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以港強市,“皋”歌向海 

人民網記者 王繼亮
2025年09月29日12:47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我們的新項目聚焦深遠海裝備技術攻關,建成后有望解決產業鏈‘卡脖子’難題。” 9月25日,站在即將封頂的鋼結構廠房前,南通力威機械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薛小紅說。

作為江蘇南通如皋市今年全域推進“以港強市”的重點項目,這座廠房投用后將主攻FPSO系泊定位、海上浮式風電等海洋裝備領域。

今年7月,如皋市委全會將全域“以港強市”定為“一號工程”,出台了《關於加快推進“以港強市”戰略的實施方案(2025—2027)》。這座長江入海口北翼城市,正以港口為引擎,加速實現從“臨江”到“向海”的跨越。

南通力威機械有限公司海洋裝備項目施工現場。人民網記者 王繼亮攝

南通力威機械有限公司海洋裝備項目施工現場。人民網記者 王繼亮攝

以港為核,筑牢“四梁八柱”

如皋地處長江入海口北翼,擁有48公裡黃金深水岸線,如皋港更是全國首家縣級一類開放口岸。基於這份先天優勢,如皋明確“江海聯運重要節點、向海智造產業高地、跨江融合開放門戶、宜居宜業生態城市”四大定位,為“以港強市”戰略推進搭建起“四梁八柱”。

“‘以港強市’不是簡單擴碼頭、增吞吐量,核心是盤活存量、激活增量。”如皋市數據局局長丁陸一介紹,如皋港已累計開辟43條航線,2024年貨物吞吐量達8319萬噸,煤炭、鐵礦石等大宗散貨夯實“億噸大港”根基,集裝箱業務突破64.1萬標箱,“碼頭+保稅+倉儲+貿易+物流+供應鏈”的完整港口生態鏈初步成型。

對外開放能級同樣亮眼。目前,如皋港已建成港口作業與物流監管兩大功能平台,10家港口企業的25個泊位具備對外開放資質,2024年外貿吞吐量佔比17.35%,外貿集裝箱佔比10.98%。

港口的“強”,要靠產業的“興”來支撐。如皋在港口周邊布局臨港產業園、船舶海工產業園等四大園區,形成五大主導產業板塊,港產城融合框架逐步清晰。2024年,僅臨港產業園和化工新材料產業園就貢獻了486.5億元規模工業應稅銷售、436.84億元服務業應稅銷售,港產共生效應持續凸顯。

南通力威機械有限公司的轉型,正是產業借港升級的案例。這家曾專注傳統卷揚機生產的企業,如今已扛起多項國家級項目。“研發的海洋作業平台、深海收放系統能為海洋資源開發提供關鍵裝備,年產值超3億元。”薛小紅說。不僅如此,企業還主持“十三五”“十四五”國家重點科技計劃絞車研制,實現100%國產化,帶動20多家上游企業聯合攻關,從“單點突破”走向“集群崛起”。

按照當地規劃,到2027年,如皋市GDP總量力爭突破2000億元,“港口聯通全域、全域皆港城”空間格局基本形成:如皋港集裝箱吞吐量沖100萬標箱,貨物吞吐量超1億噸,外貿佔比超20%﹔年均固定資產投入350億元,新招引5億元以上海洋產業項目不少於30個﹔年實際使用外資5億美元,外貿進出口總額達450億元。

為實現這些目標,如皋正加快硬件升級,支持港務集團作業區與蘇中國際碼頭功能整合,打造連片規模化集裝箱碼頭區﹔樹立沿江港口岸線“米均論英雄”導向,通過分級分類監管引導企業騰退低效產能,讓每一寸黃金岸線都產出“黃金效益”。

航拍長江如皋港。人民網記者 王繼亮攝

航拍長江如皋港。人民網記者 王繼亮攝

從“單點發力”到“全域聯動”

“選擇如皋,就是看中這裡沿江臨港的區位優勢,還有‘以港強市’帶來的產業鏈配套。”江蘇華特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吉霏說,該公司投資10億元的多氣體生產基地,產品將供應半導體、造船企業,預計今年四季度開工,全部投產后年產值可達10億元。

在如皋,像這樣“跟著港口來、圍著產業轉”的項目,正成為全域推進“以港強市”的主力軍。

長江長青沙島上,江蘇恆盛物流有限公司的保稅倉庫項目工地一派火熱。2.5萬平方米新倉庫預計年底建成,加上已有的保稅物流中心,這裡將成為長江流域較大的進口船用潤滑油集散基地、華東地區重要進口紅酒貿易中心。“新項目能為區內企業開通‘區港聯動、分送集報’模式進出口業務,並降低成本30%以上。”該公司總經理張晨算了一筆賬,而這筆賬的背后,體現的正是如皋以港口為紐帶,串聯“物流—產業—企業”的全域思維。

要讓“全域皆臨港”從理念落地,機制保障是關鍵。據了解,如皋已籌備組建“以港強市”工作委員會,從多部門抽調12人組成工作專班,確保政策推進不脫節﹔同時高標准編制港產城融合發展規劃,統籌交通、園區、城市規劃,確保“全域一盤棋、規劃一張圖”。

在此基礎上,當地正發起新一輪產業攻堅:圍繞高端裝備、化工新材料、電子信息、船舶海工等臨港先進制造業,實施強鏈延鏈補鏈,推動海洋產業向深遠海裝備等前沿領域拓展,目標打造國家級化工新材料集群、省級船舶海工中小企業特色集群,屆時船舶制造、海洋工程裝備、化工新材料產業規模將分別突破200億元、100億元、350億元。

互聯互通是全域發展的“血脈”。眼下,如皋加速織密交通網,包括爭取沿江公路快速化,開展華江大道東延連接南通西站、疏港路至如皋西站快速通道的可行性研究,保障張靖皋長江大橋、北沿江高鐵建設,推進滬陝高速如皋港東互通等,實現長江水道、內河港口、內陸公路“無縫銜接”,讓港口紅利更快輻射全域。

不過,丁陸一也坦言,目前全市25.5千米規劃港口岸線中已利用16.81千米,剩余僅8.69千米﹔港口規劃區內21座碼頭、79個泊位,還存在岸線利用率不高、共用碼頭偏少、低效用地等問題。

“要聚力協同增活力、穩增長提質效、擴投入增后勁、抓創新促融合、提品質優生態。”如皋市委書記王鳴昊表示,推進“以港強市”,既要發揮港口引擎作用,也要破解發展瓶頸,讓港口與產業、城市深度融合,最終實現“港口聯通全域、全域皆港城”的願景。

(責編:龔世俊、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