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鎮共同立法保護南朝陵墓石刻 要求推動聯合申遺
原題:寧鎮兩地共同立法保護南朝陵墓石刻,要求推動聯合申遺
10月30日,南京市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通過了《南京市南朝陵墓石刻保護條例》。前不久,鎮江市九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鎮江市南朝陵墓石刻保護條例》。兩部條例為守護寧鎮兩地分布的29處南朝陵墓石刻提供了法治依據。
這29處石刻包括鎮江境內的12處,主要是帝王陵﹔南京境內的17處,以王侯墓居多。其中最早的迄今已逾1500年,基本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研究六朝制度特別是南朝文化的“活化石”。但由於南朝陵墓石刻多為“田野文物”,長期以來,面臨自然侵蝕、周邊環境變遷等風險挑戰,存在保護工作權責分散、標准不一、整體保護與合理利用不足等突出問題。對此,南京與鎮江在省人大常委會指導下協同開展了保護立法。
作為“小快靈”立法,此次通過的條例不分章節,共24條。兩部法規首先就南朝陵墓石刻概念作出界定,即南朝帝后陵、王侯墓的石刻、墓葬和相關陵園遺址等不可移動文物。這條規定將地上、地下的文物都納入了保護范圍之內。為保護好這些文物,條例明確了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協調機構整體統籌,政府領導、部門協同、屬地街道履職的縱向管理體制,壓實文物部門職責,明確其他相關部門的橫向責任分工,要求管理責任人承擔日常管理、使用人依法修繕保養的責任等。
保護措施通過立法更加完善。條例明確了石刻保護規劃編制要求,重點規范規劃的落地實施,推動石刻保護有機融入周邊發展,並強化了文物保護與展示的用地保障。條例還明確了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內相關禁止行為,對攀爬南朝陵墓石刻的,由文物主管部門給予警告,可以並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檢察機關還被明確,應當通過依法提出檢察建議、提起公益訴訟和支持起訴等方式,依法保護南朝陵墓石刻。
條例設置有專門條款,鼓勵公眾參與保護南朝陵墓石刻,鼓勵學校開展學習實踐活動,支持村(居)民委員會發揮群眾參與作用,引導社會力量開展志願服務、捐贈資助、舉辦公益性宣傳教育等活動。
條例還就推進南朝文化傳承利用、深化寧鎮兩地協同協作以及相關法律責任進行了具體的規定。其中明確,寧鎮兩地應在考古發掘、學術研究及跨區域執法協作等領域開展合作,推動南朝陵墓石刻世界文化遺產聯合申報工作。(陳月飛 張倩 顏安 肖日東)
來源:新華日報·交匯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