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在大战大考中交出优异答卷

2021年01月27日07:25  来源:新华日报
 
原标题:大战大考中交出优异答卷

盐通高铁开通。本报记者 邵丹 摄

航拍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 本报记者 肖勇 赵亚玲 摄

□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吉 强

据省统计局和江苏调查总队26日消息,根据国家统计局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0年江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27万亿元,历史性突破10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3.7%,比全国平均高出1.4个百分点。在当天开幕的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省长吴政隆在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说,2020年,江苏人均GDP达12.5万元,居全国各省、自治区之首。

新兴动能快速发展,市场活力持续增强,就业民生保障有力,经济运行呈现加快恢复、稳定向好态势,主要指标好于预期、好于全国,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在极不平凡的2020年,江苏交出一份极不平凡的答卷。

“双胜利”来之不易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堪称大考。全省上下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并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有力推进复工复产,出台稳增长系列政策措施,助力赢得“双胜利”。

“主要指标运行逐月逐季向好,经济社会发展加速复苏回升。”省统计局负责人说。全省GDP增速由一季度下降5%、上半年增长0.9%、前三季度增长2.5%,继续回升至全年增长3.7%,2020年江苏经济增速“V”型反转轨迹明显。

江苏是经济大省,也是农业大省,确保端牢饭碗始终被放在突出位置。大疫大汛之年,全省粮食产量再创新高,总产量达745.82亿斤,列全国第七位,比上年增长0.6%。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也由一季度下降1.2%逐季回升至全年增长2%,比上年加快1.3个百分点。

江苏最大的优势是实体经济优势,拥有全国最大规模制造业集群,产值约占全国七分之一。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个季度当季增速分别为-7.8%、8%、8.4%、12.2%,全年增长6.1%,与上年基本持平。

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由一季度下降10.9%,逐月回升至前11月增长5.6%,自9月累计增速浮出水面后继续保持快速回升。

作为全国外贸第二大省,在全球贸易大幅下滑背景下,江苏进出口总额创下历史新高,达44500.5亿元,比上年增长2.6%,较全国增幅高出0.7个百分点,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13.8%。

经济稳步回升鼓舞人心。2020年第四季度,江苏企业家信心指数达129.1,比上年同期高5.4个点。

新动能快速成长

利用好科技创新这个最大的资源,江苏抢抓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重构契机,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取得新进展,经济新动能强力迸发。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是观察经济结构调整成效的重要指标。2020年,全省这一比重达52.5%,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尤其是高技术服务业快速增长。2020年前11月,全省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5%,比规上服务业高出9.9个百分点。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20.8%,互联网及相关服务业增长30.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14.7%,年内始终保持良好增势。

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是稳固国内循环重要地位、增强在国际循环中带动能力的重要基础。2020年,江苏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37.8%,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6.5%,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生物医药、电子及通信设备、智能装备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增长14.0%、12.2%、10.1%。

重大项目建设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2020年,全省列统的计划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达2157个,比上年增加447个;当年完成投资增长23.2%。其中,新开工10亿元以上项目617个,比上年增加218个,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51.1%;新开工10亿元制造业项目357个,比上年增加100个,完成投资增长45.1%。

“含金量”不断提高

2020年,在经济总量跨台阶的同时,江苏经济发展质效同步显著提升,GDP“含金量”更足。

看政府收入。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059.0亿元,同比增长2.9%,比上年加快0.9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7413.9亿元,增长1%,增速与上年持平。

看企业利润。前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522.2亿元,同比增长9.6%,比上年同期回升13.2个百分点,工业利润总额保持全国前列。全年减税降费超过25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达6%,比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

看居民“钱袋子”。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390元,比上年增长4.8%;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2.19:1,比上年缩小0.06。民生保障力度加大,“稳就业”措施得力,增进百姓的获得感与幸福指数。2020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社会保障和就业增长25.9%,增速比上年加快18.3个百分点;住房保障增长30.6%,卫生健康增长11.4%,比上年分别加快23.1个、4.3个百分点。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32.8万人,总量位居全国前列;年末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连续3个月保持回落态势。

消费升级持续推进,既见证经济结构调整的成效,也凸显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2020年,全省限上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2.7%,通讯器材类增长6.2%,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增长25.5%,新能源汽车增长速度更是达到336.7%。

经济“成绩单”上的每一个数据,都凝聚着实干的汗水,来之不易,成之惟艰。“十三五”圆满收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江苏将以怎样的作为履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责任担当,值得期待。

4个字读懂“江苏2020”

强:潜力激发

数据点睛

人均GDP达12.5万元,稳居全国各省、自治区第一;制造业规模、工业利润总额、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全国名列前茅;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达37.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46.5%。

新冠肺炎基因序列公布3天后,江苏硕世生物即研发成功核酸检测试剂盒;默乐生物、百世诺研发的检测试剂依次成功通过江苏法定检验;多家药企“逆行”而上,捐资捐物……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泰连锡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先进制造业集群表现抢眼,不久前在工信部组织的2020年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初赛中脱颖而出。

“泰州长于中药和医疗器械,连云港、无锡侧重生物医药,三地整体打造‘一城一港一谷’,共同做强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产业。”泰州市工信局主导产业推进处处长许正祥表示,如今集群内企业数超2400家,总产值达2600亿元,约占全国该产业总产值10.88%,成为提升江苏大健康产业“续航能力”的助推器。

专家点评

徐康宁(东南大学首席教授):江苏“经济强”不仅体现在经济总量和增速上,还体现在创新驱动、基础设施建设、开放型经济等各方面。如今江苏发展已到一个新的关键阶段,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系到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建议加大资源配置力度,做大做实创新平台,同时加强引导关键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富:成色饱满

数据点睛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102元、增长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98元、增长6.7%,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为2.19:1、比上年缩小0.06,是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254.9万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

隆冬时节,“多肉小镇”沭阳县耿圩镇生产势头不减。多肉产业园内,工人们进行多肉直播、配货、打包,忙得不亦乐乎。

“去年村书记到我家,问我愿不愿意去镇上的多肉产业园工作,我当时正因疫情没法出去打工着急,立刻就过来了。”村民姜如花一边打包一边说,“现在每干一天就能拿到90元,月底还有200元-500元奖金,在家门口工作生活成本也低,每月攒的钱比我在外面打工还多。”

产业兴镇富民,耿圩镇通过“基地+农户+网店”三位一体种植、销售模式,培育多肉花卉品种近千种,总面积5000多亩,年产值3亿元,带动就业7000余人,其中低收入农户近2000人,人均月工资3500元。在沭阳,像耿圩镇多肉产业园这样的农业扶贫产业园有17个,工业扶贫产业园项目有31个。

专家点评

段进军(苏州大学东吴智库执行院长):就业是富民之本,创业是富民之源。江苏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创造出更多高端就业岗位;大力促进农民创业,因地制宜打造富民产业。进一步提升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还是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只有不断地发展,才能为“百姓富”提供重要物质基础。

美:气韵可感

数据点睛

全省PM2.5平均浓度38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达81%,水环境国考断面优Ⅲ类比例达86.5%,主要入江支流和入海河流断面全面消除劣Ⅴ类,创“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

“几年没见,感觉狼山长高了。”泰州人刘芳近日重游南通,发现狼山景致与记忆中的大不相同——几年前,这里还是脏乱差的城市“遗忘角落”,如今,五座青山绵延拱立,沿着滨江栈道漫步,一路鸟语花香。南通五山及沿江地区共有岸线14公里,江边一度密布着码头和工厂,几年间,南通腾出修复岸线5.5公里,建成军山绿野、龙爪岩滨江风光带等一批生态景观,新增森林面积约6平方公里。

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全面小康的鲜明底色。5年来,江苏整体关停化工企业3100多家,累计腾退沿江岸线超60公里;太湖治理连续13年实现“两个确保”。全省累计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5个、国家生态市县63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21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16个,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专家点评

朱新华(河海大学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教授):一年来,江苏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上取得新进展,美丽江苏建设系统布局,8000万江苏人收获更多的蓝天碧水。建议江苏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加强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高:境界攀升

数据点睛

12个设区市、16个县级市和县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总数占全国总量的21%,位列全国第一。

站在南京市建邺区国泰民安片区充满艺术造型的文化墙前,安民村居民林广志很难想象,在“逆生长”中重返“青春”的一片片居住区,一年前,还是一个设施老化、环境杂乱、“暮气沉沉”的老小区。“路宽了,花园美了,车也不乱停了!”林广志感慨,真切感受到“文明城市你我共建,文明成果你我共享”带来的文明之利。从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到破解老旧小区“脏乱差”难题,再到拆违建、清“僵尸车”、整治违规飞线充电、治理群租房工作、生活垃圾分类等,南京是我省践行“社会文明程度高”的一个缩影。

如今,走进江苏,“一米线”成为一道新风景;吃多少、做多少、点多少,杜绝浪费更成为餐桌文明新风尚;乘坐交通工具先下后上,每一个整齐排队的画面,成为一幅幅文明“画卷”……

江苏一马当先,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作为“强富美高”新江苏标志性工程。淮安打造“运河之都”,扬州做靓“运河原点”,无锡建设“江南水弄堂”,苏州再绘“姑苏繁华图”……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成为示范样板,流淌千年的运河水,澎湃着社会文明的美妙音符。

专家点评

胡小武(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全国文明城市”被喻为“王冠上的明珠”,反映的是一座城市整体的文明水平,是全国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作为全国文明城市数量最多省份,如果将江苏入选的“全国文明城市”与江苏经济版图叠加,可以看出一个明显特征——江苏经济实力强,文明程度也高。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颜颖 洪叶 许海燕 王建朋

(责编:萧潇、张鑫)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