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進中國︱拿到“紅本本” 吃下“定心丸”

“有了這個‘紅本本’,往后擴大生產心裡就更有底氣了!”8月22日,江蘇達喜裝飾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達喜裝飾”)的標准化廠房內,機器轟鳴,原木基料經壓貼、鋸板、開槽,最后變成了一塊塊木地板。總經理周偉攥著集體建設用地劃撥土地証,指著腳下30畝土地笑意盈盈——這片曾散落著停產板皮廠的地塊,如今正撐起企業年產能超100萬平方米的底氣。
廠房包裝區內,剛下線的木地板堆成小山。人民網 李欣陽攝
2017年,20歲出頭的周偉離開家鄉江蘇泗洪縣,赴蘇南闖蕩木地板行業﹔5年后,他帶著積累的技術、市場資源返鄉,與堂哥周海濱創辦達喜裝飾。“一個主外跑市場、一個主內管生產”的“黃金搭檔”很快打開局面。可創業初期僅2000平方米的租賃廠房,很快成為制約發展的“緊箍咒”。
“只能放1條生產線,原材料和成品堆得到處都是,客戶來考察時直皺眉頭。”周偉至今記得2023年的一樁遺憾:一家歐洲客戶雖認可產品品質,卻因廠容廠貌而質疑企業長期供貨能力,最終隻合作了一次。
“必須拿地建廠,才能接住更大訂單!”周偉暗下決心。可泗洪縣“富裕村有錢沒地、薄弱村有地沒錢”的現實,讓企業很難找一塊合適的生產用地。
轉機出現在2024年初,泗洪縣創新推出了“共享廠房”模式,讓周偉終於實現了“建廠夢”。金鎖鎮白廟村將30畝集體用地作價入股,達喜裝飾配套投資2000萬元,建起了一座擁有1.5萬平方米廠房、辦公樓的現代化工廠,生產線增加到3條。村裡曾經閑置的土地也因此被盤“活”。
“這片土地以前散落著五六家停產的小板皮廠,還有幾處沒人住的老宅基地,荒了好些年。”金鎖鎮黨委委員、副鎮長仲林華說,“共享廠房”正好破解了“企業找地難、村集體盤活資源難”的雙重困境。
2024年10月,達喜裝飾拿到了泗洪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頒發的集體建設用地劃撥土地証﹔年底新廠建成后,企業又投入300多萬元升級產線設備,實現碼垛、上料等重體力環節“機器換人”,現在每天能產出近3000平方米木地板。
“年產能從不足20萬平方米躍升至100萬平方米,首年產值有望破3500萬元。”周海濱算起成本賬來更加開心,“本地能提供7成以上原材料,供應商離廠房不到3公裡,比在蘇南時,每年可節省成本40多萬元,這些錢又能用到海外市場的開拓上了。”
達喜裝飾新建成的廠房寬敞明亮。人民網 李欣陽攝
企業受益,村集體和村民也跟著“沾光”。“以前村集體年收入一二十萬元,現在每年能從企業拿到近30萬元分紅,總收入翻了一番還多!”白廟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同宇說,首筆分紅到賬后,村裡先修好了破損道路,“后續,村民健身設施完善、村庄環境整治都在規劃中,大伙兒的日子越過越甜!”
36歲的孟冠軍是“共享廠房”的直接受益者。此前,他常年輾轉上海、蘇州等地打工,如今在達喜裝飾負責設備調試,每月能掙六七千元,還能就近照顧一家老小。“不用再跟家人分開,心裡踏實多了。”孟冠軍說,像他這樣的村民,廠裡還有數十人,大家都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顧家兩不誤”。
憑借“紅本本”與新廠房,達喜裝飾成了當地盤活鄉村資源、推動全民創業的見証者和參與者。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泗洪縣鄉村共建“共享廠房”面積達36.7萬平方米,引育企業100家,年新增產值約23億元,稅收貢獻超3599萬元。2024年,僅通過租金、分紅、稅金返還,當地村居集體收入增加了1640余萬元。
“‘共享廠房’的核心是讓企業有地可落、村集體有財可理、村民有業可就。”泗洪縣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繼續優化模式,吸引更多返鄉創業者,讓更多“沉睡”的土地轉化為產業發展的“動力源”,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強活力。
廠房裡的機器還在不停運轉,周偉看著剛簽下的歐洲訂單,眼神十分堅定:“現在客戶來參觀,都夸我們是‘現代化工廠’,接下來要把海外市場做得更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