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民生

江蘇對老城區和老街區開展全面“摸家底”調查

2025年10月31日07:04 |
小字號

原題:歷史文化資源應保盡保!江蘇對老城區和老街區開展全面“摸家底”調查

近日,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部署開展全省老城區和老街區專項調查工作,出台《江蘇省老城區和老街區專項調查工作實施方案》,要求各地堅持應保盡保、實事求是,在2026年4月前,加強各類歷史文化資源調查,全面摸清底數,形成一批潛在保護對象名單和一系列特色保護要素清單,為推動城鄉歷史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傳承提供有力支撐。

實施方案明確,以縣(市、區)為基本單元,以歷史上都城、府城、州城、縣城所在的老城區、老鎮區為重點調查范圍,兼顧其他具有保護價值的衛所、驛城、寨堡、租界等區域。

不同年代建成的區域,調查重點不同。1911年以前建成的,由老城牆、護城河等圍合的城區、衛所、驛城、寨堡以及歷史上無城牆但建設集中的區域。重點調查在城鎮形成和發展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歷史遺存豐富、歷史風貌集中的片區。

1911年至1949年建成的,體現近代歷史進程或成就的區域。重點調查老街巷、老廣場、老公園,老廠區、老倉庫,老碼頭、老車站、老機場,老租界、老領事館,老校區、老辦公樓、老郵政局,老作坊、老飯店、老茶館、老電影院,重大歷史事件發生地,歷史風貌集中或凝聚社會公眾情感記憶的片區。

1949年至1978年建成的,體現新中國建設發展成就的區域。重點調查老工業區、老窯廠、老礦區,老機場、老航道、水利閘口,老居住區、老廣場、老校區、老公園、老禮堂、老供銷社、老旅社、單位大院,紀念館、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圖書館、影劇院、音樂廳、展覽館等文化設施及周邊地區,以及歷史風貌集中或凝聚社會公眾情感記憶的片區等。

1978年以來,體現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就的區域。重點調查老商貿區、老廠區、老校區、老港區或凝聚社會公眾情感記憶的片區﹔體現改革創新精神的代表性建筑、雕塑和節點空間﹔彰顯江蘇地域文化與東方美學的代表性建筑、節點空間等。

其他體現江蘇歷史文化空間格局特征的區域,重點調查長江、大運河、沿海歷史文化帶,以及淮河、胥河、淮鹽、滬寧、隴海歷史文化廊道等沿線片區。此外,其他具有特殊歷史意義、充分體現當代重要建設成就並形成廣泛社會共識的區域,也可納入調查范圍。

通過調查,江蘇將形成一批歷史文化名城、名鎮的潛在保護對象名單,一批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地段的潛在保護對象名單,一批歷史建筑的潛在保護對象名單和一批特色保護要素清單。各地將對確定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街區和歷史地段、歷史建筑潛在保護對象,及時開展認定公布。

江蘇要求各地加強對潛在保護對象的日常管理,所有潛在保護對象在完成認定公布前,一律不得拆除、遷移。強化成果運用,江蘇還要求各地在編制城市更新專項規劃、片區策劃、項目實施方案時,充分考慮潛在對象、特色保護要素的保護利用。(白雪)

來源:新華日報·交匯點

(責編:張鑫、耿志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