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社會

南京有群“跨界青年”

任曉燃
2025年11月15日11:41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在田野鄉間,他們架起手機,成為幫蟹農帶貨的新手主播﹔在街頭小店,他們用手語與聾啞店主自如交流﹔在特教學校,他們耐心陪伴孩子探索烘焙的樂趣……

這些看似不相干的場景,活躍著一群“跨界”青年的身影,他們來自南京煙草。這群年輕人在本職工作之外,於學用結合中,將專業知識與技能帶到更多需要的地方。

高淳煙草青年志願者在“淳美”直播間裡賣螃蟹。人民網 任曉燃攝

高淳煙草青年志願者在“淳美”直播間裡賣螃蟹。人民網 任曉燃攝

線上線下 助力蟹農

“家人們,看這隻蟹大不大!”鏡頭前,徐莉莉舉著剛出水的螃蟹向鏡頭展示。看到彈幕上“主播現蒸一隻”的呼聲,她利落地將蟹放入蒸鍋,直播間裡很快飄出誘人的香氣。

徐莉莉是高淳煙草客戶服務科員工,如今的“主播”身份源於3年前的一次走訪。彼時,她了解到,高淳雖以固城湖大閘蟹聞名,但市場競爭激烈,不少蟹農為銷路犯愁。

這麼好的螃蟹,咋賣不動?帶著這個問題,高淳煙草拉起了一支由6名青年員工組成的志願直播小隊,團隊成員從零開始學習設備操作、話術設計和互動技巧。

談起首次直播,徐莉莉坦言“知易行難”:“信息面窄,心裡緊張,不知道該說什麼。”為了盡快進入角色,她和小伙伴一有空就練習,沒有專業設備,先用手機支架﹔缺乏經驗,就對著鏡子反復演練。單位也安排了直播技巧培訓。

漸漸地,從腳本撰寫到直播話術,從選品到場景布置,大家越來越得心應手。“我們參與了多場農產品展銷會和農網購物節。”徐莉莉說,現在她能從下午4點播到晚上9點,最高一場有1500人在線。

在高淳,這樣的“跨界”故事還有不少。除了直播助農,高淳煙草青年員工還主動架起金融機構與蟹農之間的橋梁,協同銀行推廣“蟹農貸”等普惠金融產品。

蟹農楊先生就是受益者之一。今年,高溫天氣導致收成不佳,資金周轉困難。了解情況后,高淳煙草青年志願者及時對接銀行,幫他申請“蟹農貸”。3個工作日內,10萬元低息貸款到賬,楊先生緊鎖的眉頭舒展開來。

據統計,自2022年以來,高淳煙草通過直播實現助農銷售額260余萬元,幫助450余戶農戶獲得信貸支持1.2億元。

南京煙草志願者用手語與聾啞店主交流。受訪者供圖

南京煙草志願者用手語與聾啞店主交流。受訪者供圖

指尖心間 溫暖相連

“您好,有什麼可以幫您?”王靜遠熟練地用手語表達問候,一場無聲的交流在他與聾啞店主間展開。

作為南京煙草二分局專賣監督管理科的“95后”員工,王靜遠從手語“小白”到掌握基本社交手勢,進步很快。這得益於單位推行的師徒幫帶機制,有手語特長的老員工張順成了王靜遠的師父。

張順早在2014年就獲得國家手語翻譯員証書,在幫帶過程中,他帶著王靜遠一起參與“情系聾啞,助殘有愛”志願服務。

鼓樓區東宏百貨商店的劉玉華夫婦是聾啞人,一次店內訂貨系統出了故障,師徒倆迅速趕到,借助手語溝通,並幫助解決了問題。

“原來溫暖可以這樣傳遞。”王靜遠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張順還有3年退休,王靜遠決心學好手語。

“我們二分局的年輕人都參與了這項志願服務。”王靜遠介紹,單位的重點幫扶名單上有8戶弱勢群體,他們定期走訪,幫忙干活,演示系統操作,解讀政策要點。

“參與志願服務,讓我切身意識到個人價值也體現在幫助他人中。”談及未來,王靜遠說,“我想把工作經驗整理成手冊,方便其他志願者快速上手。”

江寧特殊教育學校的烘焙教室裡,江寧煙草志願者張涔瑤正引導孩子按下咖啡機按鈕。“准備好了嗎?三、二、一——”當細膩的奶泡浮現,孩子們眼中閃動著好奇與喜悅。

作為有著20多年歷史的“金葉紅韻”青年志願服務隊一員,張涔瑤“平時喜歡烘焙,這次算是發揮特長”。原來,恰逢江寧特殊教育學校烘焙教室新建成,隊員們便策劃了烘焙主題活動。

張涔瑤站在孩子們身邊,俯身指導從和面、造型到烘焙的每個步驟。15分鐘后,烤箱“叮”聲響起,孩子們興奮地跳了起來。

青春正好,溫情不息。南京煙草的年輕人,以奮斗的身影書寫著一份愛與責任的答卷。

(責編:張妍、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