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社会

用好产业驱动“金钥匙” 开启山海连云“幸福门”

2022年10月02日16:17 |
小字号

9月28日,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连岛中心渔港码头,机器轰鸣,挖掘机穿梭,各类大型设备开足马力忙施工。据了解,该渔港项目年底即将完成防波堤、码头及护岸主体结构建设,竣工后能满足800艘渔船避风停泊,为鱼货交易、渔业加工、休闲渔业等产业发展带来强大后劲。

深挖“上山入海”特色,连云港市连云区深耕“大农业”,在产业延链强链上做文章,不断夯实基础设施,做强平台载体,推动实现多业融合、品牌焕新。据了解,近年来,在创新性、集聚化、可持续发展思路下,该区涌现规模以上农业企业百余家,打造出一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产业亿元村、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典范,“4区7地1平台”基础框架基本形成,带动21个涉农村(社)年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300万元,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

牡蛎苗种被运送出海,带来新希望。朱华南摄

牡蛎苗种被运送出海,带来新希望。朱华南摄

科技创新 为海洋牧场播撒希望

连日来,西连岛村码头,往来吊装牡蛎的船只络绎不绝。“这批上船的2000笼4万斤苗种,将运往7海里外海域,开展远海间养试验。”青年养殖大户陈如雷说道。和过去的传统捕捞一枝独秀不同,今年的开海季越来越多的“渔二代”投身海洋牧场,“秋耕”一片火热。

从首批2亩海域进行三倍体牡蛎养殖实验起步,近年来,笼养叠加间养,近海走向深海,连云海域贝类养殖“科技感”与日俱增。当前在西连岛村海域建设的万亩牡蛎园,通过探索条斑紫菜与三倍体太平洋牡蛎间养以及南北海域协同“接力”等新模式,拉动亩均纯利润突破3000元。“最近又有70艘渔船申请由捕转养。今年我们进一步腾退近海紫菜养殖、调整部分海域滩涂,继续拓宽海产养殖珍品化、特色化发展空间。”连岛街道经济发展与农业农村办公室工作人员马军说。

更令人振奋的是,8月下旬,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揭牌。“将率先启动现代贝藻育种技术创新中心,与高校科研团队以及区内龙头企业合作,加快建成江苏一流、国内领先的创新平台,深入探索遗传育种、高效育苗、生态养殖、深度净化、精深加工等技术领域。”连云区副区长、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中心负责人范占伟介绍道。立足海洋资源禀赋和农业产业基础,连云区正朝着搭建海洋产业创新生态、建设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的长远目标迈进。

摄制团队策划拍摄农旅宣传片,“农家乐”成网红。张浩摄

摄制团队策划拍摄农旅宣传片,“农家乐”成网红。张浩摄

特色培育 为农旅融合汇聚流量

9月里,宿城街道宣传工作人员带着摄制组穿梭于山间小巷,赶着在国庆黄金周前推出《现代桃花源》系列宣传片,为当地民宿和农家乐吸引客流。“板栗是秋天山上捡的野栗子,鸡是自家养的走地鸡。”村民张桂林出境介绍道,在航拍、探店、寻山一系列操作后,乡土名菜“板栗烧鸡”成为“舌尖宿城”首发菜式新鲜推出。

高公岛街道黄窝村一家民宿小院内,民宿女主人陆红英也正忙着拍摄美图为自家民宿做线上宣传。“最近还在打造共享菜园、动物认养等亲子项目,今年参选星级旅游民宿也会更有希望。”据陆红英介绍,星级旅游民宿评选是街道推动富民兴村的新措施,对获评定级的民宿而言不仅体现其经营规范、受市场认可,还能得到相应的扶持奖励。

宣传推介、奖补配套、硬件提升、环境优化,从细微处发力,一大批山海村落先后入选各级美丽休闲乡村、主题创意农园及康美基地,为农旅融合产业夯基赋能。以“礁石湾民宿群”“海鲜美食街”“宿城八间房”“凤凰山居”等网红打卡地为代表,连云乡村游多点开花,带富作用凸显。以住宿行业为例,300多家山海民宿,直接增加2000余个就业岗位,实现年营业额2.5亿元,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强大引擎。

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感受茶乡文化。王浩敏摄

游客走进茶园,感受茶乡文化。王浩敏摄

文化弘扬 为持续发展积蓄动能

宿城云雾茶历史悠久,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制作技艺也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以茶为媒,“茶园变公园、茶区变景区、茶山变金山”,讲好故事续写辉煌。留云岭村党支部书记李雨楠便是“薄弱茶村振兴蝶变”微课主讲人。从实境课堂出发,该村将茶文化与本地红色资源糅合,打造起“学习教育在檐下、劳动实践在茶田、吃饭住宿在农家”的乡村研学基地。据了解,该研学路线已被市、区两级党校课程库收录,接待数千名学员,为高山村落走出去扩大影响力。

“避沙礁,迎涌浪,驭舵观风,粗犷雄浑渔号壮”,滨海渔村在传承中奏响奋斗曲。村史馆里杨尧悦老人50余幅画作,再现传统技艺下的海上捕捞场景;老党员杨光璠手写《连岛传说》,讴歌渔民们勤劳勇敢、战天斗海的伟大精神;掌握修造船绝活的乡土人才张炳友制作的各式渔船模型,作为海岛标志展示于渔村醒目位置,被赋予“乘风破浪”的现实意义凝聚起强村富民“精神气”。

沿着“中国最美海岸线”“万里茶道茶源地”等线路延伸开去,勤劳智慧的连云人传扬历史文化,念好新时代“山海经”。渔民文化、采茶节、老街民俗等文化品牌不断出新,200余项非遗技艺通过制作场景化、技艺体验化开辟旅游新业态,贝雕、面塑等传统作品也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融入景观布置、氛围营造,切实让山海历史“动”起来、“活”起来,共同书写滨海乡村新图景。(易敏)

来源:连云区新闻与网络信息中心

(责编:李静晔、张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