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教育

南京中学生“元气满满”迎接新学期

2021年09月09日14:57 | 来源:交汇点
小字号
原标题:神兽归笼!南京中学生“元气满满”迎接新学期

交汇点讯 今天,南京中学生迎来线下开学,上学作息模式重启,久违的校园又热闹起来。

“你好,新学期!”

早上7点左右,南京不少中学的校门口,已经有学生在等候开门。“终于能见到老师和同学们了,说实话,还挺想他们的。”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初二(11)班的衡薇安同学有点激动,又有一丝紧张,她说,“网课虽然也能学到足够的知识,但是不能和同学们面对面的互动交流,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希望在新学年,好好学习,能有个好成绩。”

“回到学校见到我的老师和同学,还是挺激动的。”南京市第一中学高二(8)班张宇同学告诉记者,经过在家隔离这段时间,他要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学长裴浩天同学学习,新学期的目标是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考上理想的大学。

“为了给同学们提供更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开学前,我们对校园环境、教室、办公室、食堂、宿舍等进行了3次全方位、无死角的消毒,并由专业机构对校园进行了环境采样。”金中河西分校副校长倪庆荣告诉记者,“开学后,我们会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严格执行健康状况日报告制度,持续关注同学们的身心健康,确保学生们放心、安心地开启校园学习生活。”

上课铃响起,朗朗读书声中,同学们又将开启新的征程。

“神兽”开学,家长的生活也有许多变化。王女士一大早送完孩子上学,就要赶着去上班了。她说:“孩子终于开学,我也不用每天操心他上网课了。”同时,王女士也感慨地说:“虽然开学只是推迟了8天,但这个暑假让人很难忘,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正在稳步走向常态化,可喜可贺。”

回归校园,防疫不放松

开学第一天,南京市秦淮区各中学的住校生们,进教室就收到惊喜大礼包。据介绍,为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做好个人防护,秦淮区教育局联合区红十字会,为在校住宿的中学生配发了一个特别的健康防疫包。每一个健康防疫包中,包含医用口罩、免洗手消毒凝胶及一份《开学防护小锦囊》。

早上7点许,在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门口,高中生们穿着全套校服,戴好口罩,从侧门一个个通过测温后才能进校,校医在门口对学生进行晨检。所有进校学生都已提交过《师生体温检测表》,其中不仅包含返校前14天的体温,还要填写核酸检测次数及疫苗接种情况,附上最新的健康码和行程码。

“南京全域转低风险地区后已经满了21天,所以师生开学返校后,上课时可以不戴口罩。不过在教室、食堂、室内运动场馆时,要注意与他人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不扎堆、不聚集。”南师附中行知分校校长张成光说,“学校为每个班级配备了必备的防疫物资,有测温枪、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橡胶外科手套、免洗手消毒凝胶等物品,尽可能保证班级师生可以有效开展日常消毒。”

在正常上课的同时,不少学校还重点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南师附中行知分校校长张成光说:“这几天,学校将进一步做好线下教学的衔接和新学期的常规教育,特别是初一新生刚刚进校,对初中生活比较陌生,所以学校给他们安排了‘熟悉初中生活、适应校园环境’的内容,还有关于校园生活和学科学习的指导。”

“砺志力行,共生共长”,成为更高理想的行动者

“送走旧时光,迎来新征程。高一的同学正怀着憧憬踏入一中的大门;高二的同学需要迅速适应选科后的学习,迎接学测;高三的同学已然进入更为关键的学习阶段。”9月9日上午,在南京市第一中学的开学典礼上,校长朱焱表示,新的征程已经开启,他希望大家,不仅要记住“信仰、专注、坚毅”,成为更高段位的学习者;更要懂得“砺志力行、共生共长”,成为更高理想的行动者。

“复杂就是生活的本质。今后一段时间我们都在面对一个不断变动的复杂环境。”朱焱提醒道,“变化、调整、不确定渐渐成为我们生存、成长、发展的常态,危机、挑战、压力已经伴生在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的周围。我想和大家说,积极地参与环境,主动地调试和定位自己,与所有的复杂和不确定性共生共长,从而建构个人的、进而成就集体的能够促进每个人发展的学习生态。无论身处何种变化,我希望你们能保持开放拥抱的心态,认识变化,适应变化,与复杂问题共生共长。”

今年秋季学期是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有关部署要求的第一个学期。根据统一安排,南京今年秋季学期的课后服务将从中小学全部返校开学第二周起开展,确保全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和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目前,各校已经按照相关要求,“一校一案”认真准备课后服务相关工作。

教育部门将用最快的速度,做好统筹安排,帮助家长、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南京推进课后服务有非常好的基础。早在2013年,南京就在全国首提‘弹性离校’并进行试点。2017年,‘弹性离校’工作在南京小学全面实施。实施多年来,南京教育系统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 南京市教育局负责人表示,“南京将继续努力做好这项教育民生工作,让家长更省心、更放心。”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葛灵丹/文

(责编:萧潇、张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