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如皋:让“科技”和“人才”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双引擎”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开局之年的如皋,以时代的高度、战略的眼光,将“创新强市”列为城市发展三大核心战略之一,不断优化政策、创新机制、建强平台、做实服务,努力让科技创新这一最大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为勇当长三角北翼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奋力谱写如皋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点燃科技和人才“双引擎”。
创新为羽翼,振翅转型升级的长空
2021年如皋科技创新成绩单
2021年4月22日,“如皋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正式揭牌,“科技23条”同步发布。1-9月份,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4.63%。
今年以来,我市新瑞药业获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立项;卓远半导体等3家企业获批省重点研发计划,总数位居南通第一;惟怡新材料等4家企业获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总数占全南通50%;玉兔集团等2家企业获批现代农业项目,总数位居南通第一;4个项目挺进首届南通“揭榜挂帅”项目前十,总数位居南通第一。
今年以来,全市新增5万元以上产学研合作项目172项,合作金额4938万元;“高企贷”获批50家金额34120万元,“苏科贷”获批13家金额6100万元。
项目铸魂,强化企业主体地位
今年6月17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为了让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内能吃上健康的热饭热菜,我国历时十年设计制造了人类首台航天微波炉,而这台微波炉核心部件之一的高压二极管,就是由如皋企业南通皋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负责项目攻关的。
“我们进行了数百次极端环境下的运行测试,稳定性必须是百分百,哪怕是小数点后的好几位的误差都不能容忍。”10年的创新长跑,皋鑫电子副总经理张德昌依旧历历在目。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如皋“智”造第一次和中国航天梦结缘,从1999年的“神一”开始,“神舟”系列飞船的保温用特种纤维布就都是由我市的九鼎集团负责攻关的。去年,九鼎集团收到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型号办公室发来的感谢信。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一直以来,我市积极鼓励企业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牵头承担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任务、组织建立高水平研发中心、大力发展面向市场的各类新型研发机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势加透博洁净动力如皋公司的车间看上去并不大,甚至可以说有些寒碜,然而任谁也想不到,就是这样的一片小天地里,却诞生了一款革命性的产品——XT-FCC系列气悬浮空压机,首次将无油空压机引进了车用领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是势加透博通过开展国际项目合作,历时三年取得的喜人成果。“我们拥有产品和关键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如果自己独自埋头干,至少还要2年的时间,但市场不等人,一旦让他人抢占先机,所有的付出都可能付之东流。”接过上汽、吉利、长安、长城等大型汽车厂商递过来的橄榄枝,企业常务副总裁丁铁华对未来信心满满。
载体驱动,为金种子厚植土壤
当前,我市正加速推进龙游河科创走廊的规划建设工作,这是我市对标现代化、再造新空间的重大手笔,将破除区镇行政区划的围墙与篱笆,统筹沿线优质创新资源构建创新功能区:中小科创企业向磨头镇集聚,高铁科创产业基地落户吴窑镇,高新区崛起现代化科创都市,以长江镇为联动枢纽,与南通沿江科创带无缝对接,打造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协同集聚地。
打造科创孵化平台,增强创新引擎功能。事实上,一直以来,我市都在致力于推进科创载体建设和现有载体扩容升级,为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供科技支撑。
回首来路,早在2000年6月,我市就打造了全市首个科技企业孵化器——如皋市科技创业园。值得一提的是,我市首家A股上市企业梦百合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在这家创业园成功孵化的。2020年,梦百合成功入选全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名单。“如果当时没有孵化器的帮助和指导,也就没有今天的梦百合。”回望创业之初,梦百合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倪张根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今年企业再次追投20亿元用于扩产项目。
历经二十多年的探索,我市孵化器对企业的服务已从物业、政策为主的基础性常规服务向以创业企业成长为核心的孵化服务提升,不仅为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提供办公场地、优惠政策,还提供创业辅导服务、技术支撑服务、投融资服务、项目申报指导、成果鉴定以及市场推广等各类高水平高附加值服务。目前,我市各孵化器总孵化面积为34.3万平方米,累计孵化企业689家。
翻开孵化名册,势加透博、卓远晶体、秦稀新材料、天虹镭射、思瑞机械、图腾电力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科技企业正源源不断被孵化成功,涵盖先进制造、生物医药、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领域。
金融造血,突破发展最大瓶颈
“在我们公司面临无米之炊的时候,‘科技贷’雪中送炭,让我们顺利渡过了难关,今年完成1.6亿销售额应该没问题了。”拿到如皋农商银行发放的贷款,江苏力源金河铸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双龙告诉记者,今年公司铸造液压件精品产销量同比增长50%。
为帮助更多科创企业“爬坡过坎”,顺利扩大产能,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贷款支持、政策支持,以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科技企业白名单”制度,由市科技局、地方金融监管局等多家单位协同建立,把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符合“3232”产业方向、运行质态良好的相关企业纳入“白名单”,对名单内的企业新增1000万元以上信贷的实行融资风险分担机制,让企业融资更便利,发展更“顺畅”。去年,为缓解疫情对科技企业的影响,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和中国银行江苏分行联合开展了“高企融资服务直通车”活动,这项活动就是在如皋率先启动的。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的企业将目光转向了资本市场,希望通过直接融资来突破发展瓶颈。今年3月24日,南通星球石墨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科创板正式挂牌上市,成为我市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得益于多年的技术积累,星球石墨已经成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国家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当前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拥有诸多优异特性的石墨材料正迎来快速成长期。“研发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上市则是发展壮大的起点。接下来,星球石墨会按照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来做企业、做产品,从石墨材料入手开拓高端市场。”公司董事长钱淑娟说。
目前,我市正按照“培育一批、股改一批、挂牌一批、上市一批、融资一批”的总体思路,推动科技企业加快对接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发挥资本撬动作用,驱动裂变式发展。
人才做支点,撬动高质量发展杠杆
2021年如皋人才工作成绩单
今年以来,我市高标准谋划新时期人才工作,制定出台《“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发布“人才政策22条”。本年度新入选省“双创”人才6名,引进落户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30余人,区域人才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引进一个领军人才,崛起一个产业
位于高新区的江苏卓远半导体有限公司是国内半导体产业领域的科创“领头羊”之一,今年成功获评南通市首批产业创新“揭榜挂帅”项目。
卓远半导体的掌门人是1984年出生的张新峰,一名“科班出身”的芯片和半导体领域人才。2015年,博士毕业的张新峰从德国回到家乡如皋,我市优秀的营商环境和人才激励政策,让他下定决心留在家乡发展,从事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大尺寸硅晶体的全自动智能设备制造及晶体材料的研发、生产和深加工。
“我们每年都会定期牵头举办行业专家论坛,也会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到如皋,一方面是推荐我们的项目和技术,另外一方面也是让世界知道如皋走在科创的前沿。”张新峰表示。
在江苏卓远半导体有限公司的影响之下,一批第三代半导体龙头企业纷纷集聚我市高新区(城南街道),覆盖了碳化硅晶圆研发制造、半导体直冷机、高纯半导体材料等领域,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
其实,在我市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的集聚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个人同样功不可没,他就是海迪科(南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智江,他比张新峰还要早两年扎根如皋。怀揣着“让LED照明的春风吹绿千家万户”的执着梦想,他潜心实验室,带领团队攻克一个个技术拦路虎,实施的“高光密度纳米增透倒装LED芯片级封装模组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成为省成果转化项目,“具有纳米周期结构的AlGaN基非极性紫外LED研发”项目入选省重点研发项目。随着5G时代的到来,孙智江再次和研发团队推出新的拳头产品——MINI背光,先后斩获11项专利,正式投产后,年产值将达到亿元以上。
近年来,围绕“3232”产业发展需求,我市大力引进各类“高精尖缺”人才,推动人才与产业精准匹配。在电子信息领域,集聚了陈守俊、易安林、张明等一批优秀创业人才,有力促进了我市半导体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深入发展;在新材料方向,重点引进姜再兴、殷瑞雪、李江昕等优秀人才(团队),加速了我市传统板块的转型发展。
积聚一批年轻力量,活力一座城市
日前,市人社局公布了2021年如皋市企业全日制本科生综合补贴拟发放人员名单,676名在我市企业工作的全日制本科生将陆续收到来自市人民政府发放的人才综合补贴“大礼包”,补贴总额高达765万元,创历史新高。
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领军人才舞动旗帜、指引方向,同样也需要一批有活力、有知识、有梦想的年轻人才的加盟,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实现持久发展。
丁益灵是丁堰镇飞出的金凤凰,研究生毕业后,英语8级的她选择加入梦百合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公司拓展美国市场的先锋力量。“现在信息越来越发达,在如皋就业和在大城市就业相比,从生活便利性上来说其实没有什么区别;从个人成长来说,梦百合是上市企业,也有着足够的上升空间。”
一直以来,我市始终秉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全面出击,多端发力,加大力度支持我市企业引进、集聚更多优秀高校毕业生,不断推动招才引智再迈新步,打造吸引人才“强磁场”,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今年,我市通过以“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开展招才引智系列活动,充分发挥科技镇长团作用,组织赴北京、上海、吉林、广西开展“高校行”系列活动,进一步拓宽了校地科技人才合作渠道。大力引进青年人才,组织召开青年人才大会、定期开展高校毕业生系列招聘活动,全年引进本科以上人才1942人。
不仅如此,我市建立完善了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在政策落实、手续办理、信息咨询、项目申报等方面,为引进人才及创办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及时协调解决子女入学、租房购房等相关问题。大力发展人才金融,积极与金融机构合作推进“人才投”“人才贷”等金融产品,为人才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定期组织市领导联系慰问优秀人才,开展优秀人才健康体检、休假等活动,关心关爱人才的工作生活。
培育技术技能工匠,夯实区域基石
今年9月6日,我市举行江苏省如皋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揭牌仪式,第一中专、市技工学校两所学校实现合并办学。
创建如皋技师学院是我市为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江苏沿海开发的两大战略机遇,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推动我市“3232”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经过认真调研和充分论证,而做出的重大决策。同时,也是我市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顺应发展潮流、策应时代要求、优化调整我市职业教育格局、全力推动职业教育精准服务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和地方经济建设顶层设计的重要举措。
“铝丝扭的时候,我们的手一定要压住根部,然后再翻出来。”近日,江海高级技工学校19级园林技术班正在进行实践教学,这个开设于2017年的专业,已成为学校最受欢迎的专业之一。学校牵头起草的园林绿化工职业标准被人社部选定采用为国家职业标准。
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以适应市场需求为导向。近年来,江海高级技工学校顺应我市制造业、现代农业、健康养老等重点支柱产业和今后大力发展服务业的发展形势,开设了数控加工、汽车维修、园林技术、电子商务、健康和社会照护等10多个专业。
近年来,学校先后为南通超达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常青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天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输送了大批优秀毕业生,与双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通荣威娱乐用品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进行“点对点”合作,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与江苏力星钢球股份有限公司、南通锻压设备如皋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量身定制”企业急需高技能人才,实现了技工教育从校园“走出去”,与工作岗位“零距离”。
“当前不少产业缺少技能型人才,存在一定的用工荒、用工难问题。”江海高级技工学校校长蔡春建说,立足产业需求开设相关的专业,培养对口的技能型人才,就是希望能够为我市用工难题尽绵薄之力。
融媒体记者/李军 邱宇
通讯员/董宇 冒诚
编辑/张宛竹
审核/陆冉
来源:如皋融媒体中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