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市人”黄占喜无锡圆梦:农村的种子城里扎了根

2020年10月31日08:03  来源:新华日报
 
原标题:来自农村的种子,落进城里扎了根

2020年,在进城的第32个年头,来自河南固始县的农民黄占喜,在太湖之滨无锡,做出人生中最大的一笔投资——45亩土地扩张和500万元设备更新。新建的厂房即将竣工,首批精密数控加工设备已试运转。瞧着眼前欣欣向荣的企业,黄占喜兴奋地想起千里之外的老家:这个时候,田里的麦子该种下去了吧,到明年6月,一定是粮食满仓。

黄占喜的老家河南固始是全国闻名的劳务输出大县。1989年,19岁的黄占喜跟随外出打工的人潮,从老家农村来到大城市武汉,成为一家安装公司的临时工。初到城市,没有一技之长,黄占喜只能干些辅助活。“当时的工资是一块八毛七分一天,已经算是‘高薪’了。”黄占喜告诉记者,在城里打工的那段日子,他不在意工资有多高,而是关注能不能学到技术。看着老工人熟练地将两块铁焊在一起,黄占喜一边好奇,一边在心里琢磨;听说钳工技术好、有发展,他就每天在车间里抱着电钻钻个不停;为了掌握搅拌机生产技术,只有初中毕业的他自学电脑绘图,掌握了机床的操作要领……“村里的老人常说,技多不压身,只要有了技术,就有前途。”

武汉、广东、上海……黄占喜从长江走到珠江,又从珠江回到长江。2005年,他带着自己打工10余年的全部积蓄和一身技术,来到无锡市滨湖区胡埭镇,创办了江苏浩特隆搅拌设备有限公司。创业头几年,市场火热,企业产值年年翻番,黄占喜却总感到不踏实:“做企业和种田一样,都需要精耕细作。太快了,管理各方面跟不上,种不出好东西。”

2015年前后,胡埭镇开启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机械、化工、汽车零部件等传统工业企业纷纷向先进制造、智能制造转型。顺应这股潮流,黄占喜主动把企业扩张的速度降下来,转而苦练内功。

浩特隆生产的搅拌设备,主要用于食品、生物医药、环保等行业领域,对技术装备的要求很高。几年间,黄占喜把厂里原有的机械设备陆续换成智能化的数控加工设备,还积极尝试“机器换人”,让生产效率更高、质量更可控。

“技术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核心是人才。”笃信“技多不压身”的黄占喜,一边加快引进工程技术人才,一边与江南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院所“亲密接触”,联手攻克行业痛点。由浩特隆与江南大学共同研发的一款生物发酵设备,将行业平均能耗降低30%,应用后一年可节省电费700万元。

精耕细作,精益求精,黄占喜的企业逐渐在行业扎下了根。这几年,随着企业研发投入逐年上升,浩特隆出产的搅拌机在国内相关行业广泛应用,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与搅拌机一同出厂的,还有60多项专利技术成果,其中包括10余项发明专利,支撑企业迅速跻身高新技术行列。

伴随着企业在市场扎根,黄占喜也在城里扎下了根。这5年,胡埭加快推进“产、城、人”融合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建医院,办学校,公共配套服务提档升级。黄占喜在城里买了房、置了业。两个孩子进城读书,一个留学海外学成归来,另一个今年也考上了南京的大学。

更令他惊喜的是,随着当地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和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推进,原本因工业排放污染变得又黑又臭的河道渐渐变清了,景观公园、亲水湿地、人文故里随处可见。站在家门口的清清小河边,黄占喜似乎能看到老家的影子。

以城为家,去得了远方,也望得见故乡。为呵护这个辛苦打拼来的“家”,2018年,黄占喜捐资10万元加入胡埭“同心优教”教育资金,和当地企业家一起资助优秀教师和学生。他在自己的企业里设立“关工委”,外来职工子女上学,他亲自去学校沟通安排。今年疫情期间,黄占喜带头加入企业家志愿者服务队,在“无锡—常州”交界卡口连续值守,倾力守护着城市的大门。

“我是一颗来自农村的种子,落进城市的土里扎了根。”黄占喜说,5年来,国家新型城镇化的春风,让亿万农民在城市找到了家。而他们心中那一盏盏的灯光,早已融入万家灯火中,辉映着他们共同奋斗、共同享有的城市。(马 薇)

(责编:萧潇、张鑫)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