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进入了新时代。江苏,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既是长三角的经济强省,也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厚地。在此特定的时空坐标下,我们选择以各具特色的“古镇古村”为样本,藉以作为观察社会变迁的独特窗口,在古今交融中找寻传承与发展的新气象。
打赢新时代的“黄桥战役”
位于江苏里下河地区的泰兴市黄桥镇,是古镇,也是老区。源起汉初,北宋建镇,元末明初始称黄桥镇,近则以黄桥战役而知名。黄桥烧饼可谓“一战成名”,也成就了今天黄桥的第一张名片。而小提琴产业的发展,也让小提琴成为黄桥镇另一张名片。
既有古镇资源、红色资源,又有里下河自然风光资源,黄桥人看到了发展旅游的希望。早在多年前,黄桥就制定了旅游镇村体系,走特色旅游之路,以此来带动镇村经济发展。
古镇古味道 新貌新名片
地处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的淮安,是一座运河之城,独特的区位使其成为明清时期的漕运枢纽和盐运要冲。河下古镇,则是运河时代留下的历史背影。
今年9月20日,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在河下古镇调研,他表示,淮安是漕运文化、河工文化、江淮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地方,要加大保护传承的力度,注重文化引领性项目打造,把淮安打造成为大运河文化带上的璀璨明珠。
孔氏传家久 老街继世长
高淳漆桥古镇老街已走过2000多年岁月。这里不仅是南京地区保存完整的金陵第一古村落,还是孔氏家族在江南的第一集聚区。古村落90%以上的居民是孔子后裔,是以漆桥古镇有尊孔、祭孔的习俗。千百年来,崇礼尚义、乐善好施的淳朴民风世代相传。
2011年,孔辉回家乡漆桥镇茅山村当起了大学生村官,为留守儿童开展爱心公益教育班。传统仁义之风与新时代文明善举相融合,让这个流传千年的家规祖训焕发出新的活力。
生态经济走新路 风情小镇呼欲出
从公元前206年的射阳村算起,沙沟曾三度更名、两度建市、一度设县。岁月流转,明清老屋古巷尚在,800年的菩提树依然,古镇则随着历史的车轮走进了新时代。
如今的沙沟镇利好不断:连淮扬镇高铁通车在即、两年后阜兴泰高速公路将全线贯通;旅游产业初见成效,依托鱼米之乡打造“古法捕钓十八帮”渔文化风情体验园,依托始建于元朝的大士禅林建设菩提文化产业园。
运河明珠今重耀 文旅融合赋新篇
瓜洲这座位于扬州市邗江区的江河小镇,始于晋,盛于唐,距今已有近1800年的历史。历史上,瓜洲吸引众多名人大家驻足,底蕴厚重可见一斑;可惜的是,古时瓜洲全部坍入江中,旧迹全无。
而今,在长江经济带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热潮中,瓜洲深度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突出古渡古镇主题,意在重耀这颗“运河明珠”。
近代工业遗存第一镇的新活法
唐闸古镇,被吴良镛院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遗存第一镇”。百年前,张謇以其“父教育,母实业”的兴国理念,在唐闸建工厂,办学校,修公园,造公路……兴起了一座工业重镇。岁月如烟,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在这里,古镇的旧踪可觅,新颜渐展。
如今的唐闸,已由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转型为工业文化特色鲜明、文化休闲舒适的新兴旅游目的地。
监 制:汪峥嵘
策 划:吴纪攀
记 者:王继亮 闫 峰 耿志超 张玉峰 翟玉标 顾姝姝 朱殿平 黄启源 马焘焘 王新年
编 辑:萧 潇
设 计:陈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