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淮安区:巧破土地资源瓶颈闯出新天地

2020年04月21日10:58  来源:淮安区报
 
原标题:我区巧破土地资源瓶颈闯出新天地

  通讯员 黄 洁 侯晓萍

  4月18日,总投资1.1亿元的淮安区庆浩机电商行项目硬件设施改造全部结束,进入冷冻设备采购安装阶段。“整个项目工期只用了6个月,正式投产后,年产值预计可达3亿元。”项目负责人王连说。而就在一年前,这片总计97亩的土地上,还是一栋栋沉寂已久的旧厂房。

  随着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土地资源出现的瓶颈问题愈发凸显。自2017年以来,我区在不增加供地面积的前提下,盘活“沉睡地块”、唤醒“休眠厂房”实行“零地招商”,靠吸引新投资“换血”、上马新项目“接盘”,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在“低效地”上种出“高产田”。截至目前,我区已有3742亩“低效地”实现“脱胎换骨”,新引进项目80个,昔日的“沉睡地”焕发出了新生机。

  巧用“腾挪术”,引来“金凤凰”。位于淮安经济开发区的某包装制品项目,曾是园区的一家“明星企业”。近两年来,受市场行情波动影响,该企业一度步履维艰,100亩土地、3万多平方米的厂房出现“打摆子”的症状。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AG防眩光玻璃工业项目投资方正在寻找合适的地块,上马手机触控玻璃盖板生产线。得益于园区“穿针引线”,两家企业一拍即合,由后者投资5亿元,购买前者的设备、厂房。去年4月,手机触控玻璃项目如期开工,一期项目于半年后竣工试产。项目全部投产后,开票销售将超过5亿元,税收不低于2000万元。“实践证明,园区一边架桥铺路,一边巧用腾挪之术,达到了一举多赢的效果,这个路子走对了。”区委书记张笑深有感触地说。

  广发“英雄帖”,开出“对症方”。季桥化工区在鼎盛时期,有近20家化工企业及关联企业,对当地经济发展可谓“功不可没”。但其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成为我区的一块“心病”。“发展不仅要算经济账,更要看成色、算生态账,对有污染的项目,必须连根拔去,才能药到病除。”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崔步银介绍,自2016年起,我区果断实施了化工区整治行动,对季桥化工区的化工企业及关联企业实行“一刀切”,至2018年下半年全部“清退出局”。随后,我区结合土壤检测结果,下出“两步棋”:存在污染情况的土地,立即开展生态修复;无污染状况的土地,对外进行“二次招商”。宝阳物流装备项目,就是“二次招商”结出的硕果之一。2017年9月,广阳金属董事长孙佳钧投资5000万美元,在我区上马了展示道具生产项目,后又追加投资3000万美元进行物流装备、自动化物流系统及新能源汽车配件制品研发。得知我区对季桥化工区整治开出“良方”后,2018年3月,孙佳钧接过我区发出的招商“英雄帖”,以季桥化工区内原“骏亚油脂”项目地块及厂房为阵地,投资兴建了宝阳物流装备项目。如今,曾经的季桥化工区已“涅槃重生”,变身为现代科技园,成功入驻新项目6个,个个无污染。

  精耕“高产田”,锁定“含金量”。2017年,我区对全区企业做的一份调查显示,亩均税收低于1万元的项目,占了全区用地企业量的“半壁江山”,一些低质效甚至零质效的项目长期“鸠占鹊巢”,拉低了全区工业用地的“亩产值”,导致一些发展前景好、亩产效益高的优质项目,因为受土地要素制约,迟迟无法落地。淮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高超介绍,为了盘活存量、实现增量,从这一年起,园区启动了“工业经济赶超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抽调国土、规划、住建、市监、法院等部门精干力量组建专班,实行部门联动机制,统筹协调全区低质项目置换事宜,对入园的置换项目实行评审制度,重构入园规范,避免重复置换、无效置换。经过三年多的谋篇布局,强大的项目建设合力在我区加速凝聚,项目落户空间得到持续拓展,产业转型升级也按下了“快进键”。

(责编:张妍、张鑫)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