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抗疫情一线医生夫妻相距100米却不能见面

2020年02月05日08:16  来源:扬子晚报
 
原标题:医生夫妻相距100米,却不能见面

薛乐洋主任(右)与同事深夜查看患者资料。

吴艳说她希望丈夫和隔离病区里的所有人都能平安出来。

“你的嗓音都哑了”“防护用品还是匮乏”“乖乖,你们辛苦了”……这是记者在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实地探访时无意中录到的该院副院长周宏与隔离病区里面医护人员的通话。该院也称淮安市传染病防治院,淮安目前已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以及部分高度疑似患者都在该院隔离病区治疗。记者连续三天到该院实地探访。

夫妻俩 直线距离不到100米,却不能相见

因为是传染病医院,本来前往就医的人就很少,加上此次疫情,从外面看,医院内很少有病患走动,但是偶尔有一两辆救护车呼啸进出。

该院门诊部发热病人门诊分检点前岗亭内,医护人员穿着防护服、戴着防护罩在此值岗,当记者靠前时,这名工作人员很警觉地询问:“您有什么事?”记者亮明身份,该工作人员并没有轻易“放过”记者,喊来人员将记者拉着,然后用体温枪对着额头测量,“36度5,正常。”打消疑虑后,她告诉记者,她叫吴艳,她与丈夫都在该院工作,她是医院感染科护士,丈夫薛乐洋则是重症医学科主任。

说到她的丈夫,戴着防护罩的吴艳扭过头去,然后轻轻地说了句:“没什么,就是从1月22日就再也没有‘见过’”,随后伸手指向她刚才扭头的方向,告诉记者,丈夫就在身后直线距离不到100米的四层小楼里,那里属于隔离病区,医护人员进去就不能出来。

妻子 提起丈夫,泪水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

隔离病区是一座四层小楼,原先是该院的外科楼,外人根本看不出来,但门口的警戒线与保安让人知道这里与其他病区不同,记者刚想靠近即被保安劝离。

吴艳告诉紫牛新闻记者,丈夫从1月22日起就与被确诊的患者隔离在这座小楼里,虽不能相见,但她每晚的“必修功课”是等着丈夫与她微信视频,因她不知道丈夫何时有时间,所以只能等丈夫主动微信,说到此,记者注意到泪水在吴艳的眼眶里打转,她说她真的很担心丈夫的身体,因为54岁的丈夫心脏在2015年做过支架。看着隔离病区的四层小楼,吴艳说,她希望里面所有人都能平安出来。

晚上7时许,记者拨通了隔离病区主任薛乐洋的电话,得知记者的身份后,他说了句:“正在看病人资料,我们医护人员晚饭都没有时间吃,哪有时间接受你采访,过会再看看吧。”忐忑中等了半个多小时后,记者再次拨通薛乐洋主任电话,他的嗓音与此前相比已变得沙哑。他告诉记者,隔离病区一楼、二楼隔离的都是疑似观察患者,三楼则是确诊患者,四楼是医护人员休息室。

刚进入隔离病区,近50名医护人员精神状态都很好,但几天下来,陆续有人出现失眠等症状,工作时,每个人忙得就像陀螺一样:给病人看病、转科、会诊。

丈夫 作为隔离病区主任,往往忙到深夜

每个楼层配备12名护士,医生三个楼层病区通用,从白天接诊病人,到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出来,往往已是深夜。薛乐洋告诉记者,作为隔离病区主任的他此时要与在隔离病区外的专家通电话,讨论会诊、危重病人治疗。市级专家组成员通常结果一出就立即行动,经常夜间远程会诊,一般都到下半夜,但是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目标,早日战胜“疫魔”。

每天差不多有100多个工作电话,薛乐洋告诉记者,病人情况要汇报,还要调配物资,工作量很大。按照规定,穿着防护服的他们不得工作超过4个小时,但为节省防护用品,他们都一穿就是半天;穿戴不透气的防护服,戴着防护罩,时间一长,呼吸都困难,但大家都坚持着;同样为了节省防护用品,他们尽量不喝水,不吃稀饭,这样就能坚持半天。

至于在隔离病区的休息状况,薛乐洋告诉记者,每天最多休息8小时,这已经足够了。

康复出院患者>>

要好好谢谢医护人员

2月1日,经过10天隔离治疗,淮安首例确诊患者治愈出院,他告诉紫牛新闻记者,刚被隔离时,他有点恐惧,甚至出现抗拒心理,但经过医护人员耐心劝说,他开始平静地接受治疗,在住院隔离治疗过程中,专家通过电话多次与他沟通病情,都告诉他:“你放心,我们会给你治疗。”这也给了他战胜“疫魔”的信心。他说要谢谢他们。(朱鼎兆)

(责编:萧潇、唐璐璐)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