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海门2500个“宅上党小组”引领乡村振兴
近日,海门区余东镇富民村网格第一“宅上党小组”的党员早早来到设在党员李广新家客厅的“议事厅”,参加理论学习,共商村和小组内的重要事务。
余东镇富民村党总支有党员126人,下设4个网格党支部,每个网格党支部设立两个“宅上党小组”。村党总支书记俞新说:“今年我村的乡村振兴、省级循环农业试点村、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三大重点建设项目,全部先交由‘宅上党小组’讨论,广泛形成初步共识后,再由党员、村民代表大会集体决策,加快了项目建设进程。”最近,该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行政村范围大、党员分散是当前普遍现象,如何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到“末梢一米”?今年初,海门区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在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区行政村设立“宅上党小组”,将“微堡垒”建在农户“家门口”,就近组织党员学习、开展活动、联系群众、协调利益、发挥作用。到目前为止,全区已设置“宅上党小组”2500多个。
在“宅上党小组”的设置上,突出“村落元素”。海门农村有聚宅而居的生活习惯,“宅上党小组”以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由群众威信较高、熟悉村情民情的老年党员担任党小组长,一般利用党小组长家闲置房间、院落等,设立党员活动室,面积在20平方米至60平方米,屋内挂着党旗、党徽,配有党报党刊、红色书籍等。一个党小组一般覆盖2至3个村民小组,联系服务约100户农户。村级党组织以“每月工作提示清单”方式指导,党小组长和党员轮流坐班“宅上党小组”,建立党员生活会、公示承诺、谈心谈话、联系群众等制度。
到目前为止,全区“宅上党小组”累计举办“微党课”900余次,累计组织9100余名党员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共调解矛盾纠纷1300余件。
本报通讯员 刘海滢 嵇琳涵
本报记者 陈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