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教育

秋季求職期,各地各高校細化指導服務

人民日報關注丨江蘇:供需對接  從“最初一公裡”開始

2025年11月02日07:1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供需對接  從“最初一公裡”開始

本報記者  姚雪青《人民日報》(2025年11月02日 第 05 版)

“我投了11份簡歷,有4個進入復試,目前已有意向單位。身邊同學對找工作很有積極性,不少人都有了初步意向。”南京工業大學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的2026屆畢業生黃政,近日參加了在江蘇南京舉行的“金秋啟航”校園招聘月活動。

這場活動是秋季學期以來,教育部對接經濟大省,面向2026屆高校畢業生的首場大型供需見面會。

江蘇是經濟大省,也是教育大省,如何在“金九銀十”畢業求職關鍵期抓好就業工作?

11月2日,《人民日報》第5版版面

11月2日,《人民日報》第5版版面

走進招聘活動現場,黃政和同學們感覺眼前一亮,崗位量多質好,而且分區分類、一目了然。據介紹,13個城市展區、16個產業及特色專區,匯集了江蘇省“1650”重點產業集群企業、上市公司等優質企業千余家,涵蓋高端裝備、新能源、生物醫藥、信息通信、金融等領域,提供就業崗位3.2萬余個。

新能源企業,是黃政最感興趣的就業方向。“我們專業是學校傳統優勢學科,這些年又開設了儲能系統開發、光伏發電等新能源領域課程。”黃政說,瞄准行業前沿的培養方案,是自己投出一份份簡歷的底氣。

“讓學生就業與產業發展雙向奔赴,准備工作從‘最初一公裡’就開始了。”南京工業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陸慶海介紹,“我們推行‘一行十企’就業工作體系,主動錨定江蘇優勢產業,每個專業穩定對接10家以上重點企業,從課程設置到實訓實習全方位介入。”學校根據人才需求畫像及時對學科設置動態調整,擁抱行業新變化、對接產業新需求,如能源、化工、建材等專業,近年來正向綠色建筑、智能建造、新能源方向發展。

現場,黃政還看到好多“熟面孔”,幾家新能源電池龍頭企業曾在校園講座、招聘會上亮相。“這些企業的人才需求復合多元,既要專業強也要會溝通,對外語等級、技能証書有具體要求。”黃政說,對就業形勢有了清晰認識,找工作時才能更有把握。

重點產業攀高向新,人才需求呈現哪些變化?“專業技術人才現在最為緊缺,實習和項目經驗成為招聘時的‘硬通貨’。”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學生處處長王雲慧介紹,對此,教育部門有針對性地舉辦招聘活動、精准培養對口人才,搭建從培育到就業的橋梁。

一方面,省教育廳聯合人社、工信等部門持續開展“4+X”系列活動,即1場重點產業集群(鏈)校園招聘會、1場就業政策及招聘宣講會、1場訪企拓崗校企對接會、1次城市和產業感知體驗活動,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其他形式多樣的對接活動。

另一方面,實施《江蘇省高校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實施方案》,推動高校建設一批支撐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學科專業,提升學科專業設置的科學性、適配性和前瞻性。計劃到2027年,新增學科專業點中屬於國家或江蘇急需的佔比超85%﹔到2030年,江蘇“1650”產業體系(16個先進制造業集群和50條產業鏈)所需學科專業覆蓋率達100%。

南京農業大學以國家戰略及市場需求為牽引,推進招生—培養—就業聯動,優化專業結構,近3年新增智慧農業、生物育種等11個專業﹔揚州職業技術大學聚焦江蘇高端裝備、新能源等特色產業,重點打造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車等與產業布局高度契合的專業群……多方聯動,江蘇產業人才支撐力度不斷增強。

(責編:張妍、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