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片区:双轮驱动,跑出创新“加速度”

2020年08月20日07:17  来源:新华日报
 
原标题:南京片区:双轮驱动,跑出创新“加速度”

图为主流媒体采风行第一站——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 本报记者 邵 丹摄

编者按 18日,由江苏省商务厅、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联合举办的“2020江苏自贸试验区挂牌一周年主流媒体采风行”正式启动。江苏自贸试验区分为南京、苏州、连云港3个片区,共计119.97平方公里,承载着作为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先行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重大使命。连日来,记者先后奔赴3个片区,实地感受一年来的最新进展。今天,让我们首先走进南京片区。

“从公司决定落户南京片区到目前进入投产阶段,整个过程效率非常高。”诺领科技(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王承周博士回望过去一年,惊叹于自贸试验区的速度。“最近我常在各个校友会进行宣传,如果做半导体做芯片不妨来南京片区看一看。”

对自贸试验区“加速度”的直观感受,可以从宏观数据上得以印证——一年来,南京片区高质量发展“1+9”改革举措中,141项措施已落地实施和初步见效108项;围绕芯片、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集聚市场主体13000多家;联合30多所海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共建了61家新型研发机构;在产业链服务、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等领域形成了60多个体现首创要求的制度创新成果;1800余名各类高层次人才相聚于此。

“上半年,集成电路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4%,生物医药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5%。”南京市江北新区管理委员会自贸区综合协调局局长张乐介绍,自贸试验区获批后,南京片区率先启用全国自贸试验区首个原创知识产权认证平台,建成全国首个数字资产登记结算平台,获批全省区域股权市场首批数字化试点。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正在试验区的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目前,全国排名前二十的基因检测公司有三分之一在南京片区落户。这背后,生物医药集中监管与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功不可没。在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有限公司,记者透过玻璃窗看到基因测序仪的蓝色光带不断移动,运行有条不紊。“一台二代测序仪设备的价格在六七百万元人民币,对于初创企业来说资金压力很大,生物医药集中监管与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不仅可以降低企业在固定资产方面的投资、降低创新成本,而且可以助推企业更快地将产品推向产业化。”公司总经理朱旨昂介绍。

产业发展同样离不开监管模式的创新。“我们打造特殊物品快速进出口‘一站式’模式,在监管环节设立海关内外专家库,参与前期风险评估、后期风险核查,实现全流程监管的同时极大减少通关时间,由最长20天压缩到了1-3天。”金陵海关驻江北办事处副主任康政说。此外,生物医药是南京片区的主导产业之一。SPF实验鼠对生物医药研究实验至关重要,上半年南京片区进口SPF实验鼠600多只,海关为此专门推出“SPF实验鼠监管便利化套餐”模式,在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审批环节,就由最长的20个工作日压缩至7个工作日。

在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打造的全球技术经纪与投资云平台“科甄—中研在线”上,点击某一项技术,投资者即可在短时间内了解到世界范围内有哪些科学家、哪些院校做这一研究,以及各自在全球范围内所处的位置如何。“创新要素的集聚非常强调生态。南京高校众多、人才资源丰富,南京片区在技术贸易方面具备优势。”在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副院长王苏标看来,“科甄—中研在线”这一平台可通过对资金、人才、科研合作及技术转移转化的精准匹配,实现创新要素在南京片区不断集聚。

创新要素不断集聚的同时,南京片区创新产业“生态圈”初具规模。其中,依托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南京创新中心建成的全球IPv6测试认证中心南京实验室和超级算力中心一期,已开始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在我们打开淘宝、高德地图等应用界面时,总会看到IPv6这样的标识,可以说IPv6已经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主任刘东说,南京实验室和超级算力中心的建成,将支撑新兴业态快速发展,推动片区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未来,南京片区将突出自主创新特色、提升对外开放水平,通过创新引领和产业集聚双向发力,真正担负起“试在江北、用在南京、服务江苏、贡献全国”的使命。

本报记者 丁茜茜

(责编:马晓波、张鑫)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