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超”啟示錄

62329人在南京奧體中心現場觀看“蘇超”決賽,創下我國業余足球賽事觀賽人數新紀錄。萬程鵬攝
11月1日晚,南京奧體中心華燈璀璨,聲浪震天,本賽季“蘇超”迎來終局之戰。
在62329名球迷的現場見証下,泰州隊在點球大戰中以4︰3戰勝南通隊。賽后,江蘇省委書記信長星為泰州隊頒發冠軍獎牌、獎杯,江蘇省省長劉小濤為南通隊頒發亞軍獎牌、榮譽獎匾,這是屬於“蘇超”的榮耀時刻。
這場群眾性的狂歡盛宴為何而來,又因何閃耀?我們在體育、人文、經濟的交織共鳴中,尋得三個啟示。
“蘇大強”的硬身板
“開展全省城市足球聯賽”。
時間撥回年初,誰也不會想到,江蘇省政府工作報告中的10個字,會迸發這麼大的能量。
單場比賽最高上座人數突破6萬、平均每輪吸引百萬人次搶票、商業贊助位“一席難求”……“蘇超”,從一個地域性業余賽事,演變為現象級全民熱潮,其火爆程度令人始料未及。
“蘇超”的火爆並非偶然。
這背后,不僅是“散裝”江蘇的幽默自嘲、全民“玩梗”的熱情參與,更是地域文化與經濟動能深度融合的強勁勢能。

10月7日,“蘇超”淘汰賽1/4決賽南通主場對陣淮安,南通體育會展中心頂蓋打開。許叢軍攝
在江蘇,每個設區市都有一座甚至多座現代化體育場館。這種全域均衡、可以滿足不同規格賽事的場館布局,令不少地方羨慕。
經濟強、文化興、交通暢、民生實。“蘇超”正如一面鏡子,映射出江蘇“形散而神不散”的獨特基因:各地立足優勢、錯位發展、和而不同。
審視“蘇超”,這種“誰也不服誰”的較量,本質上恰是“蘇大強”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說到底,是“蘇大強”的硬身板,托起了“蘇超”的大流量。【查看全文】
“十三太保”的軟實力
從一個群眾性體育賽事,到一場文體商旅融合的盛宴,如何做到“從從容容、游刃有余”?
9月27日,“蘇超”最后一輪常規賽,蘇州昆山奧體中心43856名觀眾賽后“絲滑退場”。
一場場數萬人享受其中的比賽,關鍵是讓人民滿意。
面對挑戰,各賽事城市成立“專項工作組”,把服務保障拆成“責任清單”。
當賽事被納入城市運行體系,管理過程中的“巧思”既是平時治理能力的集中“亮相”,又能借賽事檢驗治理體系的系統性、整體性。
政府搭台、群眾唱戲,這是“蘇超”成功的密碼。
在“有效市場+有為政府”的實踐中,江蘇“邊界清晰、協同高效”的治理格局,詮釋了“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治理智慧。

6月21日,常州隊雨戰南京隊,球迷在場外展示“O州龍”VS“南京鴨”的手舉牌。周岳新攝
與此同時,“容得下不同聲音、化壓力為動力”的從容心態,將“梗文化”轉化為城市宣傳亮點,將群眾訴求轉化為治理改進方向,江蘇各級領導干部真正實現了“與民同樂、與民共治”。
由一場足球賽事到治理樣本的跨越,“蘇超”的啟示清晰可見:它不僅是一場體育盛宴,更成為江蘇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的“實踐課堂”。 【查看全文】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蘇超”成為“頂流”的背后,還蘊含著怎樣的實踐邏輯?答案就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群眾性是“蘇超”的底色。一項關於“蘇超”的調查報告顯示,有50.2%的居民認為,“蘇超”火爆的主因在於草根屬性強、順應群眾需求。
更換球場,開通專列,親民票價,街邊燒烤店廣告牌進場……“蘇超”將市井煙火與足球熱血熔鑄成全民交響,讓綠茵場變成“全民大舞台”。
“蘇超”的魅力,也遠不止於賽場上的比拼。

鎮江體育會展中心體育場,“蘇超”揭幕戰前“十三太保”隊徽展示。文雯攝
以城市之名組隊出征,讓江蘇13座城市都有了自己的主隊,不僅點燃了普通市民的運動熱情,更引發了大家對各自地域文化的強烈共鳴。
無需動員、無需邀請,就憑著“一隊一城”的強烈文化歸屬感,讓球迷蜂擁而至。

徐州市雲龍區推出蘇超專屬“雲銖”促消費。雲龍區文體旅局供圖
球迷看得過癮、吃得開心、玩得高興,同時也點燃了城市的消費活力。在江蘇,“蘇超”的票根被開發出了“100種用法”。吃飯,用票根可以優惠﹔購物,用票根可以打折﹔逛景區,用票根可以免費。
從舉辦賽事到擦亮地域文化IP,再到凝聚城市精神,推廣城市旅游,“蘇超”堅持讓群眾唱主角。酣暢淋漓的比賽,既飽含了競技精神,也帶來了情緒價值。一個個造詞熱梗,一波波旅游流量,更體現了全民的文化創造力。
在賽季結束之前,江蘇已開始著手准備“蘇超”第二季的功課,目標很明確:“肯定要辦下去,而且要越辦越好,辦出特色,辦出水平。”
期待“蘇超”未來更精彩!【查看全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