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经济

泰州兴化 “千亿”再出发 奋力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

2022年10月13日07:28 | 来源:新华日报
小字号

时间从不辜负奋斗者。今年上半年,兴化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6.5亿元,同比增长4%,增幅列泰州第二;夏粮实现丰产丰收,入选国家级2022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创建综合考评位列首位;借势省运会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1至8月份,完成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16亿元,增长25.8%,增幅列泰州第一。

时间是最忠诚的见证者。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474.76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020.94亿元,经济总量连跨六个百亿级台阶,实现千亿的历史突破;乡村振兴深入推进,连续两年位列全省乡村振兴考核县级排名第一层次;全市空气、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土壤环境保持稳定,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始终保持全省前列……党的十八大以来,兴化打赢了一场场大仗硬仗,跨越了一个个难关险阻,谱写了一篇篇精彩华章,交出了一份份惠民答卷。

船到中流浪更急,奋楫者总能率先争渡;人到半山路更陡,志坚者终将傲视群山。立足千亿新起点,兴化将乘势而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以知重负重的状态、唯实唯勤的作风,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奋力建设产业更强、生态更优、民生更好的新时代鱼米之乡,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聚力转型

撑起“二次创业”坚实脊梁

元月的兴化,寒风凛冽,正在召开的2022年兴化市“两会”会场内,一个“春消息”振奋人心: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大关,迎来里程碑时刻。

面对国内国际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繁重任务,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十年来,兴化锚定“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争高质量发展之先,进高质量考核之位。

“兴化与安井,初见,一见钟情、一拍即合、一定终身;如今,一往情深、一脉相承、一往直前!”7月14日至15日,泰州举行全市“三比一提升”项目建设现场督查活动。在安井食品三期项目现场,泰州安井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江恒用“六个一”诠释了一座城市与一家企业的“双向奔赴”。自2011年“牵手”兴化以来,安井食品一路高歌猛进,如今已是国内最大的速冻调制食品生产基地。去年,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7.3亿元,纳税1.39亿元,亩均税收超百万元,位列泰州市第二。

敢为善为,工业经济跑出“上扬线”。上半年,兴化“三比一提升”认定新开工项目11个、新竣工项目6个,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7%、7%。加快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和“五未”土地整治,盘活(提升)低效闲置工业用地2281亩,1—8月,累计实施智能化数字化项目262个。

兴化市委书记方捷说,立足千亿新起点,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以知重负重的状态、唯实唯勤的作风,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奋力建设产业更强、生态更优、民生更好的新时代鱼米之乡,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抓项目扩增量。深入实施“三比一提升”行动,着力招引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确保全年新签约、新开工、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120个、60个、70个。深入落实挂钩联系、帮办代办、集中观摩、书记述职等推进机制,加快众拓二期、兴达扩建二期、安井食品三期、腾龙精线等重大项目建设。

抓转型优存量。深化“再造一个新戴南”战略部署,系统实施不锈钢产业“7个集中”,推动向合金材料、高温材料、特性材料等特种材料和深度加工两端延伸。用好用足支持打造中国健康食品产业名城“12条意见”,深耕细作食品加工产业,推动向高端食品、品牌食品、特膳食品等领域拓展。

抓创新提质量。加大“亩均论英雄”改革和“五未”土地整治力度,深入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深化企业科技创新积分应用,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创新联合体。探索高价值专利培育模式,全年完成发明专利授权量300件以上。

城乡融合

绘就“二次创业”崭新画卷

今年3月,在农业农村部召开的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工作推进会上,兴化作为优秀代表交流发言。2021年,兴化被列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名单,围绕稻米、河蟹、特色果蔬、淡水鱼、小龙虾五大优势主导产业,全力构建“五大产业链”,以“一链一策”推动主导产业“强筋壮骨”,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创建综合考评位列首位。

牢牢抓好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里下河地区的粮仓兴化今年完成夏粮播种面积110.85万亩、单产396.46公斤/亩、总产43.9472万吨,单产、总产分别比去年增加2.96公斤/亩和0.3295万吨,增长0.75%和0.76%,小麦价格平均比去年高0.5元/公斤以上,实现丰产丰收。去年,兴化被农业农村部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集体。

十年来,兴化加快推进城乡融合,既做活乡村振兴大文章,又打开城市发展新空间,不断提升全域旅游含金量。值得一提的是,该市不断推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已先后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4个,泰州市级19个。梯次培育兴化市级特色田园乡村35个,实现全市乡镇(街道)全覆盖。

打开城市发展空间,兴化坚持系统谋划、片区开发,有序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突出抓好高铁枢纽片区、得胜湖片区一体规划、联动建设,打造“宜商、宜创、宜居、宜游、宜养、宜学”的东部未来城。巩固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稳步推进26个老旧小区改造、32部既有住宅电梯加装,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强化城市第二中心建设,加快城镇化发展进程。

“我宣布,‘银北门品蟹一条街’正式开街!”2021年的最后一天,兴化首个以兴化大闸蟹为主题的休闲美食街区“抢”在新年前正式亮相。“古街区”与“新业态”强强联手,“银北门”与“大闸蟹”擦出火花,“全域旅游”与“舌尖享受”联袂上演,“新时代鱼米之乡”与“产业强市富民”相得益彰,“一只蟹”的故事在水乡精彩上演。

全力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兴化实体化运行乌巾荡省级旅游度假区,全面加强千垛景区、水上森林、万亩荷塘等核心景区的精细开发和精致运营,确保今年创成里下河国家湿地公园。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省级试点建设为契机,全力争取“里下河湿地保护生态岛”项目落地。精心打磨沙沟古镇、金东门老街等历史建筑、风貌街区,推动银北门、水西门建设。积极推进蒋庄、影山头、洋汊荡遗址保护利用。放大水上运动训练基地效应,策划打造水上运动旅游体验项目,“二次创业”崭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致力民生

擦亮“二次创业”幸福底色

“家门口的大医院,杠杠的!”今年5月,家住昭阳街道的林涛中在兴化市中医院南亭路院区顺利完成食管支架植入手术,咳嗽等症状立马缓解。去年8月,兴化耗资10多亿元建成兴化市中医院南亭路院区。新院区占地130.8亩,建筑面积138566平方米,开放床位800张,功能设备一应俱全。

把群众的“呼声”变成“掌声”,十年来,兴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心用情用力做实富民、惠民和安民三篇文章,不断擦亮“二次创业”的幸福底色。

把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城镇累计新增就业人数11.25万;开发就业见习岗位7574个,组织2245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组织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6.72万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4.16万人。对全市有劳动能力的8554名困难人员开展就业精准帮扶,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676个,顺利安置267人到岗就业,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522万元;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12986人,发放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1318.42万元。

让百姓健康更有“医”靠。投资2.68亿元,新建、改(扩、修)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万多平方米。投资3500万元,建成兴化市疾控中心;投资6400万元,完成兴化市三院整体搬迁任务;投资10.6亿元,新建兴化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妇女儿童健康中心。实施村卫生室两年提升工程行动计划,投资4100万元,新(改、扩)建村卫生室268家,村卫生室标准化率100%。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深入推进学校党建“四大工程”,创成泰州市首批“学校党建工作示范区”;实施教育阳光工程,推行阳光招生、阳光编班、阳光食堂、阳光收费;推进教育关爱工程,完善幼小初高一体化的学生资助工作体系,实施精准帮扶,确保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连续六年被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评为省“学生资助绩效评价优秀等次”。

让蓝天白云永驻。坚持以环境突出问题为导向,以保障人民群众环境民生为重点,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为抓手,切实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的执法检查力度,坚持源头治理,精准科学治污,以铁腕执法倒逼企业加快绿色转型,持续筑牢环境安全底线红线,促进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十三五”期间,全市空气、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土壤环境保持稳定,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始终保持全省前列、泰州第一。

去年7月召开的兴化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全力打造“兴好有你”民生系列品牌,积极实施“兴有优教”“兴有良医”“兴有颐养”“兴有益助”“兴有善治”等工程,以办好百姓一件件“关键小事”,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把幸福兴化早日建成老百姓希望的模样。

“新故相推,一往无前;接续奋斗,永不止步。”兴化市市长殷俊说,将咬定青山不放松,一茬接着一茬干,全力打造生态品质优良、生态经济活跃的新时代鱼米之乡,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兴化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董鑫 史道智 吴俊翔 / 文 新萱 周社根 / 图)

(责编:周梦娇、唐璐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