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迭出 江苏各地“拼”了
南京“33条”、苏州“55条”、盐城“56条”、连云港“80条”……在1月中旬江苏发布《关于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若干政策措施》(简称江苏“42条”)之后,各地纷纷行动起来,推出一系列含金量十足的“实招硬招”,全力拼经济、稳增长。
激活力:真金白银保市场主体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微观基础,稳定经济必须稳住市场主体。江苏各地深谙此道,围绕市场主体加足马力释放政策红利。
1月29日,淮安出台《关于贯彻落实省政府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在政策的精准滴灌方面,着力助力市场主体“轻装前行”。其中提出对实施技术改造且年度设备和信息化投入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按照设备和信息化投入额给予4%-8%的补助。推动银行机构依托企业征信投放中小微企业信用类贷款50亿元等内容。
为帮助企业减轻负担,淮安明确,电力接入工程实行政企共担,落实报装容量200千瓦及以下用户用电接入零投资,进一步压降企业用电成本。打造示范园区试点工程,实现园区开门即接电。防疫物品实施免费检测,减半收取其他委托检验费用。工业项目建设水土保持补偿费实行企业方零缴费。
1月30日,盐城发布《关于贯彻落实省政府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这份《实施意见》共分12个方面56条,提出加大资金支持力度,2023年安排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类专项资金17.3亿元。其中,安排工业强市专项资金2.5亿元,推动23条重点产业链、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安排科技创新专项资金1.5亿元,引导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加快转型升级;安排开发园区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4亿元,助力重点园区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与此同时,盐城还将对2023年一季度开票销售2500万元、5000万元、1亿元及以上,且增长达到15%以上的市区规上工业企业,分别给予10万元、30万元、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用于企业稳岗留工。
在支持企业转型升级方面,南通也拿出了针对性的支持。2月1日,南通市政府制定出台2023年一号文件,其中提到南通安排了市级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5亿元,支持高端装备、船舶海工、高端纺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五大重点产业集群和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在江苏“42条”基础上,扬州提出可延续执行的8项政策,深踩实体经济发展油门。2月3日,扬州市政府印发了《贯彻落实省政府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若干政策措施实施细则的通知》,明确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工业企业、加工贸易企业等将得到持续加大的财税支持。例如,扬州将统筹市级财政产业发展、科技发展、人才等专项资金,对生产经营暂时面临困难但产品有市场、项目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中小微企业,以及劳动力密集、社会效益高的民生领域服务型中小微企业给予专项资金支持。
2月3日,《南京市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若干政策措施》公布,共包括十个方面、33条具体内容。提出将持续开展“贷动小生意服务大民生”等系列活动,发挥“宁创贷”政策体系引导激励作用。落实转贷基金支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减免转贷费。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用好省、市综合金融服务以及融资信用服务等平台,鼓励金融机构单列小微企业信贷计划,加大对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支持力度,推动小微企业贷款持续扩面、增量、降价、提效。依托人民银行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为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2月7日,泰州公布《关于贯彻落实省政府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安排了7000万元市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专项资金,推动市区企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为支持企业降本增效,泰州在全面落实省政策的基础上,新增加了“阶段性缓缴住宅物业保修金”“对办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前缴纳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的建设项目,按现行标准80%征收”等内容。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部分,泰州明确提出支持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将面向中小企业采购限额标准从200万元提高到400万元,面向小微企业价格评审优惠从6%-10%提高到10%-20%等。
增动能:开足马力稳投资
围绕投资,江苏各地加紧谋划布局,掀起一波项目赶工热潮。
1月2日,徐州市政府办公室印发新形势下稳经济促发展的17条政策措施,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加快项目招引建设、推动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等。其中提出,今年将持续完善“343”产业投资热力图,实时更新并动态展示主导产业、投资平台、招商资源、基础配套和扶持政策等信息,为企业投资落户提供便利。实行重大产业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对总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进行全流程跟踪服务。鼓励各地各部门各企业抓住节假日消费旺季,开展各具特色的产品推介、展览展销、互采互购、供需对接等活动。
2月7日至8日,徐州市委书记宋乐伟率队赴北京,聚焦打造“343”创新产业集群,争取国家相关部委支持,进一步深化与央企及行业头部企业的交流合作。先后拜访了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央企,并深入北京天科合达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就进一步推进合作项目、拓宽合作领域进行了深入交流,为徐州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积蓄新的强劲动能。
作为最强地级市,外贸外资也是苏州稳经济的一项工作重点。1月30日,苏州发布《关于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到要对企业给予实打实的帮助。例如,统筹国家、省级和地方商务发展专项资金安排3亿元支持外贸稳中提质工作,参与百展万企拓市场行动,支持企业参加超150个境外线下重点展会,统筹各级资金对出境参展企业展位费给予最高80%的补助,对企业参加境外展会的展位费和大型展品回运费给予补贴。
近日,江苏发布《2023年省重大项目清单》,全年共安排实施项目220个、储备项目45个,年度拟投资 5670 亿元。围绕“上半年开工率达到75%,9月底前全部开工”的目标,江苏各地正以42条政策措施为指导,纷纷放出大招,助推重大项目建设“加速跑”。
南京开辟审批服务绿色通道,提供帮办代办服务,推行拿地即开工、信用承诺、容缺受理等方式,对特别优质项目实施“一事一议”,切实保障项目土地、能耗、用工等要素需求。泰州承诺对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大健康产业项目审批试行超时默认制,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至30个工作日内。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双信地+定制地”供应模式,探索采用不可撤销、无条件见索即付保函等方式缴纳竞买保证金。盐城允许“十四五”新增能耗指标跨年度跨地区统筹使用。对国家能耗单列的重大项目和原料用能,不纳入地方能耗强度和总量考核。支持地方符合条件的项目更多申请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作为资本金,用足用好2023年计划新增专项债券限额,推动专项债券早发行、早使用。连云港提出科学灵活使用林地定额,优化审核材料和流程并及时上报,对省级以上重大项目有关材料采取容缺受理。
强信心:千方百计促消费
消费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观察江苏“42条”以及各地出台的政策措施,促进消费提质扩容居于重要位置。实际上,结合春节假期江苏13个设区市在消费市场的表现来看,消费活力正不断释放。
2月2日,连云港市政府印发《关于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开展惠民促消费活动,以数字人民币形式分批次发放330万元餐饮消费券、330万元零售消费券、1500万元购车补贴,加速提振零售、餐饮、汽车等消费市场。持续开展“港城嗨购”“畅游港城、品味美食”等系列促消费活动,打响“苏新消费”连云港活动品牌。积极参与江苏味道餐饮促消费活动和全省销售竞赛季活动,持续打响“连云港滋味”美食品牌,筹备举办第六届“一带一路”餐饮文化博览会,举办“一县一主题”特色美食节活动4场以上,力争2家企业纳入全省百家优胜商贸流通企业。
南京大力实施促进消费“四季有约”行动,放大“南京国际消费节”品牌效应,持续举办特色消费促进活动。延续实施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优化政策网上办理渠道流程。加快构建一体化便捷性南京都市圈交通网络。优选旅游景区、城市公园、星级酒店等,推出都市圈居民来宁消费优惠措施。
徐州着力促进住房消费,研究探索发放购房补贴或消费券等形式,提振房地产市场信心。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支持个人住房贷款合理需求、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稳定房地产企业开发贷款投放,支持开发贷款、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在保证债权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展期。鼓励地方政府或国有企业回购商品房用于公租房、人才房。
苏州鼓励支持各地发展夜间经济,对建成国家级、省级、市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建设运营主体,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建立苏州职工(劳模)疗休养基地联盟,向外省市推介苏州职工(劳模)疗休养资源,助力旅游经济复苏。利用好144小时上海浦东机场过境免签政策,推出适合的苏州旅游线路。
扬州将允许各地结合自身特点和环境打造“集中夜市”。合理设置地产瓜果、蔬菜自产自销点,免费对果农、菜农开放。根据城市规划和管理需要,划定区域禁止开展特定经营活动的,须制定禁设区域目录并向社会公布,目录以外不得限制经营。
新春开局,江苏各地铆足了劲,出新政、抢先机,传递出了全力拼经济、抢抓开门红的强烈信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