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十年,江蘇再次召開全省辦信工作會議見面
原題:時隔十年,我省再次召開全省辦信工作會議
見面辦信,取信於民
互聯網時代,還有多少人寫信反映問題?如何高質效辦好每一封群眾來信?10月21日,我省時隔十年再次召開全省辦信工作會議,總結近年來全省辦信工作,分析面臨的形勢,研究部署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辦信工作重點任務和措施。
見面辦信,把群眾工作送上門
“寫信具有成本低、易操作等特點,適用於各年齡段、各階層的群眾。”省信訪局辦信處處長俞晶晶介紹,通過來信反映問題約佔信訪總量的七分之一。
“辦信工作盡管是相對傳統的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但近年來改革力度大、措施效果好。”省委社會工作部部長、省信訪局局長胡建軍說,我省全面落實《信訪工作條例》,持續深化信訪工作法治化提升行動,圍繞“確保人民群眾的每一項訴求都有人辦理、群眾的每一項訴求都依法推進”目標,全面落實“五化、四到位”要求,強化程序推進、分類處理、實質化解,做到“雙向規范”,提升辦信工作整體效能,確保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首先是強化見面辦信,從“待在機關辦理”到“上門見面服務”,由“做送上門的群眾工作”到“主動上門做群眾工作”。見面辦信,既和信訪群眾見面,也和責任單位、包案領導見面,在受理、辦理、結案的全過程,對來信事項實行面對面處理。
今年年初,河海大學退休老教授匿名寫信,反映河海大廈居民安全用水存在隱患。雖聯系不上信訪人,省信訪局會同省有關部門仍現場走訪小區部分居民、河海大學黨政辦公室及后勤部、南京市水務集團、南京市鼓樓區寧海路街道有關負責同志,並實地查看河海大廈供水設施,確認群眾反映部分屬實,小區也符合南京市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設施免費改造條件。但改造方案會小范圍破壞部分戶型內部裝修,需2/3以上業主同意。經省教育廳和河海大學、南京市水務集團、南京市鼓樓區寧海路街道協同努力,今年8月,河海大廈更換新供水系統。
實時短信,讓“第一封信”就有回應
一年來,江蘇信訪的另一個變化傳遞出積極信號:重復來信、聯名信有較大幅度下降,反映了全省深化信訪問題源頭治理的成效。
淮安市淮陰區漁溝鎮三和村村民為方便出行,籌款准備將該村土路改為水泥路,但衛星雲圖顯示土地性質為林地,項目被迫中止。7月12日,謝維成等村民無奈寫信求助。隨后,謝維成通過手機短信不斷得知辦信進展:7月18日,轉淮安市信訪局辦理﹔7月21日,轉淮陰區辦理﹔7月28日,漁溝鎮受理,道路通過淮陰區農業農村部門“一事一議”道路建設審批,開始招投標﹔8月14日,正式進場施工﹔10月7日,道路建成交付並投入使用。
謝維成不知道的是,在他收到短信的同時,相關責任單位也在不斷收到短信提醒。如7月21日,淮陰區信訪局分別給信訪人和責任單位漁溝鎮發短信,並和漁溝鎮一起,協調變更土地性質。9月15日,市信訪局又給淮陰區發短信,提醒辦理即將超期。
“我們把‘最多訪一次’流程優化作為辦信條線的中心工作來抓,構建‘全程透明、節點提醒、閉環引導’信息推送體系。登記來信后,第一時間分別向信訪群眾發送辦理去向告知短信、向承辦單位發送來信事項流轉提醒短信﹔辦信過程中,每10日告知一次進度﹔辦信結束后,第10日、20日、25日向信訪群眾發送救濟途徑提醒短信,引導群眾通過相應程序維護權益。”淮安市信訪局副局長楊海兵介紹,該局今年以來發送各類短信4195條,比去年全年短信發送量還多268條,初信一次性化解率達96.23%。
淮安信訪通過全流程告知,把辦信溫度貫穿全鏈條,讓群眾切實感受到工作暖意。鹽城、徐州等地則對初信擬報結事項嚴格把關,試行“雙簽字”制度,壓實首辦責任制,確保受理方式精准、辦理流程規范,有效提高了初次信訪事項一次性化解率。宿遷針對初信事項,推行“1—3—10”快處快結機制,即信訪事項當日受理、簡單事項3個工作日內辦結、一般事項10個工作日內辦結,努力將信訪群眾訴求化解在早、化解在小。
言必有信,“老大難”積案現場辦
南通海安市凌某信訪時間跨度超過40年,信訪信息系統可查記錄就有2594封,寫信頻率全省第一﹔因信件字跡模糊難辨,其涉及的拆遷補償、勞動關系爭議、工齡等訴求梳理難度大,屬“老大難”信訪積案。
去年下半年以來,省、市信訪部門領導多次對此積案進行現場督辦,省信訪局分管領導、辦信處長到屬地與凌某見面,海安市委主要領導挂帥包案,牽頭組建專項工作組,赴泰州市姜堰、海陵區等地調取1994年房管部門台賬、租金繳納冊等核心証據,按照“三到位一處理”原則開展工作,引導凌某聚焦公房拆遷補償單一矛盾。鑒於凌某所住房屋年久失修的實際,安排屬地網格員每周兩次入戶,幫助修繕房屋、開展生活代辦。經過滴水穿石般的持續努力,凌某終於轉變認識,主動停訴息訪,並簽訂承諾書。
“2024年以來,省信訪局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分別帶隊,對29件疑難復雜來信事項進行實地督查,推動徹底化解25件,今年一季度又對來信問題集中的10個縣(區)點對點發送改進工作建議函。”省信訪局副局長閔坤斌介紹。
“可以預見的是,通過書信方式反映問題、表達訴求,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仍將是群眾信訪不可或缺的基礎渠道。”胡建軍說,這就要求我們始終把“依法依規解決問題”作為工作抓手,持續推動各地各部門把精力集中在“事要解決”上,努力實現案結事了人和。(楊 昉)
來源:新華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