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關注︱江蘇:體育賽事熱 健身去處多
體育賽事熱 健身去處多(邁向“十五五”的文化圖景)
李芳《人民日報》(2025年11月20日第6版)
11月初,在今年“蘇超”總決賽現場,觀眾此起彼伏的吶喊聲幾乎將我淹沒。近6個月,85場比賽,線上線下觀眾超22億人次,多麼震撼!作為一名體育系統的從業者,作為一名江蘇居民,自豪感油然而生。
我在江蘇省體育局工作25年了,在群體條線工作近10年。記得剛參加工作時,江蘇開展“萬村體育健身工程”,在每個行政村建1個籃球場、2個乒乓球桌、1條健身路徑。當時許多人還沒有健身意識,當我們把這些健身器材送到各村時,有的村干部甚至不願騰出地方來安裝。

11月20日,《人民日報》第6版版面
而在2020年,我們體育局參加一檔電視節目時發現,觀眾反映的8個問題中,居然有5個與全民健身相關,其中不僅有“運動器材損壞了要及時修理更換”“球場訂不到,希望多建些球場”等具體需求,還包括“球場最好帶燈光,這樣晚上也能運動”“健身步道能不能用塑膠,避免傷膝蓋”這樣的精准需求。
經濟發展了,觀念變化了。這幾年尤其是“十四五”時期,我深深感受到,群眾對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的需求,已經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目前,江蘇建成體育公園1400多個、健身步道5.23萬公裡,體育場地總數36.37萬個。我們進社區、進工廠、進學校,將喜聞樂見的體育活動送到群眾身邊。
在“蘇超”之前,江蘇的村級足球賽事活動已經發展起來了。被稱為“村裡世界杯”的農民足球賽,從徐州沛縣起源。2023年春節前,沛縣體育部門聯系我們,說有些周邊省市想來“約戰”,但遇到村裡足球場地不夠、接待及保障能力有限等困難。省體育局立即劃撥資金,組織專門力量,聯動文旅、農業農村、公安等部門,新建高標准足球場,搭建可容納數千人的看台,並完善了夜間照明、停車場、休息室等設施。
2023年以來,“村界杯”的比賽已從春節期間擴展到“五一”、國慶等假期,參加的隊伍也從當地村民擴展到上海、安徽、山東、河南等省份的70多支球隊,放大了品牌影響力。今年春節假期,“村界杯”舉辦的7天裡,沛縣七堡村、八堡村共接待游客20余萬人次,並同步舉辦多項活動,11家重點餐飲酒店累計實現營業額約790萬元,主要賓館酒店客房入住率達89%以上。
在省內,我們積極推廣這種“政府搭台、群眾唱戲”的經驗,各地因地制宜,發展出了無錫江陰、鎮江丹陽“村BA”,常州金壇、溧陽“村排”,蘇州常熟“村跑”等各具特色的群眾體育活動。

統籌推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發展,加快建設體育強國。——摘自“十五五”規劃建議
響應群眾關切,關注群眾需求,這些賽事火爆的背后是江蘇全民健身的持續發展。周末到城市體育公園看看,越來越多老人、年輕人和親子家庭在散步、鍛煉、露營——運動正融入和改變我們的生活,我身邊很多人都是全民健身的參與者和受益者。
面向“十五五”,我們正在做許多工作:梳理各類“邊角地”,如公園綠地、高架橋下等,見縫插針建設各類運動場地﹔多策劃組織一些類似“蘇超”品牌效應的活動,讓更多人喜歡來看、願意參加﹔與衛健部門聯合推動“體衛融合”,幫助群眾提高運動質量、提升身體素質。動起來是第一步,科學運動才能真正收獲健康。推動全民健身從“想不想”向“會不會”轉變,是我們的下一個目標。
(作者為江蘇省體育局群體處處長,本報記者姚雪青採訪整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