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社會

人民日報關注︱“蘇超”等多地“城超”火爆,如何保持熱度?

2025年10月23日06:3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城超”多地開花,如何保持熱度?(我運動 我快樂·群眾體育賽事觀察)

《人民日報》(2025年10月23日第15版)

今年以來,群眾體育賽事熱潮涌動,“蘇超”迅速走紅,各地“城超”紛紛涌現﹔“浙BA”將科技感注入賽場,提升觀賽體驗﹔“豫排”重燃女排精神,激發參與熱情……本版今起推出“群眾體育賽事觀察”系列報道,從多地群眾體育賽事火熱的實踐出發,探尋推進全民健身、發展賽事經濟的特色路徑。

——編  者

10月18日和19日,兩場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蘇超”)半決賽通過點球大戰決出勝負,泰州隊和南通隊將在11月1日的決賽相遇。兩場半決賽總計近10萬的觀眾人數以及賽場外不計其數的話題數量,進一步折射出這項群眾體育賽事的熱度。

今年以來,多地“城超”成為中國足球現象級的存在。在“蘇超”帶動下,“湘超”“渝超”“川超”“遼超”等陸續加入群眾足球賽事版圖。據統計,全國目前已經有不低於10個省區市舉辦了城市聯賽。以“體育+文旅”為基本辦賽模式的“城超”,正以其豐富的內容和話題引發高關注度。

《人民日報》2025年10月23日15版版面

《人民日報》2025年10月23日15版版面

“票根經濟”能否持續

已經進行84場比賽的“蘇超”,共有237萬余名觀眾到現場觀戰,場均2.8萬人。

10月18日的首場半決賽,江蘇南京奧體中心迎來61565名觀眾,接連第六次打破“蘇超”單場現場觀賽人數紀錄。通過低票價策略和全民參與模式,“蘇超”激活了文體旅商融合的消費活力,一張票根撬動了城市文旅消費。據江蘇省商務廳測算,“蘇超”實現了“1元門票帶動7.3元周邊消費”的杠杆效應。

開賽之初,“蘇超”的贊助商總數隻有6家,幾輪比賽之后,巨大流量引來品牌方的熱情響應。根據賽事組委會9月28日公布的名單,“蘇超”贊助商總數升至35家。

“蘇超”成功的案例在前,9月下旬開幕的“川超”也不容小覷。揭幕戰當天,四川成都雙流體育中心場外,足球嘉年華和車展區熱鬧非凡。嘉年華營收超400萬元,體育場館半徑1公裡內的餐飲門店銷售額平均增長15%以上﹔車展區銷售新車、二手車582台,合計銷售額約1.08億元。“‘川超’是一項全民參與的賽事,也是一次文體旅融合的探索。”四川省文旅廳總規劃師肖婷說,四川將以“川超”各主場城市為重點,發放“賽事門票+景區門票+住宿優惠”系列大禮包。據測算,此輪大禮包優惠將超過5000萬元。

10月中旬在遼寧省葫蘆島市和本溪市兩個主場舉辦的“遼超”比賽,均出現開票“秒光”的情況,五六千人現場觀賽。遼寧省足球運動中心副主任、遼寧省足球協會秘書長王亮表示:“‘遼超’要體現自己的特色,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賽事+’。各地正通過組織票根經濟主題活動,打造‘跟著賽事游遼寧’品牌線路,與商圈、餐飲店、景區等聯動,推出跨場景優惠,將單次消費轉化為多場景消費。”

中平體育董事長姚振彥認為,“蘇超”等“城超”的成功,得益於政府推動下的模式創新與資源整合,通過低票價搭建流量入口與消費連接點,其可持續性遠超短期補貼模式。“從長遠看,政府的角色從‘辦賽’逐步變為‘搭台’,贊助商和企業也可以從單一的贊助轉為融入場景,從而實現共贏。”姚振彥說。

吸引全民參與,引發共鳴

不久前,一個僅有50多萬人口的非洲國家佛得角歷史性地首次闖入足球世界杯正賽。據報道,對足球的熱愛遍布這個國家——幾乎每個島都有自己的足球聯賽,觀眾為1000—5000人不等。這樣的聯賽拉動了全體國民和整個社會對足球的關注度,各種資源隨之而來。

放眼國內,多地“城超”也在做著相同的努力。

想方設法,打造一場全民參與的盛會。以“川超”為例,不少球隊的隊徽、隊名均面向社會公開征集。在揭幕戰上亮相的成都隊隊徽就是從上百份投稿作品中脫穎而出,以太陽神鳥為設計元素,寓意球隊將以卓越的賽場表現推動地域文化的傳播。各城市的隊名也充分體現了地域文化特色:樂山美食聞名遐邇,球隊就叫“味道非常隊”﹔雅安是大熊貓的“老家”,球隊就以大熊貓的古稱命名為“貊貊隊”……

普通人參與是賽事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蘇超”500多名參賽球員中,65%以上是教師、程序員、快遞員等普通從業者,39歲的村支書戴虎攻入聯賽第一百球的視頻全網走紅,“球星來自身邊”的故事在觀眾中引發了強烈情感共鳴。

“城超”的旺盛生命力還來自與城市發展、社區生活的深度綁定,賽事轉化為激活城市資源的紐帶。近日,國家統計局江蘇調查總隊發布的《“蘇超”消費跟蹤調研報告》顯示,超九成居民表示感受到賽事對城市文化體育帶來的積極影響,其中69.3%的居民反映,增強了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50.2%的居民認為,“蘇超”火爆的主因在於草根屬性強、順應群眾需求。

讓人們重拾對足球的熱愛,並逐步形成系統、正向的足球文化,這也正是“城超”的珍貴所在。

圖①:“贛超”比賽現場,上饒隊與南昌隊對戰。    丁銘華攝(影像中國)    圖②:“川超”比賽現場,球迷用川劇變臉扮相助威。    劉昌鬆攝(影像中國)    圖③:“蘇超”半決賽中,球迷在賽場邊加油。    新華社記者 李 博攝

圖①:“贛超”比賽現場,上饒隊與南昌隊對戰。丁銘華攝(影像中國)

圖②:“川超”比賽現場,球迷用川劇變臉扮相助威。 劉昌鬆攝(影像中國) 

圖③:“蘇超”半決賽中,球迷在賽場邊加油。 新華社記者 李 博攝

“城超”的未來如何更精彩

明年的“蘇超”將會怎樣?

截至目前,組委會暫未公布明年的競賽規程,但關於新賽季的新規與招商事宜已經對外公布。如何讓賽事越來越精彩?這是“蘇超”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近日,江蘇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了《關於加快發展賽事經濟提振體育休閑消費的意見》等文件。會議提出,要持續擴大城市足球聯賽溢出效應,增強優質體育賽事供給,培育社會影響力大、知名度高的賽事品牌,促進賽事與消費深度融合,推動賽事經濟和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

9月底,江蘇省體育局競技體育處處長許秋紅表示,對於“蘇超”,城市屬性會是球員選拔的重要認定標准,賽事將新增“年輕球員上場”相關規定,鼓勵更多青少年走上賽場,“在‘蘇超’賽場翻起更高的浪”。10月11日起,淮安市足球隊已經開始面向全國公開招募選拔滿足本地化條件的優秀足球運動員。

江蘇省體育局相關負責人日前表示,組委會將進一步聚焦群眾需求和社會價值,爭取將開賽日從5月中旬提前到“五一”假期,確保賽期覆蓋“五一”和“十一”兩個假期,讓球迷在假期有高質量賽事可看。

目前,雖然“蘇超”“贛超”“遼超”等比賽接近尾聲,但還有其他“城超”不斷“上新”。據海南省足球協會消息,10月25日,海南省城市足球聯賽(“瓊超”)將開賽。“瓊超”共有全省18個市縣參加,賽事採用主客場制。賽程跨越3個月,共進行79場比賽。海南足協稱,全國各地的球迷可在冬季南下,享受一場“穿著短袖看球賽”的獨特體驗,讓足球旅游成為海南冬季旅游市場的新動能。

10月10日,雲南省體育局發布的《雲南省城市足球聯賽及高原足球挑戰賽招商總代理招募公告》顯示,“滇超”將於今年11月底至明年7月底舉行。雲南省所屬16個州(市)將各組建一支隊伍參賽,分別設立主場。

業內人士認為,“城超”作為一類新興賽事,其生態與模式仍處於培育摸索階段,既需要政策的保駕護航,也要努力尋找可持續運營的發展之路,避免曇花一現。

與此同時,賽事的井噴式增長,無疑將給更多足球從業者提供展現自己的舞台。姚振彥分析:“‘城超’的火爆,對於青少年的影響是巨大的,甚至會帶動社會青訓機構的發展。成熟的模式一旦形成,對於中國足球的治理體系提升,對於裁判、競賽、保障等專業人才培養都將發揮重要意義。”

(本報記者陳晨曦、白光迪、宋豪新、劉洪超)

(責編:張鑫、龔世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