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賦能,高淳螃蟹“知天而養”

採訪團參觀高淳河蟹氣象風險減量研究試驗塘。人民網 王純攝
人民網南京10月16日電 (王純)15日,“高質量發展中國行·新時代的氣象萬千”網評引導活動採訪團走進南京市高淳區,參觀當地河蟹氣象風險減量研究試驗塘、河蟹養殖氣象科技小院、固城湖水產交易市場等,了解氣象預報如何為當地螃蟹養殖賦能。
“西北風,風速0.7米/秒、溶解氧5.6毫克/升……”走進江蘇省首個河蟹養殖氣象科技小院,氣候站顯示屏上展示了各類氣象數據。據高淳區氣象局正高級工程師時冬頭介紹,該局聯合相關單位在全區布設了20個氣象站、3個水質環境監測站及多個溶解氧監測探頭,實時採集水溫、溶氧量、pH值、風速、降水量等螃蟹養殖關鍵數據,確保養殖環境變化可實時追蹤。
此外,高淳還依托河蟹養殖氣象科技小院,聯動南京市水產科學研究所、市農業農村局及江蘇省水產協會,整合多方資源開展實驗研究,為養殖技術調整提供科學支撐。並在南京市氣象局的技術支撐下,開發了“高淳固城湖螃蟹氣象服務”小程序。“小程序集合了天氣預報、預警信號、特色農業氣象服務等信息,可提前3至7天向養殖戶推送預警信息。”時冬頭說。

固城湖水產交易市場的“雲上蟹塘”平台。人民網 王純攝
當前,高淳河蟹已進入批量上市收獲季。走進固城湖水產交易市場,“雲上蟹塘”平台上滾動著實時天氣預警和保險狀態。據悉,“雲上蟹塘”將氣象數據融入固城湖螃蟹溯源體系,所有從蟹塘中採集到的數據,都會實時地匯入到該平台,已成為當地河蟹產業數字基座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由於高溫,螃蟹的成熟比往年推遲了,但好在有了氣象部門的提前預警和貼心保障,我們就放心多了。”一位蟹農說。
近年來,江蘇和南京氣象部門通過搭建監測體系、提供精准服務等舉措,將氣象服務深度融入螃蟹養殖全流程,為地方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提供支撐,實現了從“靠天吃飯”到“知天而養”的轉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