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栖霞建设崭新篇章

2021年01月06日11:44  来源:南京日报
 
原标题:栖霞: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栖霞建设崭新篇章

长江栖霞段

康尼机电高铁门产品应用在复兴号上。

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第十六届中国·南京农业嘉年华在陌上花渡开幕。 徐琦摄

南外仙林分校华侨城小学启用。

浦仪公路西段上坝夹江大桥通车。 徐琦摄

栖霞努力开展促消费活动缓解疫情影响。

栖霞举办“数字经济——引领城市创新”圆桌论坛。

北十里长沟西支新面貌。

栖霞西岗保障房项目西岗家园小区近日交付。徐琦摄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一年来,栖霞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栖霞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聚焦高质量发展主线,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推进“四新”行动,顺利完成了区十八届人大第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主要目标任务,为“十三五”发展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未来五年,是开启现代化新征程,深化“强富美高”新栖霞建设成果的五年。栖霞全区上下将坚持好过去五年的宝贵经验,利用好产业基础发达、科教资源丰富、城市建设东扩、发展腹地广阔、人文底蕴深厚等优势,努力把栖霞建设为“现代化产业强区、国际化科创高地、一体化发展典范、绿色化幸福家园、法治化文明样板”,实现“最强增长极、最美新栖霞”的美好愿景。

疫情防控扎实有力,生产生活有序恢复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沉着应对、科学防治,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区第一时间进入战时状态,构建责任到人、盖边沉底的防控体系,实现患者“零死亡”、医护“零感染”。组织医护人员驰援湖北,驻区企业支援各类物资,全区累计捐赠款物价值1110.6万元。坚持防疫与发展两手抓两手硬,出台《促进中小微企业稳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等政策,发放企业稳岗返还资金7.35亿元,惠及6.8万家企业。在全省率先落实“快捷通道”政策,帮助1615名外籍企业人员迅速返岗。30万在校师生错峰复学,校园疫情“零发生”。完善应急响应、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社会动员等机制,对商贸流通等重点领域、重点人员和关键环节开展常态化检查督导。加强集中隔离点管控,全区累计开展核酸检测18.5万人次。1人荣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2家单位和9人分别获评省级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经济质效稳步提升,科技创新势头强劲

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60亿元,同比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5亿元,同比增长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5亿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8.7亿元。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33个,荣获三季度全市招商擂台赛目标任务进度奖、重大项目推进奖。实施区级以上重大项目149个,完成投资385亿元。先进制造业主导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500亿元,逆势增长9%。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0%。实际使用外资8.75亿美元,位居全市前列。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030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南京综保区(龙潭片)跨境电商保税进口业务量全省第一。

坚持以制度创新驱动科技创新,实体化运作创新委员会,完成栖霞高新区、新港高新园去行政化改革,实施“百校对接计划”,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净增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独角兽瞪羚企业位居全市前列。入选国家、省市重点人才计划100人,新型研发机构绩效评估一等奖数量位列全市第一。全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370件,新增PCT专利305件,同比增长89.4%。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额增速预计达12.8%。3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获评“优秀(A类)”,生命科技园创成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加快布局紫东科创大走廊,中国(南京)智谷品牌效应初显,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发展迅速。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生态保护压茬推进

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规划建设,全方位提升城市品质。完成紫东地区概念性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方案,形成全区国土空间规划初步编制成果。推进集约节约用地,实施15宗低效用地再开发。燕子矶新城、新尧新城、栖霞山片区等区域城市配套日益健全,功能品质不断提升。推动轨道交通工程、过江通道、快速化道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全面建设。推进小微堵点治理,打通麒麟路西延等“断头路”,道路通达率持续提升。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垃圾集中收运处理率达100%。实施55个精细化建管项目,完成35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13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整治,建成姚坊门省级宜居示范街区。贯彻公园城市理念,实施羊山公园等4个公园景观提升项目。清理卫生死角4万多处,城乡环境更加干净、有序。

决战决胜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生态红利持续释放。全面完成45项长江干流岸线整治任务,有序推进长江经济带“百项提升工程”。八卦洲沿江船厂全部拆除,持证渔民全体退捕。实施沿江造林、复绿1457亩,绿色界面全面贯通。燕子矶滨江地区综合整治成为全国典范。完成北十里长沟东支生态修复等5个水环境提升工程,率先在主城区基本实现全域消除劣V类水体。全区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1%,空气质量优良率同比提高14%。完成化工行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任务,实现青龙山矿、乌龟山矿禁采关停,栖霞山铅锌矿获“全国绿色矿山”称号。连片打造美丽宜居乡村18个,西岗街道桦墅村获评国家森林乡村样板村。深化紫东“绿色银行”建设,建成华东最大的椴树种质资源基地。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紧扣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年来,栖霞以扎实有力的举措惠民生、暖民心。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新增城镇就业2.5万人,发放高校毕业生住房租赁补贴2393.5万元,在全省率先发布退役军人线上就业应聘“栖英宝”APP。精准帮扶成效明显,城乡低保统筹提标至每人每月945元,发放低保金、残疾人“两项补贴”、临时救助金等各类补贴达6000万元。“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村企联建率在全省率先达100%。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力促商洛市商州区“脱贫摘帽”。惠民工程有序推进,完成21幢在册危房消险工作,开工建设保障房112万平方米,竣工40万平方米。新交付中小学、幼儿园13所,新增31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区域基础教育资源供给水平评估位列全市第二。与省人民医院签约共建燕子矶新城医院、南京市栖霞医院,“院府合作”入选中国改革典型案例。“互联网+护理服务”栖霞模式在全市推广,5A级养老机构数量占全市三分之一。抓好粮食生产和“菜篮子”工程,粮食产量增长5.4%,全面完成生猪稳产保供目标任务。

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安定和谐的发展氛围更加浓厚。挂表推进国家、省、市安全生产督导问题隐患整改,深入开展28项专项整治行动,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82%、89%。面对长江历史最高水位特大洪水,及时转移安置八卦洲失能、半失能老人,成功处置各类险情24处,切实维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食品抽检合格率达98.1%。安全发展指标稳居主城区前列。平安质感更加凸显。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区入室盗窃案件同比下降39%,公众安全感达98.4%。全民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创成省级文明单位19个,龙潭街道马渡村入选全国文明村。所有村居完成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工作,每万人拥有注册登记社会组织数24个。“掌上云社区”入选《中国改革年鉴》,外籍人口管理服务工作获公安部和国家移民管理局推广,全国首部县区级英文版综合性志书《栖霞简志》出版。仙林街道、马群街道分别荣获全国、省“三八红旗集体”称号。与此同时,民族、宗教、武装、双拥、人防、医保、台侨、工会、青少年、红十字会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政府建设显著加强,行政效能持续提高

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自身建设迈上新台阶。抓好宪法、民法典宣传贯彻,扎实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主动公开政府信息4320条,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95%,完成“七五”普法终期考核验收,获评全市唯一法治政府建设省级示范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建议提案办结率、满意率连续17年保持100%。顺利通过国家统计局专项督查。行政效能持续提高。深入落实“基层减负年”要求,政府文件数量下降30%,会议数量下降30.5%。落实“先解决问题再说”机制,出台《区政府关于提升行政效能完善执行、协调、督查体系的意见》,办理各类诉求11万余件,综合满意率96%以上。设立全省首家企业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驿站,率先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民生档案异地查询示范区。企业登记服务便利化改革和工程项目审批改革荣获全国政务服务优秀案例。廉政防线织密织牢。贯彻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三公”经费等一般性行政支出稳步下降。加强审计监督体系、监督能力建设,完成政府投资项目、民生专项资金审计项目155个。支持纪检监察等机关和部门监督执纪问责、监督调查处置,风清气正、群众满意的政府形象不断提升。

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新征程的奋斗号角催人奋进。回首过去,栖霞“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已全面完成。过去的五年,是全区上下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的五年,是全区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展望未来,2021年,栖霞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当作为、乘势而上,高质量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谱写“强富美高”新栖霞建设崭新篇章,以优异成绩献礼党的百年华诞。

(责编:萧潇、张鑫)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