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多項教育創新成果“登陸”第七屆全國教博會
原題:江蘇多項教育創新成果“登陸”第七屆全國教博會!透過改革,窺見風向
日前,第七屆中國教育創新成果公益博覽會(以下簡稱“教博會”)在廣東珠海國際會展中心圓滿閉幕。本屆教博會以“推動教育創新發展,服務教育強國建設”為主題,匯聚了國內1386項創新成果。
記者梳理發現,據不完全統計,這些創新成果包括了南京市金陵中學“為學生生長而教:文化視域下的高中物理育人模式變革探索”課題項目、徐州市雲龍區教育評價改革、常州市武進區前黃實驗學校“創新實驗:初中科學教育實踐育人探索20年”項目、常州市鐘樓區“尚德路”品格提升工程、無錫市東林中學《讀校行:厚植家國情懷的東林思政創新實踐》等多項江蘇省內中小學教育創新課題,范疇涵蓋科學教育、思政育人、教學評價與管理等多項熱門領域。
一起通過這些“登陸”教博會的課題項目,感受當前基礎教育教學與管理改革的風向——
南京市金陵中學:
“為學生生長而教:文化視域下的高中物理育人模式變革探索”課題項目
從2009年起,金陵中學物理組就開始了“文化融入物理課堂”的初步實踐。在此過程中,《物理文化視角下關注素養提升的高中物理教學實踐研究》《文化意蘊視角下的高中物理教學與評價研究》等課題紛紛結項,出版著作《文化視角下的高中物理教育》獲南京市“教育科研成果創新獎”(特等獎)、江蘇省教育研究成果獎(二等獎)。金陵中學校長夏廣平,目前正在主持教育部重點課題《科學文化視角下的中學理科教育增值性評價研究》的研究。
此次教博會上展出的項目,正是該系列研究成果的集中體現,核心在於成功構建並驗証了一套以“文化育人”為核心理念的高中物理教育新范式,實現了從“知識技能傳授”向“科學文化浸潤”的范式轉型。



這套體系為一線教師提供了清晰的理論指引和實用的“操作手冊”,也是本屆教博會的“香餑餑”,備受關注。
徐州市雲龍區教師發展中心:
“成長每一個:數智賦能教育評價改革的雲龍實踐”
根據公開資料,雲龍區數智評價主要在五個維度產生效用——
其一,學生評價:聚焦全區學生五育發展,通過多維數據採集與分析,為每個學生生成個人成長“雷達圖”與素養圖譜,讓成長路徑直觀可見。近四年累計產出“綜合素質評價報告”超23萬份,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多名學子榮獲“宋慶齡兒童發明獎”金獎等高級別獎項。
其二,教師評價:搭建“教師發展雲平台”,對教師專業發展進行動態評價與精准畫像,並智能匹配成長資源,激發教師內生動力。近兩年,雲龍區新增江蘇省級名師11人,正高級教師7人。
其三,學校評價:整合影響學校發展的關鍵指標,定期生成《學校高質量發展報告》,精准定位學校發展特質與瓶頸,激發學校辦學內生動力。該區已有23所學校立項省、市區級“四有”好教師團隊,51個項目獲評江蘇省內涵建設項目。
其四,集團評價:對區內教育集團發展性指標進行動態監測與常態化數據分析,聚焦瓶頸問題,促進優質資源均衡配置與內涵發展。
其五,區域評價:通過構建“雙螺旋-五C”智能評價體系,每年整合350萬條數據,實現區域教育評價從標准化向適性化的轉型。近兩年,雲龍區先后獲評“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區”,《數智賦能教育評價改革》等3個案例獲評江蘇省創新案例。
常州市武進區前黃實驗學校:
“創新實驗:初中科學教育實踐育人探索20年”項目
科學教育是近年來教育界的熱門詞匯,也是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的重要依托。自2004年起,前黃實驗學校便率先開啟科學教育改革之路。針對當時“以講代做”的教學痛點與“實驗資源不足”的現實困境,學校自主研發《初中物理實驗探究組合器材》,斬獲多項專利並在江蘇全省范圍內廣泛推廣應用。
歷經多年實踐,學校逐步確立“實踐育人”核心教育理念,聚焦學生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的雙重培養,通過創新實驗設計、跨學科課程融合等多種路徑,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直觀感受科學魅力,有效錘煉批判性思維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屆教博會上,前黃實驗學校重點展示的跨學科實踐項目——“日月觀拍”,就是該校科學教育20年來不斷變革的一個縮影。該項目深度融合物理、天文、地理、信息技術等多學科知識,涵蓋自制天文望遠鏡、望遠鏡觀測太陽黑子、赤道儀精准跟蹤日月等動手實踐內容,以親身實驗為核心途徑,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與創造潛能。
常州市鐘樓區:
“鐘樓尚德路”區域品格提升工程
早在2017年,常州市鐘樓區就提出“尚德學堂”的概念,旨在協同多方力量拓寬學生成長時空,把整個區域變成“學生品德養成的大學堂”。
8年來,該區始終以區域全覆蓋、學校全卷入、教育工作全滲透的方式開展“尚德學堂”建設,先后依托4輪江蘇省內涵建設項目和1個國家級教育實驗區項目進行深度探索,完成“1+N+1”的“區域協同育人聯動模式”構建,建成規范化的“尚德學堂”43個,開發“江南第一燕·行走的思政課”實踐體驗線路8條,並確定了“1357”實施策略,研究成果輻射惠及區域內全體中小學師生。
無錫市東林中學:
“讀校行:厚植家國情懷的東林思政創新實踐”
“讀校行”項目以“厚植家國情懷”為核心,構建“讀己、讀家、讀校、讀城、讀國”五個遞進維度,引導學生從認識自我出發,逐步建立與家庭、學校、城市和國家的深層情感聯結。
項目深入貫徹“大思政課”理念,通過三個層面實現育人閉環:首先,“讀”為基礎,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觀察、品悟,汲取精神養分﹔其次,“校”為場域,立足校園史跡文脈,延伸至家庭、社會、國家的“大學校”﹔最后,“行”為關鍵,通過深度參與實踐活動,實現知行合一,培育“事事關心”的家國情懷。這三個層面環環相扣,形成完整的育人閉環,系統回答“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時代命題。
記者檢索發現,東林中學的“讀校行”項目此前也曾獲得多項榮譽。例如,去年7月,該項目入選中國政研會2024年度基層思想政治工作優秀案例,是無錫唯一入選(全國100個,其中江蘇3個)的基層思想政治工作優秀案例。再如,今年4月,江蘇省第六批中小學生品格提升工程結項結果顯示,該項目是全省初中唯一獲評的精品項目。(李睿哲)
來源:新華日報·交匯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