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河幸福河 大运河促区域发展造福两岸人民

2020年11月23日07:42  来源:新华日报
 
原标题:发展的河 致富的河 幸福的河

习近平总书记在扬州考察调研时指出,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希望大家共同保护好大运河,使运河永远造福人民。在江都水利枢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和国家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就是要对水资源进行科学调剂,促进南北方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

大运河千年流淌、文化灿烂,滋养着沿河城镇和人民。清水北送、南水北调,让古老的大运河焕发新生,成就了大运河的世纪伟业。她不仅是一条历史的河、文化的河,还是发展的河、致富的河、幸福的河,深深烙印在从长三角到环渤海的东部经济走廊上和运河两岸人民的心中。

“现代都江堰”,水往高处送

南水北调工程享有多项“世界之最”——世界规模最大、世界距离最长、受益人口最多的调水工程,以及世界上投资最大的水利工程。令江苏倍感自豪的是,南水北调的源头在江苏。

这个源头,不仅指江苏是南水北调的位置之源——坐落于长江边的江都水利枢纽是东线工程调水的起点,其取水口在江都附近的长江三江营处。更值得一提的是,江苏还是这项工程的决策和规划之源——苏中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水源地,苏北是受水区,我省江水北调既为南水北调工程提供先行实践,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基础。

江水北调,是因为我省也存在着水资源分布不均、南丰北枯的问题。江苏提出了“扎根长江、江水北调、引江济淮”规划,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通过多年持续建设,形成今天的江水北调工程。借助京杭大运河,建成包括江都在内的9个梯级泵站,形成404公里输水干线,覆盖苏中、苏北7市,发挥防洪、航运、灌溉的综合效益。

江苏几十年江水北调的成功实践,回答了远距离跨流域调水诸多问题,为南水北调工程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可以说,江水北调就是如今南水北调的“实物模型”,南水北调堪称江水北调的“放大版本”。

古有李冰都江堰,今有人民江都站。都江堰和江都站都是华夏儿女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古今排灌工程史上的杰作。省水利厅厅长陈杰说,江都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自主设计、自主规划、自主建设、自主施工的大型泵站群。当时集中了全国的规划、设计、科研专家联合攻关。设计成为经典,工程获得国家质量金质奖。无论是李冰都江堰,还是人民江都站,都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是造福人民的工程。

“现代都江堰”实现了“水往高处流”。东线工程全线最高处东平湖水位与长江水位差约40米,抽水总扬程65米,规划设13级泵站。利用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东线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向北延伸。

南水北调的泵站不仅将南方的水往北方送,还在汛期将北方难以承受的水量往回送,实现灵活调剂。东线一期工程开通后,江苏用水高峰时期农业灌溉用水保证率从70%提高至80%。江苏段工程建成后,已多次投入防洪排涝和抗旱调水。

运河水运量,两条莱茵河

11月22日,长江与运河交汇处扬州六圩口,鸣笛声响,船舶南来北往。运河入江“南大门”施桥船闸日夜开闸,过闸船舶川流不息。“10月以来,日均通过货物流约100万吨。”施桥船闸所所长蒋赟介绍。

大运河因运而生,也因运而盛。运河江苏段沟通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连接皖鲁浙沪,纵穿我省南北687公里,是京杭运河中航运功能最强、通航条件最好、船舶通过量最大、社会经济效益发挥最为显著、航运历史文化资源最为丰富的区段。串联起9座国家创新型城市、38个国省级开发区,经济总量占全省91%。

放眼运河,“水上高速公路”上船舶密集,往来不停。“京杭运河苏北段每年的货运量,相当于4-5条沪宁高速。苏北运河和长江交界的施桥船闸年实际通过能力是三峡闸2倍。”苏北航务处运调中心主任畅立松说,水运单位能耗仅相当于铁路的1/2、公路的1/10。以近100万吨的货运量为例,就需要5万辆20吨的卡车。

省交通运输厅统计,常年有13个省份的2万多艘船舶在运河江苏段运输航行,近十年来货运量年均递增8%以上,近两年来,年通过货运量约5亿吨,占京杭运河全线货运量的80%,占全省水路货运量的50%左右,占全省综合运输总量的20%左右,是莱茵河全年运量的2倍左右。“其中,苏北运河货运密度世界内河第一。1-10月份,苏北运河运输集装箱近30万标箱,同比增长约29%,可见沿线产业经济发展的势头。”苏北航务处工作人员宋海燕说。

运河的变化和生机,承载的希望和梦想,船民的体会最为深刻。“从水泥挂机船到钢质货轮,再到新能源船舶,船的动力更大,运载货物更多。”在京杭运河从事水上运输30多年的船民高修胜说,拉货的船在变,一家人的生活也在改善。船民刘叶华已在水上“跑”了23年,从刚开始为了养家糊口,到后来把跑船当作人生事业,“现在船上生活很充实,不仅购买了冰箱、彩电、洗衣机,还装上了电热水器。”

20多年来,大运河两岸环境不断得到整治,航道越来越畅通,过闸越来越便捷。解放初期,苏北运河上往来的大多是1.5吨的船舶;到改革开放,这个数字变成了50吨-100吨;现在,苏北运河的平均船舶吨位达到1500吨。

“运河水缓缓流淌,绿色之河,富民惠民,功不可没。”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内河航运的快速发展,在解决数万名船员就业的同时,也带动了沿线造船业,因运河而生的港口接驳、搬卸货运、物流运输等行业,相关产业“水涨船高”。

生态大走廊,民生幸福河

作为长江和运河的交汇城市,2013年以来,扬州沿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廊道规划建设了1800平方公里的生态走廊,将沿江岸线的82.4%划为岸线保护区和控制利用区。去年4月,扬州江都区南水北调源头公园正式开放。

“以前这个地方有养猪的、养羊的,环境脏乱差,现在空气清新、景色很美,感觉很舒服。”在南水北调源头公园,记者遇到了附近居民许丽萍,站在亲水平台,她身后不远处就是南水北调东线源头的芒稻河、高水河以及金湾河的三河交汇处,“环境这么好,我每天都要来散散步。”

扬州江都区委书记张彤说,该区投入上亿元治污打造清水走廊,不断挖掘和放大运河生态保护的综合功能。

溯河北上,运河城镇串珠成链、水景交融。运河古镇江都邵伯以保护促开发,建成铁牛湾、桃花坞、荷塘月色等运河水工文化资源,打造运河风情特色小镇。高邮将全长43.6公里的运河遗址串联起来,使原先的一片荒芜地变成景色宜人的湖边胜地,“运河城”水韵气质令人流连。

以水为媒,改善生态环境,一连串的水利风景区在江苏段工程沿线建成。宿迁中运河风光带建成水上乐园、民俗博物馆、休闲垂钓中心等30多处景观;淮安里运河翔宇大道景观改造后,绿柳成荫,河水清凌。

四水穿城、五湖镶嵌的淮安,是通济江淮的生态水城。淮安市委书记蔡丽新说,淮安发挥位于大运河文化带、淮河生态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交汇点优势,从市域空间、城市规划、产业发展多方面入手,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各领域各环节,做出填白、着色、留白三篇文章,实施“水懂我心、自然淮安”全域旅游战略,推进板闸遗址公园、华强方特、西游乐园、中国水工科技馆等重大项目建设,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和世界美食之都,打造华东旅游目的地,到淮安“看河看湖看湿地,品虾品蟹品美食”已成为风尚。

南水北调工程不仅是供水工程,还是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在东线一期工程建设中,我省同步实施治污工程,投资133亿元,保证了调水沿线水质全部稳定达标。工程的实施,为黄淮海流域每年提供448亿立方米水量,相当于为北方地区新增了一条黄河。仅东、中线一期工程就将使逾700万人告别长期饮用高氟水和苦咸水的历史。(吴 琼 梅剑飞)

(责编:萧潇、唐璐璐)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