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民生

儿童友好城市如何建 江苏多地列入发展规划

2021年11月09日07:45 | 来源:新华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对孩子友好的城市,是啥模样

10月1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我省南京、苏州、徐州、扬州、无锡、镇江等多个城市,纷纷将创建“儿童友好城市”列入城市发展规划。

与此同时,在“双减”大背景下,孩子们能去哪里玩,也进一步激发了社会各界对“儿童友好城市”这个新名词的关注:城市怎样对儿童“友好”?“儿童友好城市”该怎么建?

“双减”后孩子去哪儿玩

“这片不到40平方米的空间,由小区内300多户家庭共享。”南京市建邺区南苑街道的居民周文婷告诉记者,近年来,小区停车位因综合整治增加了不少,却没有专门的儿童游乐区,只有一个中心广场,是老人、孩子共同休闲的地方。

“双减”政策实施后,孩子们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但“无处可玩”成为新烦恼。记者调查发现,我省部分小区存在活动器材按照成年人标准设置、社区缺少儿童活动空间等问题。有家长反映,不少看似专为儿童设置的游乐设施,通常会在显著位置提醒“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使用”,家长没有时间“盯着”孩子又不放心孩子自己玩耍,导致孩子不上辅导班也只能窝在家里。

让城市对儿童更友好,10月15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推动儿童友好理念深入人心,儿童友好要求在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发展环境等方面充分体现。到2035年,全国百万以上人口城市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超过50%,100个左右城市被命名为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儿童友好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识,儿童友好理念成为全社会共识和全民自觉。

什么是儿童友好?南京晓庄学院社会工作系副教授石燕认为,根据国际广泛认可的《儿童权利公约》,儿童享有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和参与权,儿童友好简言之就是保障和实现儿童的这些权利,为儿童的全面发展提供适宜的政策、空间、环境和服务。

据了解,从联合国1996年发起“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的倡议至今,全球已有3000多个城市和社区参与,800多个城市获得儿童友好城市认证。近年来,我国在长沙、深圳、上海、北京等城市进行了大量规划实践。我省自2019年启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省妇儿工委正在编写《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指南》,南京、苏州等地均明确“十四五”期间全面推进“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

中国儿童友好社区专业委员会委员吴楠自2010年开始从事儿童工作,起因是7岁的女儿不合群,他带着女儿和社区的孩子们开展“小小建筑师”活动,跟随孩子的视角改造社区的微空间。“女儿慢慢愿意和其他孩子沟通,性格也在活动中有了改变。后来我和国内做儿童友好相关的学者讨论时才知道,原来儿童参与活动、从儿童的视角看问题,这一系列工作就是儿童友好。”他说,“实践中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需要儿童友好?一个直接原因就是,随着快速城市化和电子产品的盛行,孩子出现肥胖、近视、抑郁等行为和心理问题的比例逐年上升。”

“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是一种城市治理的实践,更是一种现代城市文明的理念。”在石燕看来,对儿童友好意味着对所有人友好,建设儿童友好城市不仅关乎人们的幸福感,更有助于优化城市的营商环境并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来此定居就业。

“友好”藏在细节里

采访过程中,不少家长提到,自己的童年是在自然环境中长大,虽然游乐设施较少,但有很多儿时的玩伴一起“下水抓鱼、上山爬树”,社会的大环境对孩子是比较友好的。周文婷说,城市的发展让孩子的活动空间大幅减少,自己的孩子很难找到“一群”玩伴,很多社会互动也没有了。

“江苏是国内城市化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城市中安全、开放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少,儿童活动的形式总体趋于封闭,越封闭、越不愿出门,长此以往,性格养成、社会人格塑造都面临风险。”吴楠认为,多项科学研究表明,玩耍是孩子探索世界的方式,在玩耍中学习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国外很多城市的公园都规划出约20%的面积用于儿童活动场所,实现儿童友好最基础的内容,就是保证孩子们游乐设施和玩耍的活动空间。

记者调查了解到,城市更新过程中,在空间规划、设施配套上,既有资源总是优先解决停车、绿化等刚需问题,顾此失彼,造成原先供给儿童活动的空间在缩水,最后保留下来的多数器材设施更适合中老年人使用。今年初的苏州市“两会”上,苏州市政协妇联界别委员王群宇认为,目前苏州的社区级儿童体育设施极度欠缺,社区图书馆、未成年人文体活动室等开放时间与儿童上学时间重叠,使用率低下。

专家测算,如果在小区更新或新社区规划建造前融进儿童友好元素,每个小区可能只要“牺牲”8-10个车位,相较改造完成后再开辟儿童活动空间,成本约能节省两成。一步到位的改造方案和建设规划,推行过程中邻里纠纷也会少很多。因此,专家认为,倡导儿童友好社区、街区和城市的建设,一开始就应坚持“儿童优先”,保证儿童的活动空间,“不是只有车位增加、绿化增加、商业配套才叫‘刚需’,不能为了几个车位忽略一个小区20%的儿童诉求——这代人的需要和下一代人的明天要同时兼顾。”

在苏州工业园区工作的年轻妈妈陈薇薇认为,当下儿童游乐设施的很多“细节”不够友好。“我们的公共空间里,不少供儿童使用的器材都是硬地材质,而前几年我带女儿去新加坡旅行时发现,新加坡街心公园内的儿童游乐场多为沙地、土地、草地,游乐设施几乎没有纯塑料、纯金属的,基本是自然木质打造。这些细节对孩子理解身边的社会、形成良好的生活理念,主动参与保护和建设家园,甚至内心对于‘美’的认知,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2018年,吴楠曾到慕尼黑和柏林考察国际先进的儿童友好社区打造范本。在柏林,让他印象最深的,是当地堪比数码产品说明书一样详细的公共空间儿童设施管理规定。而在国内,儿童游乐设施等设计标准的规范相对匮乏,以滑滑梯为例,很少有器材厂商关注适合4-6岁儿童玩耍的滑梯,其高度、坡度、材质、硬度等应分别控制在一个什么样的合理区间。

更多“一米高度看城市”

“妈妈你看,这是我画的图案!”连日来,南京市南湖二小三年级学生乐乐,每天放学都要特意“绕”到小区里的一个窨井盖。上个月,南京市建邺区茶亭社区组织小朋友开展“童眼看社区”活动,乐乐的图画被选中,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印”在了小区里。

越来越多的社区、机构、组织开始意识到,要充分释放孩子的创造性和探索性,让孩子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在国家发改委印发的指导意见中,一个引人注意的提法正是“一米高度看城市”。

“一米高度”,顾名思义,就是以儿童的视角审视环境,注重聆听儿童的声音,充分考虑孩子的意见。石燕告诉记者,在她以往开展的儿童实践活动中,一个普遍现象是总有家长“伴随”左右,孩子的声音被大人“淹没”。此外,很多商场的儿童游乐区,设施器械涂得花花绿绿,色彩选择却并不科学。“日本有学者专门研究过,高明度高色彩对大多数孩子来讲并不友好,玩得尽兴不等于要用强烈的色彩刺激感官,日本很多街区的儿童游乐设施、游乐空间的色调,都是白色、木色、绿色、粉色等浅色系。‘儿童友好’要以儿童的视角,即‘一米的高度’,并非按大人的喜好和理解随意诠释。”

儿童友好的观念在我省越来越深入人心。今年5月1日,省内首个以儿童友好为主题的地铁专列在苏州首发。今年初,苏州市政府妇儿工委办公室联合市教育局、市文联举办儿童友好主题活动,向全市公开征集儿童友好城市LOGO、主题歌词及绘画作品,在地铁车厢门贴、把手、顶图、地贴等处集中展示的63幅儿童绘画作品,全部来自孩子们的投稿。

“南京市委、市政府把儿童友好作为全龄友好一个重要方面,写进了‘十四五’规划,其中单独一节写到强化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南京市妇儿工委办主任王玉梅说,“南京正在开展‘小小民生观察员’儿童议事大型实践活动,已经收到的提案让我对孩子们刮目相看,他们非常关心社会事务,特别是‘双减’以后,孩子们有更多的精力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

“对儿童友好,就是对未来友好。”石燕认为,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空间,需要关注的远不只是城市设计的“儿童友好”,更重要的是每一位成年人都能够俯下身子,小到家里的决定,大到公共政策的制定,事关儿童的问题,要从为儿童决策到让儿童决策转变,真正尊重“城市小主人”的意见。

□ 本报记者 李睿哲 徐睿翔 高启凡 鹿琳

(责编:萧潇、张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