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民生

江蘇泗洪:全民創業激活縣域經濟

趙登岩 王丹丹 李欣陽
2025年09月13日07:37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洪澤湖畔,江蘇泗洪縣臨淮鎮勝利社區成片的蟹塘波光粼粼,段廣玉一早忙著和工人拉網起蟹。

“現在賣的還是‘六月黃’,真正的旺季要到中秋國慶,到時候大閘蟹也長成個兒了!”49歲的段廣玉是社區黨總支副書記,也是一位“蟹塘主播”,去年靠著電商實現螃蟹銷售3400萬元,成了鄉村振興帶頭人。

段廣玉的故事只是泗洪縣全民創業大潮中的一朵浪花。在當地,上海返鄉青年謝鵬把家居廠年營收做到3000多萬元﹔90后“寶媽”梁小盼把頭飾賣到十多個國家﹔“金牌月嫂”李麗利回老家發展“村房短住”項目,讓城裡人體驗鄉村生活……

自“創贏泗洪”全民創業富民行動2022年初啟動以來,泗洪縣累計新增經營主體5.88萬戶,發放創業貸款30多億元、獎補資金1000多萬元,獎補2000多個創業項目,創業帶動就業比例達1:3,全民創業正成為縣域經濟和群眾增收的有效路徑。

段廣玉正在拉網起蟹。人民網 李欣陽攝

段廣玉正在拉網起蟹。人民網 李欣陽攝

產業蓄水,激活創業動能

作為泗洪大閘蟹的核心產區,臨淮鎮3.9萬畝蟹塘不僅創造出5億多元年產值,更孕育出一條從生態養殖到冷鏈物流、從線下批發到直播帶貨的產業鏈。

90后孟穎是位“蟹二代”。2017年,她放棄城市工作,回到臨淮鎮跟父親經營蟹塘。6年前,一段隨手拍的“蟹塘喂料”視頻意外走紅網絡,讓她嗅到商機成立合作社,做起電商來。如今,合作社年銷售額約2600萬元。像她這樣的成規模水產電商企業,臨淮鎮現有20多家,去年全鎮電商銷售額1.85億元。

同樣看好本土資源優勢創業的,還有返鄉青年謝鵬。2012年大學畢業后,謝鵬先在上海創辦家具廠,3年后,他果斷將工廠遷回泗洪,“家居定制離不開板材,我們在泗洪及周邊幾乎可以買到全部原材料。”

憑借“前網店,后工廠”“買泗洪,賣全國”的運營模式,謝鵬的公司去年銷售額突破3000萬元。今年,他們新招了近10名大學生,團隊增加到80余人。00后劉巧夢6月加入團隊做電商運營,“在家門口上班,通勤只要十幾分鐘。”

產業是創業就業的“吸鐵石”。泗洪縣通過優化政策、完善體系,構建起以現代農業、先進制造業為核心的產業格局,成為涵養就業、拓展創業的“增容器”。2024年,該縣新增30萬元以上農副產品加工企業75個、電商主體550個、規模以下工業小微企業100家,新增“三來一加”項目330個,文旅創業項目吸納就業400人。曾經涌向上海、蘇南的務工人潮,正在逐步回流。

青陽全民創業街蝶變前后。人民網 王丹丹攝

青陽全民創業街蝶變前后。當地供圖

載體筑基,搭建創業舞台

走進青陽全民創業街,街道一側“鄉村酷”服裝加工車間裡,40多名女工踩著縫紉機趕制秋裝褲。“平均日產上千件,還是趕不上訂單需求!”企業負責人劉志文一邊查看生產進度,一邊與客戶對接交貨時間。

街對面的飾品店裡,90后“寶媽”梁小盼忙著給周邊村民分發制作發卡的材料。她做的是小飾品加工,店面已經拓展到了7個,八成以上為出口訂單。“有200多人跟著做加工,其中兩成是殘障人士,還可以把材料拿回家做。”她說。

誰能想到,這條年營收超2000萬元的創業街,一度因為位置偏辟,門面長期閑置,街上長滿荒草。2022年8月,當地出資3000余萬元對街道進行改造,重點發展“三來一加”、電商等業態。如今,這裡已吸引18戶創業者入駐,帶動500余人實現就業。

臨淮鎮則將停辦多年的鎮中學改造成了全民創業園。4棟由教學樓、綜合樓改造而成的廠房,總面積1.5萬平方米,成了創業者的“夢工廠”。“入駐率已經70%,后續還有一批項目在接洽。”臨淮鎮統戰委員張德虎介紹。

00后創業者楊光的水產加工公司就開在這裡。“小時候在這裡上學,現在回這裡創業,特別有歸屬感。”他說,從萌生創業想法到公司投產,鎮裡全程提供支持,工廠已於9月初開始運轉,預計年產值可達500萬元。

像這樣盤活閑置資源、建設創業載體的例子,在泗洪比比皆是。該縣人社局副局長陳海介紹,截至目前已建成全民創業一條街22條、創業孵化園21個,40多個創業載體吸引了720個創業項目入駐,帶動9200余人創業就業,人均年增收3000元。

工人趕制“扭扭花”。人民網 李欣陽攝

工人趕制“扭扭花”。人民網 李欣陽攝

精准服務,助力創業圓夢

“40多萬人涌進直播間,訂單多的看不過來!”聊起今年7月的一場“118@助創”直播活動,80后創業者錢慧仍難掩激動。

從2023年幾十畝起步,到擁有2000畝種植基地、1座深加工工廠,錢慧的艾草事業不斷壯大,“如果沒有縣裡的政策支持和平台助力,我不可能發展得這麼快。”

泗洪縣人社局勞動就業處主任王利明介紹,當地已常態化開展12場助創直播,累計吸引500萬人次觀看,85位創業者先后走進直播間分享故事,300多個創業產品通過直播平台走向全國。

除了流量賦能,當地還注重解決創業者的實際難題。謝紅會是泗洪縣一名連續創業者,去年8月,他將目光投向仿真花,引入“扭扭花”加工項目,帶動600多人就業增收。但持續增長的訂單讓他犯了難,“人手不夠,訂單交不了,后續生意就會受影響。”

接到用人需求后,泗洪縣人社局隨即聯動19個鄉鎮招募人員、組織培訓,很快,數百人加入制作“扭扭花”隊伍,還帶動十多個小團隊共同創業。“9萬支向日葵按時交付,現在我敢接更多更大的訂單了!”瓶頸解決后,謝紅會的底氣也足了。

孫園鎮張塘村村民李麗利曾是大城市裡的“金牌月嫂”,因為母親生病回鄉照顧。2023年底,她萌生了改造閑置農房做民宿的想法。開辦公司有人指導,她沒費啥心。眼下,她的“村房短住”項目經營得有聲有色,同村5戶家庭也一起加入,引得周邊鄉鎮紛紛前來“取經”。

“全民創業蔚然成風,我們鼓勵每一位泗洪人,把人生理想寫在鄉村大地上。”泗洪縣委書記楊雲峰表示,作為蘇北農業大縣,當地擁有農特產品、人口紅利、電商基因等優勢,正錨定“江淮創業新城”目標,通過育產業、建載體、優環境,推動“打工經濟”向“創業經濟”轉變,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引擎。

(責編:張鑫、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