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教育

江蘇推動AI賦能教育 發布多項成果與創新舉措

2025年11月10日07:11 |
小字號

原題:江蘇AI賦能教育再出硬招!多項重磅成果與創新舉措集中發布

日前,江蘇集中發布“蘇新研”學科智能體矩陣、“御風”“FoodSeek”兩大專業學科大模型等核心成果,同步啟動江蘇省人工智能教育數字資源中心、中小學AI領航教師培養計劃及自助式AI體驗課程三大關鍵舉措,從資源供給、教師培養、學生體驗多維度發力,推動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助力教育高質量發展與城鄉教育優質均衡。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了解到,三大核心成果包括“蘇新研”學科智能體矩陣、人工智能賦能全省鄉村學校、“御風”“FoodSeek”兩大專業學科大模型。

——省教科院發布“蘇新研”學科智能體矩陣。“蘇新研”學科智能體是基於核心素養的育人理念和分學科知識圖譜,融合江蘇省優質教育資源,進行專業訓練調試形成的,符合江蘇教育需求的智能應用體系,全面賦能教師備課—教學—評價等各環節。“備課助手”“評課助手”“作業助手”等將成為每一位教師的專業支持工具,既可以提升工作效率、減輕工作壓力,又能幫助教師更新教學理念、獲得專業成長。

——人工智能賦能全省鄉村學校工作取得新進展。為全面落實《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明確的重點任務和省教育廳《人工智能賦能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5—2027年)》要求,充分發揮人工智能等技術優勢賦能鄉村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推動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省教育信數中心於2025年5月起草《人工智能賦能鄉村學校擴優提質工程實施方案》,項目全面啟動。截至目前,省教育信數中心聯合各地五策並舉,持續推進。包括在全省建立城鄉學校結對幫扶機制﹔豐富在線“AI教育專題”資源供給,無門檻供鄉村學校分享﹔啟動“人民教育家培養對象走進鄉村學校”系列活動﹔組織暑期鄉村學生AI創意營和鄉村教師研訓等活動﹔推動地方實踐,讓智能教育扎根鄉村沃土。

——兩個學科大模型亮相。依托“政端網雲用”五位一體的生態體系,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獲批建設全國首個低空經濟創新發展研究院。2025年,南航自主設置目錄外交叉學科低空技術與工程,形成推動低空經濟聚合騰飛的核心引擎。在這一戰略布局下,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正式發布“御風”低空學科產業融合大模型。作為一個專業級智能體,它不僅服務低空領域學術研究,更能為精准解讀政策法規實時追蹤行業動態,還能深度挖掘產業數據,為學術研究政策制定和產業應用提供強大的智慧支撐。

全球首個食品學科專用大模型“FoodSeek”旨在助力培養能夠定義未來的食品行業領軍人才,它以新星火70b和DeepSeek70b雙引擎驅動,熔煉人類數千年關於食品的知識精粹,打通了核心知識、前沿研究、行業規范與食品數據間的壁壘,構建起一個前所未有的食品支持網絡。江南大學為“FoodSeek”大模型設計了“1+3+N”的創新架構,即1個核心智能平台打造通用的多模態智能底座,3大關鍵應用方向瞄准食品安全智能、監管食品智能制造與創新以及個性化營養健康推薦,N個場景化智能體構建輕量化場景化的子模型,深入產業一線打通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的最后一公裡。

同時,一系列人工智能賦能教育的新成果、新舉措正式亮相。一是啟動上線江蘇省人工智能教育數字資源中心﹔二是啟動實施全省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領航教師培養計劃﹔三是啟動上線首批面向中小學生的自助式AI體驗課程。

——江蘇省人工智能教育數字資源中心正式啟動。江蘇省名師空中課堂全新升級了“AI教育資源中心”,這裡實時更新前沿內容,已匯聚頂尖名師資源超140條,更聯合騰訊扣叮、騰訊AI創想家、江南大學AI通識教育等平台,構建多元供給模式。其中的“AI資源學習”模塊構建了“大咖講AI 、名師教AI、動手學AI”三維一體課程體系,帶領同學們成為“懂倫理 會應用 能創新”的數字時代學習者,輕鬆玩轉AI。除了優質資源,中心還集結了20個智能教學助手,組成覆蓋“教、學、研、管、評”的全能工具箱,直接刷新廣大教師的教學體驗。江蘇省名師空中課堂更推出了專屬智能體——蘇小智、蘇小慧,可以24小時為廣大師生提供智能、高效、個性化的服務。

——全省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領航教師培養計劃正式啟動。全省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領航教師培養計劃是一項三年行動計劃,即2025—2027年,目標是培養100名AI教育領航教師、孵化100項優質實踐成果、示范帶動全省教師共同成長。省教育信數中心將匯聚省內外人工智能和教育領域頂尖專家組成金牌導師團隊,並圍繞五大路徑推進實施:省級統籌設計、專家引領指導、自主學習提升、跟崗交流實踐。學員們將通過探索AI與教學融合、開展跨區域交流、凝練標志性成果,成長為江蘇教育數字化變革的中堅力量。

——首批面向中小學生的自助式AI體驗課程正式上線。本體驗課程突出兩個自助,一是學生自助學習體驗﹔二是學校和教師可自助調配課程。課程內容通俗易懂,平台界面友好,學生在沒有專業教師指導的情況下也能自主體驗AI、了解AI、設計AI。學校教師可以根據開課時間、學生水平等條件自由調配教學內容,還能自主研發校本課程。平台現已推出豐富的課程資源,全面覆蓋小學和初高中,每個年級不少於10節。(程曉琳 楊頻萍)

來源:新華日報·交匯點

(責編:張鑫、耿志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