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與服務雙重加持 南京浦口微短劇發展呈疊加效應

今年5月,長三角微短劇產業學院、長三角微短劇研究院在南京浦口區揭牌。人民網記者 王丹丹攝
“都是錢惹的禍吶!”南京浦口區響堂村秋意正濃,堂屋內一位老人落寞的獨白,令聞者心碎。這,其實是當地微短劇拍攝裡的一個場景。
微短劇風口勁吹,如何接住產業機遇?浦口自然人文兩相宜,發展微短劇機不可失。自去年8月份以來,該區先后推出“登攀”計劃、“短劇鄉村”行動等,成為南京最早布局微短劇產業的板塊之一。
截至今年10月底,當地已集聚短劇企業48家,較去年底實現翻倍增長,累計拍攝短劇超過340部,並成功培育6家微短劇規上文化企業,初步形成了具有區域辨識度的產業名片。

巽谷·短劇文化產業園。浦口高新區供圖
鏡頭“落地” 生態營造
產業發展,政策先行。2024年7月,浦口在南京市率先出台《網絡微短劇發展扶持辦法》,推出覆蓋“創作—生產—傳播—轉化”的“黃金6條”政策,涵蓋劇本創作、取景拍攝、交流活動、上線播出、企業升規、金融支持等支持產業發展。
今年5月28日,浦口高新區巽谷·短劇文化產業園揭牌。“產業環境得天獨厚,我們要把鏡頭裡的好故事變成鏡頭外的生產力。”江蘇小戲精影視文化有限公司首批入駐,公司總制片人修鈺臻介紹,今年7、8兩個月,借助產業園資源,他們一口氣推出《萬卷中華》系列古裝歷史劇18部。
另一家落戶在湯泉街道的南京天影寧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同樣落地即起跑。今年5月,在浦口區微短劇產業高質量發展簽約活動上,天影寧界簽約落地,從優質劇本開發、短劇出品承制到平台投流運營全鏈布局,這與浦口致力於打造精品微短劇的想法不謀而合。
“以平台化思維推動資源整合,浦口區微短劇形成了‘載體支撐、校地融合、企業集聚’協調發展的產業生態。”浦口區委宣傳部文化產業科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地計劃通過為短劇企業提供高質量、低成本的技術服務,提升中游制作環節的專業化水平與效率,短期培育8-10家本土規上微短劇企業。
目前,巽谷·短劇文化產業園正集成取景協調、備案對接等職能,致力於打造“創作—制作—發行”一體化產業集聚區,現已引進6家企業。

南京南山光影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正在布置拍攝場景。浦口區委宣傳部供圖
服務“加戲” 產業快跑
“從劇本創作到上線播出,浦口全環節為企業保駕護航,取景協調、備案對接都能在平台一站式搞定。”南京南山光影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曹楠趕上了浦口微短劇“登攀”計劃。
“登攀”計劃是浦口區為支持微短劇產業發展推出的“誠意大禮包”。其中,包含設立規模1.5億元的產業基金,通過股權投資、項目補貼等方式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在拍攝保障上,發布首批“創美江蘇”10個微短劇免費拍攝取景地和微短劇拍攝指南,涵蓋田園鄉村、城市風貌、民宿酒店等不同場景﹔在備案服務上,依托南京網絡微短劇綜合服務中心,通過微短劇內容服務平台縮短預審周期,提供預審提速服務,適配監管新規對內容審核的時效要求。
2024年,南山光影落地后便投拍了新劇《幸福向我走來》,浦口也如約兌現承諾:從五星級酒店到辦公場地、醫院、樣板間、四方美術館的大師作品《睡蓮》、再到美麗鄉村趙湖,召開專題會議調度,協調了數十個場景,其中外景全部免費,內景給予優惠。
政策與服務不斷“加戲”的同時,浦口區也在釋放“微短劇+”乘數效應。今年3月,探索“線上IP種草+線下場景引流”模式,全程在浦口響堂村取景拍攝的《傲嬌村長來自斯坦福》上線后,響堂村清明假期單日客流量接近1萬人次,短劇帶火的線下銀壺DIY體驗項目也人氣高漲。
在良好生態加持下,浦口區微短劇企業加速成長。其中,南山光影推出全省首個公安題材備案微短劇《平凡警事》,以400萬元投資探索橫屏短劇的品質化表達﹔天影寧界出品的《侯門主母溫黎傳》上映期間五次躋身DataEye短劇熱力榜前20名,最高位列第8名﹔呈影文化正在拍攝的《夜行地圖》,劇本已斬獲“紅鏡短劇計劃未來劇星獎”。
借助“微短劇+文旅”“微短劇+鄉村”“微短劇+科技”等模式帶動消費升級,浦口推動產業實現從無到有、從規模擴張到質量提升,讓微短劇成為撬動文化大經濟的新支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