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第三年舉辦,江蘇這場大會不止有“黑科技”
AI智慧中醫健康檢測儀3分鐘生成體質報告,“莫扎特”靈巧手兩根手指穩穩夾住生雞蛋,無人貨運飛機模型可搭載小型汽車……近日,2025江蘇產學研合作對接大會在南京國際展覽中心舉行,一批江蘇產業科技創新的成果集中展示,現場還發布了185家高校院所的4100多項最新成果與2500多家企業的3600余項技術需求。這是江蘇連續第三年舉辦產學研合作對接大會。

與會人員體驗AI智慧中醫健康檢測儀。人民網 任曉燃攝
“黑科技”集中亮相
步入3000多平方米展示區,“蘇大強”的創新實力扑面而來。
在人工智能專區,蘇州鈞舵機器人有限公司研發的“莫扎特”系列五指靈巧手最吸睛。“每個手指都集成了觸覺傳感器,目前可以完成一些繡工和手術操作,未來可替代危險場景人工作業,以及幫助殘障人士重建手部功能。”該公司行業總監周軍暉說。
傳統中醫與現代AI能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南京中醫藥大學研發的AI智慧中醫健康檢測儀前,市民王女士輸入個人數據、完成面部拍攝后,不到3分鐘就拿到了健康檢測報告。“報告顯示我屬於氣郁體質,提醒我注意精神養生,防止向血瘀體質轉化。”
據了解,該設備具備面診、舌診、問診多診合參的中醫體質辨識模型,經運算可得到體質報告及內服外用的調養方案,目前已與江蘇省中醫院等多家三甲醫院達成科研合作。
展廳另一側,白鯨航線(常州)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一款無人貨運飛機模型引人注目,16米長的內部空間可搭載小型汽車,適用於應急救災等場景。
此外,7000噸級深遠海綠色智能技術試驗船“未來”號、國內首個柔性太陽翼平板式可堆疊衛星、國內首台10MW純氫燃氣輪機整機、全球最大固體運載火箭“引力一號”等標志性成果也在大會期間進行了展示,彰顯江蘇在前沿領域的創新突破。

一場主題技術路演現場。人民網 任曉燃攝
“面對面”洽談合作
大會不僅是成果展,更是合作平台。
南京大學教授譚海仁帶著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技術參會,這項技術曾入選“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光有科技能力還不夠,還要結合市場需求進行轉化。”他希望能在這次大會上找到產業下游應用,拓展更多合作可能。
思必馳聯合創始人俞凱帶來了公司自研的高端吸頂麥克風系統。“系統內置了AI算法,能提供高清降噪、自動增益等功能,可實現全場清晰擴音。”俞凱期待與環境類設備廠商達成合作,探索多元化應用場景﹔也期待與高校深化合作,推動技術迭代。
為促進精准對接,大會舉辦了4場專題活動和10場主題技術路演。路演現場,企業負責人手握需求清單,尋找技術解決方案﹔高校科研人員帶著最新成果,熱情講解創新亮點﹔技術經理人現場撮合,讓企業需求與院校成果高效匹配。
據了解,南京埃斯頓酷卓科技有限公司此次與清華大學、南京理工大學簽約了 “面向汽車智能制造的人形機器人整機設計及智能柔性操作技術研發” 項目,總投入2000萬元。
在高新區新質轉型行動專場上,50條應用場景清單發布,32個重大產學研合作項目簽約,其中12個為“雙高協同”合作項目,合作經費近7億元,涉及產學研合作、基金共建等多種合作形式。據了解,“雙高協同”即高新園區與高校協同創新。今年7月,江蘇已確定18家國家高新區與37所高校結對試點。

大會生物醫藥專區。人民網 任曉燃攝
“產學研金”深度融合
前不久,南京世和基因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世和一號”泛實體瘤高通量測序基因檢測試劑盒獲美國FDA批准上市。大會期間,該公司董事長邵陽在一場分享中強調初始資金對於初創企業的重要性,“剛開始創業,資金不充足成了大問題。從無到有,再到成長為獨角獸企業,科技成果轉化、企業發展離不開金融助力。”
為了讓更多“種子期”“初創期”企業在江蘇生根發芽,本屆大會組織了科技金融對接專場,引導金融資源向“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傾斜。
會上,江蘇省科技廳區域創新與成果轉化處和江蘇高科技投資集團共同發布了“蘇科積分投”科技金融產品。創業投資機構分別與國家級高新區、江蘇省標杆孵化器、銀行等集中簽約,遴選了15個簽約項目。
2020年,科技部在國家高新區率先以試點形式,探索建立基於數據驅動、定量評價、積分賦能、精准支持科技創新發展的新型科技金融政策工具“創新積分制”。2024年,“創新積分制”進一步擴展到全國試行。江蘇在此基礎上打造“蘇科貸”“蘇科投”“蘇創積分貸”等科技投融資品牌,推動金融資源更多投向實體經濟和創新領域,形成“科技—產業—金融”有序循環的良好生態。
兩年來,江蘇舉辦各類產學研對接活動3000多場,達成合作項目1.3萬余項,投資額達1260億元。江蘇省省長許昆林表示,將以這次大會為契機,持續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大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全面深化產學研合作,做深做實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大文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