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社会

从乡情文化中锚定精神坐标 里下河地域文化研讨会在江苏兴化举行

2023年04月27日23:10 |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小字号

开幕式现场。人民网 王丹丹摄

开幕式现场。人民网 王丹丹摄

人民网泰州4月27日电 (王丹丹)27日上午,“里下河地域文化研讨会”在江苏省泰州兴化市开幕,江苏省副省长徐缨、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赵冰出席并讲话。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等单位以及泰州、南通、淮安、盐城、扬州等地方领导,部分参事、馆员、论文作者等共100余人参加开幕式,畅谈如何进一步挖掘、保护、利用里下河地域文化、提升区域文化影响力。

里下河地区处于江苏中部,东临通榆河,西临里运河,南至新通扬运河,北至苏北灌溉总渠。密布的水网,兴盛的水运,使得江苏的各类地域文化在这里汇聚、碰撞、交融,塑造了极具水乡特色的城脉、学脉、文脉,孕育了以王艮为代表的泰州学派,以郑板桥为代表的扬州画派,以王念孙、王引之为代表的扬州学派,以及近代以汪曾祺为代表的里下河文学流派,形成了里下河龙舞、高邮民歌、茅山号子等一批独具地方特色的非遗项目。

“里下河地域文化,是江苏重要的地域文化之一,挖掘好、阐释好、讲述好里下河地域文化,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徐缨在讲话中指出,希望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深化研究交流,进一步推动成果转化,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从乡情文化中锚定精神坐标、凝聚精神力量。

在赵冰看来,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精神文化要极大丰富,而区域历史文化恰恰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根基。他表示,文化发展要结合地域特点,彰显文化特色;要坚持守正创新,发展现代文化;要推动文产融合,助力经济发展。我们要自觉扛起使命、勇于担当,奋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扬州八怪中的兴化人,不只有郑板桥”“里下洼地成文化高地,与善表达的特质有关”“利用好里下河非遗资源,可满足人民对美好文化空间等的期待”……开幕式上,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书录,江苏省考古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张敏,著名作家王干,南京大学教授范金民,江苏省文史馆研究员、省国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萧平,南京大学教授胡阿祥,江苏省文化馆原馆长、研究员戴珩等7位专家作主旨发言,探寻里下河地域文化之根,凝炼里下河地域文化之魂。

“里下河虽然地貌为‘水乡洼地’,而内涵确是‘文化高地’。”陈书录教授在发言中表示,“里下河”并不是一条具体的河流,而是江苏中部,以兴化为中心、以海滩潮洼为基础的平原洼地,西起里运河,东至串场河,南至运盐河(通扬运河),北至淮河入海水道,是为下河地区。因此,他认为,探寻里下河地域文化的特质,可从多角度加以考察会发现“别有一番河海文化的气象”。

里下河平原是我国粳型稻作农业的起源地,在属于里下河区域的高邮龙虬庄遗址,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距今6600—5500年的稻作遗存。张敏研究员从考古发现入手,分析了里下河平原的农业文明。“龙虬庄遗址发现了我国最早的栽培稻,将我国栽培稻的形成时间提前至距今5500年前,足以证明里下河平原的农业文明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做出过杰出贡献。”据张敏介绍,时至今日,里下河平原依然是我国最发达的稻作农业文化区,里下河平原的农业文明是我国最重要的地域文明之一。

在研讨会分组讨论环节,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研究机构的100多位与会专家就进一步挖掘、保护、利用里下河地域文化,提升区域文化影响力进行了深入研讨,气氛热烈,众多学术观点被充分讨论,广泛分享。

据了解,里下河地域文化研讨会从2022年7月开始筹备,经过前期组织专家实地调研、面向社会征集论文,最终选择出55篇代表性研究成果,内容涵盖里下河地区历史、文化、地情、人物、民俗等方面。

(责编:王丹丹、吴纪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