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新的競賽格局下,誰能爭得“蘇北第一縣”?

2025年09月07日09:03 |
小字號

原題:交匯點觀察︱新的競賽格局下,誰能爭得“蘇北第一縣”?

蘇北縣域競賽的格局,又一次迎來新變化。

今年以來,多個“全國百強縣”榜單相繼出爐,不出意料,江蘇縣域依然是“最能打”的存在——百強縣“四分總量有其一”,7個“超強縣” 中獨佔3席,前10名中有“蘇南四小龍”之稱的昆山、江陰、張家港和常熟仍舊耀眼。

而隨著徐州新沂經濟總量首次跨過千億大關,坊間一度流傳與“蘇南四小龍”對應著的“蘇北四小虎”也擴容為“五小虎”。

在縣域高質量發展全國地圖上,正在崛起的“蘇北板塊”裡,關於“誰是蘇北第一縣”的“冒泡賽”堪比“神仙打架”:有人認為沭陽經濟登頂蘇北首位堪當第一﹔有人認為東台、邳州在賽迪百強縣榜單中位次高於沭陽,綜合實力二者角逐最強﹔還有人認為同處第一發展梯隊的沛縣、新沂在爭冠路上也不遑多讓。

01

“硬杠杠”之爭

地區生產總值是衡量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也是縣域發展排名中爭先奪位的“硬杠杠”。

在蘇北5市20縣(市)中,經濟總量跨過千億門檻的第一梯隊依次有:沭陽縣、邳州市、東台市、沛縣、新沂市,2024年5縣(市)GDP分別為:1560.39億元、1354.89億元、1190.94億元、1126.09億元、1026.64億元。由於第二梯隊的領頭羊漣水縣和東海縣距離邁上千億台階仍有200億元的差距,從經濟維度來看,短期內難以成為“奪冠選手”。

沭陽經濟也並非一直是蘇北的佼佼者。

過去曾有人問:江蘇最落后的地區是哪裡?是宿遷﹔宿遷最落后的地區是哪裡?是沭陽。1997年以前,沭陽經濟排全省倒數第一。頭頂全省扶貧開發重點縣的帽子,直到2019年才得以摘掉。

2020年是蘇北經濟格局發生變化的一個重要分水嶺,這一年,摘帽后的沭陽表現驚艷,以不到10億元的微弱優勢逆轉邳州,晉升為“蘇北經濟第一縣”。與此同時,曾一度站在蘇北“榜一”位置的邳州此后一直屈居第二。截至2024年末,兩地GDP差值已經超過200億元。

翻開第一梯隊均可統計到的近15年經濟數據,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沭陽連跨8個“百億”躍上1000億和1500億元台階。而反觀其他四地,均受到“同階魔咒”困擾——邳州在“900億檔”困了3年,東台在“800億檔”轉了3年,沛縣在“700億檔”惑了3年,新沂則在“600億檔”掙扎了4年之久。

02

“軟實力”之爭

營商環境是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軟實力”。

在營商環境的比拼上,“蘇北五小虎”近幾年已進入白熱化狀態。

沭陽接續開展“營商環境提升年”“營商環境持續增效年”活動,全力塑造“政策最優、成本最低、辦事最快、服務最好”的“四最”營商環境,提出“沭事速辦、區事區辦、特事特辦、馬上就辦”和“無事不擾、有困必幫”等機制理念,持續擦亮“沭最好”營商環境“金字招牌”。

東台提出對標“最高標准、最好水平”,以刀刃向內、自我革命的決心和勇氣,全面創塑一流營商生態,全力打造審批最少、機制最活、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服務最優的一流營商環境。

邳州堅決打破固有思維定式,推動招商引資更加注重拼服務、拼環境,以 “企業需求” 為導向,常態化開展走訪服務企業活動,構建“全周期、精准化”服務體系,讓企業在邳州引得進、留得住、發展好。

沛縣牢固樹立“處處是營商環境、人人是形象使者”的理念,從“利企便民”出發,打造形成了“都來想法辦、不說不能辦”的營商品牌,是“江蘇省政務服務綜合標准化試點”的典型范例。

做“加法”強化要素供給、做“減法”破除制度壁壘,新沂善做“加減法”,讓“無事不打擾,有事服務效率高”成為常態,從而練就營商環境的“新沂磁場”。

一流的營商環境是一個地區最好的“梧桐樹”、最大的“吸鐵石”、最重要的競爭力。數字是最有力的見証——

截至2024年末,沭陽當年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49家,總量達1108家﹔邳州當年獲批高新技術企業81家,總量達205家﹔東台當年新增投資項目255個,其中新列統5000萬元以上投資項目159個﹔沛縣當年新登記企業0.52萬戶,總量達15.67萬戶﹔新沂年度入庫公告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79家……可謂百花齊放、各有千秋。

“蘇北五小虎”誰是“營商環境第一縣”,企業會“用腳投票”、做出選擇。

03

“綜合評價”之爭

衡量一個地區的發展水平,“均衡性”同樣不容忽視。

一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鄉居民收入比——

從近5年的表現來看,東台以每年超2000元的速度上漲、直逼“5萬元新門檻”遙遙領先蘇北各縣(市),而沭陽、邳州、沛縣、新沂仍未達到“4萬元線”。2024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14元,首次突破“4萬元大關”,這表明低於全國標准的蘇北各縣(市)仍需付出更大努力,提升居民收入。

令人欣喜的是,近5年5縣(市)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都在逐年縮小。在最新的城鄉居民收入比數據中,東台、沭陽皆為1.50:1,沛縣、新沂均是1.52:1,而邳州1.61:1的表現相對差強人意,縮小收入差距有必要成其主攻方向。

二看綜合實力評價榜——

以工信部下屬研究機構——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發布的“百強縣榜單”為例,在蘇北第一梯隊5縣(市)中,2025年有東台、邳州、沭陽、沛縣上榜,分別位列34、45、61和64。遺憾的是,新沂2024年GDP突破千億大關,卻又一次沒有拿到百強“入場券”。

“未來縣域實現高質量發展應以新型工業化為核心驅動。”賽迪顧問副總裁、賽迪方略總經理兼縣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余德彪表示,在2025年全國百強縣評選中,賽迪評選體系較往年再升級:圍繞經濟實力、發展潛力、智造能力、城鎮活力、富裕合力5個評價維度,經濟規模、經濟質效、投資水平、創新活力、高端制造、數智賦能、綠色低碳、人口承載、公共服務、生態質量、收入水平、消費能力12個一級指標、35個二級指標和45個具體數據進行評價。

有分析指出,新沂經濟較為仰賴傳統產業,其化工產業一直佔據全市產業較大比重,主要集中在化學纖維制造業、化學原料制品制造業、橡膠和塑料制品業等行業。“千億落榜百強”背后,不僅是新沂亟待全面提升“經濟實力、發展潛力、智造能力”,也表明縣域之間的較量已不再是單一維度的經濟增長。

翻看近些年賽迪百強縣蘇北5縣(市)上榜情況及位次表,記者注意到,東台已從2016年的第85位攀升至第34位,並在此榜單中於2020年超越邳州后逐漸站穩“蘇北第一”寶座。

然而,一份榜單不足以定論。綜觀5市20縣(市),誰也沒有足夠的底氣,說出:自己是公認的第一!

於是——

沭陽立下目標:“蘇北全面領先”﹔

東台拉起橫幅:“對標長三角先進地區、瞄准百強縣第一方陣”﹔

邳州喊出:“爭當蘇北縣域發展‘領頭雁’、工業經濟‘排頭兵’”﹔

……

進入“決賽圈”,“蘇北第一縣”究竟花落誰家?或許尚不可知。

畢竟,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馬。(王建朋)

來源:新華日報·交匯點

(責編:黃竹岩、趙登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