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開“港”建“廠”,數字玄武何以突圍?

人民網記者 馬曉波
2025年11月12日08:44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江蘇國際數據港。玄武區委宣傳部供圖

江蘇國際數據港。玄武區委宣傳部供圖

2023年秋,南京市玄武區政府與上海臨港新片區跨境數據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上海臨港跨境數科”)簽約共建江蘇國際數據港時,或許也未曾預見,這紙協議泛起的漣漪會那麼大。

彼時的玄武,與不少老城區類似,土地資源幾近觸底,傳統產業增速放緩,已然站在了發展的十字路口。

短短兩年時間,從國際數據港到大模型工廠,當地開“港”建“廠”引發蝴蝶效應,國機數科、中節能大數據、百度等龍頭企業紛至沓來,江蘇省數據交易所、中國高質量數據集產業基地(南京)等平台相繼落地,一個規模約50億元的數字經濟產業集群雛形顯現。

以“港”聚“數”

“這個平台預計明年就要上線。”江蘇國際數據港基礎設施部,負責人徐晟華帶領團隊忙著攻堅“中國—中亞”企業出海數字服務平台全流程交易管理板塊。

今年6月,第二屆中國—中亞峰會上中國—中亞貿易暢通合作平台揭牌,其載體即為位於玄武區的江蘇中亞中心。天時地利,“中國—中亞”企業出海數字服務平台建設任務落在了江蘇國際數據港。徐晟華說,平台內置AI智能匹配系統,能夠自動匹配買家需求與供應商特征,提供精准推薦,助力企業高效對接中亞市場。

近年來,隨著中國與中亞貿易合作不斷深化,打造一條高效、安全的數字通道已成為推動雙邊貿易發展的迫切需求。

“需求牽引供給”,正是江蘇國際數據港建設的一大內在動因。

“可以說,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時代浪潮與國家頂層戰略的科學指引,催生了玄武建‘港’的決心。”玄武區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2023年,隨著國家數據局成立,數據從技術工具升格為基礎性戰略資源和關鍵生產要素。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玄武區與上海臨港跨境數科簽約,全面啟動江蘇國際數據港建設,將數據“流得動、供得出、用得好、保安全”視為發展目標。

為何是玄武?論產業背景,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已在玄武形成完整產業鏈,能夠為跨境數據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與此同時,玄武擁有10所高等院校和25家科研院所,集中全省近1/3的“兩院”院士和全市一半以上的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人才儲備豐富。

圍繞數據“流得動、保安全”,江蘇國際數據港已成長為江蘇唯一的合規數據跨境服務平台,還牽頭打造了全國首個電池數字護照創新中心,同步落地江蘇省數據交易所﹔為了讓數據“供得出”,參與建設中國高質量數據集產業基地(南京),落地南京公共數據融合開發中心,開設玄武·模數師學院。當地還打造算力智能調度平台,全區納管的算力超1500P,並接入8個“東數西算”節點算力資源,為有需求的企業提供算力總費用50%的政策補貼。

截至目前,江蘇國際數據港已助力50余款數據產品上架江蘇省數據交易所,並入選首批“江蘇省數據產業公共服務平台”,成為該領域核心載體之一。

南京大數據集團、江蘇國際數據港等簽署“共建高質量數據集產業賦能平台合作意向書”。玄武區委宣傳部供圖

南京大數據集團、江蘇國際數據港等簽署共建高質量數據集產業賦能平台合作意向書。玄武區委宣傳部供圖

以“廠”建“模”

對於非電力行業的工作人員而言,二次屏櫃接線作業的復雜程度超乎想象。

“過去,工人的任務是把密密麻麻、顏色粗細不同的線纜,依照一份極其復雜的設計圖,一根不錯地插進對應孔洞裡。”而讓AI自動識別端口、實現“即拍即顯”的正確接法,是玄武大模型工廠算法工程師陶俊鑫與團隊正在攻堅的任務。

為此,團隊向客戶收集了上萬張設計圖,經過專業掃描與數據清洗,並剔除非關鍵信息后,對圖上數以萬計的端口進行了統一標注,構建出高質量的訓練數據集。在此基礎上,通過持續的算法迭代與參數調優,他們將行業規范與接線經驗逐步“投喂”模型,最終將其封裝為一套可落地、易操作的智能系統。目前,這套系統已經呼之欲出。

高效推進的背后,得益於玄武大模型工廠已搭建完成的工程化體系。從數據清洗、標注等數據集管理,到大模型精調與推理......在這裡,行業大模型的開發不再局限於實驗室,而是像標准工業品一樣,在“流水線”上高效生產。

“大數據應用呼聲多年,業內仍有核心矛盾:一邊是沉睡的數據富礦,另一邊卻是供給不足的數據產品。”玄武區數據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推動數據真正“用起來”,2024年,徐庄高新區聯合圖靈獎得主姚期智院士團隊,依托清華大學資源共同打造玄武大模型工廠,用工程化思維讓大模型生產像工廠一樣高效快速。此外,“工廠”還對接了金融機構,讓入駐企業、合作項目有低成本的投融資渠道,更解決了大模型備案指導、人才專業培訓等各類需求。

截至目前,玄武大模型工廠已推出公証服務、政務服務、CAD多模態圖紙解析等12款行業大模型。此外,還幫助全區16家大模型企業通過中央網信辦備案。玄武這一備案量佔到江蘇全省的1/3,穩居各區縣首位。

落戶徐庄高新區半年多,科大訊飛代碼大模型全國總部代碼相關業務量已突破3000萬元,並接連獲得中石油、中海油、華泰証券等大型企業訂單﹔今年7月才在江蘇國際數據港注冊落地的江蘇傳古,已成功在江蘇省數據交易所實現交易。“我們樓上是中國信通院,樓下是數據跨境服務平台和大模型工廠,隔壁就是數據交易所。不出園區,數據採集、合作研發到交易應用的全鏈條都打通了。”該企業負責人趙博說。

如今,“港”立“廠”成,也在持續涵養產業生態。目前,玄武區已成功引進數字中國首批40朵國家行業雲中的“農機雲”“機械裝備行業雲”“零碳雲”三朵雲,包括寧德時代的時代電服江蘇總部、西門子全球首個開放式數字商業平台、麥當勞中國大陸唯一數據研發中心、達索系統中國首個“雲服務+研發”智能制造總部相繼落戶。

“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我們不追風口,隻深耕賽道。”玄武區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深耕行業大模型賽道,不斷完善數據基礎、強化平台支撐、優化產業生態,全力打造江蘇最具代表性的數據和大模型產業園區。

(責編:耿志超、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