在7月,天合儲能成功裝船發運了首個單體容量達1.2GWh的儲能系統項目,正式啟航前往智利。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2025年上半年,天合儲能持續深化全球儲能售后運維網絡布局,在10多個海外國家設立了10余個服務中心網點,進一步提升了全球服務能力。目前,公司儲能艙及系統產品已覆蓋中國、歐洲、亞太、北美、中東非及拉美六大區域市場,累計出貨量突破12GWh,其中海外市場銷售佔比提升。
在加速海外供應鏈布局的進程中,消費品牌也展現了強勁的國際化發展勢頭。科沃斯旗下兩大品牌海外業務收入佔全部收入的40.8%。在美國市場,公司積極應對市場變局,加速完善海外供應鏈布局,成功打通海外生產線向美國市場的供貨渠道,保障海外市場交付,同時聚焦中高價格段市場,二季度實現同比增長86.5%。
作為出口佔比超80%的外貿龍頭,江蘇國泰在緬甸、柬埔寨、越南建設貨源基地,持續推動供應鏈從“中國整合”向“全球整合”轉型。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關稅政策頻繁調整,對公司業務產生一定影響。不過,憑借多元化銷售市場與客戶結構,以及海外生產基地建設的全球化布局,公司抵御貿易爭端風險能力較強。
江蘇省商務廳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江蘇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新增對外投資項目502個,協議投資額37億美元。隨著RCEP深化實施及歐盟碳關稅政策落地,越來越多江蘇企業正從“單一市場依賴”轉向“多極網絡構建”。
超百億元“紅包雨”回饋投資者
近日,常熟銀行披露2025年中期利潤分配方案公告,啟動首次中期分紅。根據公告,常熟銀行擬每股派發現金紅利0.15元,共計派發現金紅利4.97億元,佔2025年半年度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比例為25.27%。
核心業績的穩步發展是常熟銀行持續分紅的底氣。該行上半年營收與利潤均實現“雙位數”增長,總資產首次突破4000億元大關,資產質量持續領跑上市銀行。在該行此前舉行的2025年投資者交流會上,常熟銀行董秘唐志鋒曾表示:“常熟銀行有分紅的能力,也從來不缺乏分紅的意願,提升分紅永遠是常熟銀行的追求。”
截至發稿,江蘇已有超120家A股上市公司發布中期分紅預案,總規模達百億元以上。這得益於政策引導、企業盈利改善與投資者回報意識提升的共同作用。
新“國九條”強調,要強化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監管,增強分紅穩定性、持續性和可預期性,推動一年多次分紅、春節前分紅。今年4月,滬深証券交易所專門修改《股票上市規則》,進一步加強分紅硬約束。
在此背景下,上市蘇企積極響應,中期分紅從“可選項”變為“搶答題”。以2025年中報現金分紅總額排序,排名前三的公司,分別為華泰証券中期派息每10股1.5元,合計派發現金紅利總額13.54億元﹔國電南瑞擬每10股派1.47元,合計派發現金紅利11.75億元﹔南鋼股份擬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186元,派發現金紅利7.31億元,佔當期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的50%。
值得關注的是,越來越多公司不再局限於傳統的年度單次分紅,轉而制定並公布清晰的中長期分紅計劃,明確現金分紅比例,主動向投資者傳遞對未來盈利能力和回報水平的信心。其中,雅克科技、華信新材料等企業制定未來三年分紅規劃,承諾現金分紅比例不低於歸母淨利潤的30%。江蘇國泰則終止15億新証券投資,並重新制定未來三年分紅規劃,新方案擬每年進行兩到三次利潤分配,每年以現金方式分配的股利不少於當年實現可分配利潤的40%。
市場分析指出,上市公司中期分紅頻次與金額不斷提高,既反映出監管政策對股東回報的積極引導,也體現了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和股東意識的不斷提升。川財証券研究所所長陳靂表示,通過實施中期分紅,上市公司能夠更及時地向市場傳遞經營穩健的信號,既有助於增強投資者信心、穩定股價預期,也能進一步完善股東回報機制,提升市場認可度。(崔昊 陳嫻)
來源:新華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