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民生

南通援疆:從“輸血”到“造血”的跨越

人民網記者 王繼亮
2025年09月20日15:39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新疆諾納紡織科技有限公司車間內,32歲的維吾爾族婦女扎依旦正在認真檢查紡機運行情況。兩年前,她還只是一名超市營業員,如今已成長為一名優秀紡織女工,“收入好了,生活也就有了奔頭。”

位於新疆伊犁州伊寧縣境內的諾納紡織科技有限公司是江蘇南通市援疆重點項目。近年來,在南通對口援建下,伊寧縣發生了可喜變化:紡織業成為當地支柱產業,穩住了就業“基本盤”﹔教育與醫療人才隊伍發展壯大,為長遠發展筑牢了“民生根基”。

在“南通所能”和“伊寧所需”的雙向奔赴中,南通援疆實現了從“輸血”到“造血”的跨越,走出了一條具有江海特色的援疆新路徑。

正在操作紡機的扎依旦。人民網記者 王繼亮攝

正在操作紡機的扎依旦。人民網記者 王繼亮攝

引進特色產業,帶動當地就業

南通被譽為“中國近代第一城”和“家紡之城”。現代紡織業是南通的支柱產業,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產業鏈,具有較強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2017年至今,江蘇援伊·南通工作組依托自身優勢,產業援疆,打造了伊寧縣紡織產業園,培育和壯大了當地紡織業,促進了當地就業。

據諾納紡織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周強介紹,該項目建成后,已吸納150人就業,“這裡的員工平均月薪7000元到7500元,加上加班費,一線操作工月收入超過了10000元。”

扎依旦是該公司一名普通員工。入職以來,她因表現突出被提拔為車間小組長,月薪也從8000元漲到了12000元。今年,她的丈夫被推薦入職,月入8000余元,生活變得越來越好,“我家剛蓋了樓房,還買了小汽車呢。”

在伊寧縣紡織產業園內,像諾納紡織科技有限公司這樣的紡織企業,還有20多家。目前,整個園區年產紗線近4萬噸、坯布2億米。2024年,該園區產值達28.2億元,共吸納5000余人就業,其中近80%為少數民族職工。

伊寧縣委副書記、江蘇援伊·南通工作組組長施張范認為,產業援疆是南通對口援疆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借鑒南通龍頭紡織企業的先進經驗,推動當地中小企業實施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全力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工廠。”

在南通精心培育下,紡織業已成為伊寧縣第二大支柱產業。兩年多來,江蘇援伊·南通工作組通過鏈式招商,積極對接外地龍頭企業,推動福思克冷鏈科技、“天山寶寶”種桑養蠶等21個優質項目在伊寧縣落地生根,直接帶動上千人就業﹔通過打造伊寧縣青創園,招引17家企業進園區,解決當地600多人就業。

去年,江蘇援伊·南通工作組還著眼長遠,聚焦前沿產業,推動伊寧縣建成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科創園,並與上海交通大學、江南大學等高校建立合作關系,計劃共建技術轉移中心與孵化平台,助力伊寧縣培育新興產業生態,實現可持續發展。

航拍伊寧縣南通高級中學。人民網記者 王繼亮攝

航拍伊寧縣南通高級中學。人民網記者 王繼亮攝

教育醫療“雙輪驅動”,筑牢民生根基

作為全國聞名的“教育之鄉”,南通在援疆策略上,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通過教育與醫療“雙輪驅動”,為當地打造一支“帶不走”的人才隊伍。

近年來,南通市不僅出資對當地多所學校教學設施進行智能化改造,還選派39名資深教師援伊,手把手帶教,培養了30余名青年骨干教師。

伊寧縣南通高級中學是2023年南通援疆重點工程項目,總投資達2.12億元,2024年9月,該校迎來了首屆學生。截至目前,該校已有10多個班級,150多名高中生。“南通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超前,讓我們眼前一亮。”該校教師王建平感慨道。

音特扎爾·艾莎(右一)和帶教師傅曹榮彬(右二)、季勇(左二)討論文言文《師說》的教學方法。人民網記者 王繼亮攝

音特扎爾·艾莎(右一)和帶教師傅曹榮彬(右二)、季勇(左二)討論文言文《師說》的教學方法。人民網記者 王繼亮攝

2025年,伊寧縣有20名學生考上了985院校,其中伊寧二中“南通班”有15人,佔全縣總數的75%。這一結果讓伊寧二中28歲的語文老師音特扎爾·艾莎倍感振奮。今年暑假前,音特扎爾·艾莎主動請纓擔任高三班主任,“我有信心把班級帶好。”

音特扎爾·艾莎的信心來自於帶教師傅——南通市教育援疆領隊、伊寧二中校長曹榮彬和援疆骨干教師季勇。作為徒弟,音特扎爾·艾莎從兩位師傅身上,“讀懂了教育不只是教書,更是在育人。”

工作中的南通市醫療援疆領隊張建鋒。人民網記者 王繼亮攝

工作中的南通市醫療援疆領隊張建鋒。人民網記者 王繼亮攝

南通醫療援疆成果同樣顯著。近年來,南通醫療援疆從“輸血幫扶”向“活血提質”轉變。

今年年初,伊寧縣人民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援疆專家潘永昇帶領團隊創新應用國際領先的MRI-TRUS多模態影像融合技術,成功開展前列腺精准靶向穿刺活檢術,為當地前列腺疾病患者后續精准治療鋪設了一條堅實的技術通途。

去年11月,南通市醫療援疆領隊、伊寧縣人民醫院院長張建鋒和該院麻醉科醫生鐵文山當選中國抗癌協會腫瘤麻醉與鎮痛專委會常委和委員。鐵文山原本是一名普通醫生,在張建鋒兩次援疆的帶教下,成長為該院一名著名的麻醉專家,並被提拔為副院長。

兩年來,南通加大援伊醫療力度,先后選派了多支醫療隊對伊寧縣20個鄉鎮進行義診和人才培訓。援伊醫療隊通過開展“周一門診”活動,共接診患者3500余人次,惠及1萬余人。此外,醫療隊還引進了44項新技術,填補了當地25項醫療空白,培養了一批醫技人才,承擔了當地83%的高難度手術,服務患者3萬余名。

“正是產業與就業聯動、教育與醫療並進的發展模式,顯著增強了伊寧縣對外吸引力,實現了‘引得來、留得住、發展好’的良性循環。”施張范說。

自2023年4月第十一批援疆干部人才開展工作以來,江蘇援伊·南通工作組堅持以“南通所能”服務“伊寧所需”,聚焦產業引導、教衛提質、干部培訓、文化潤心、民族交融五大工程,先后實施援建項目30個,投入資金3.145億元。

從單純的資金扶持到技術扎根,從短期援助到長效機制,南通援疆策略的改變,激活了伊寧澎湃持久的內生動力,加快了高質量發展步伐。

(責編:張鑫、耿志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