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经济

从“试验”到“示范”,看南京秦淮的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路径

马晓波
2023年04月28日14:40 |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小字号

在南京中华门外的晨光1865文化创意产业园(以下简称“晨光1865”)内,一幢老式工业厂房里不时传出阵阵机杼声,在这里,织工密切配合,丝线交错变化,“流光溢彩、灿若云霞”的云锦正在制作。

除了传统的云锦制品,这家名为承创织绣的企业,将云锦技艺融入到饰品、茶套、团扇,甚至是空间设计软装中。通过传统工艺的现代表达,让云锦焕发新活力。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拥有众多文化IP。如何为文化产业赋予时代生命力,让南京成为“江南文化”的核心叙述者,长期以来都是摆在主政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特而精、最南京”的秦淮区率先探索,从2009年成立南京秦淮特色文化产业园,到2014年园区入选全省唯一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再到今年园区升级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秦淮区以文化产业园为载体,唤醒了一批批“老记忆”,激发出文化产业的“新活力”。

航拍悦动·新门西产业园。秦淮区委宣传部供图

航拍悦动·新门西产业园。秦淮区委宣传部供图

唱响“秦淮腔调”

2013年,设计师劳伦斯·许的一场“海外带货”让南京云锦“撞”入时尚界,也让一名中国姑娘对朝夕相处的“世界级非遗”有了全新认知。

这名中国姑娘叫吴颖,毕业后就进入南京云锦博物馆工作。吴颖最初对云锦文创产品的认知只停留在围巾、靠枕之类装饰品上。如今回忆起当时那场云锦T台秀,她依然会觉得震撼不已:“劳伦斯·许当时在海外媒体面前介绍云锦是‘世界上最好、最奢侈的面料’,我现在回头想这就是‘文化自信’。这也给了我启迪——通过创新让古法焕发新活力。”

2017年,吴颖创立了南京承创织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希望以“承创空间”为老手艺与新时代生活之间的纽带,将云锦技艺增添现代元素。

吴颖的想法与晨光1865的运营团队不谋而合。在秦淮区“以夫子庙为核心,明城墙和秦淮河为两轴,多个园区特色街区多节点”的文化产业园布局下,作为子园区的晨光1865深耕文化IP,发力“文创旅游”细分赛道。“秦淮是南京城市起源地、金陵文化的根脉所在,厚重的底蕴是我们发展文化产业的最大底气。”晨光一八六五置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邹超介绍,就园区运营而言,什么该摒弃,哪些又值得留下,是他们长久以来思考的问题。

如何唱响“秦淮腔调”?在晨光一八六五置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莉萍看来,秦淮特色文化产业园坚持文化赋能,找准自己的定位,是能凝聚280余家文化科技企业的重要原因。

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探索形成区域特征明显、行业特色鲜明的发展模式,防止盲目投入和低水平、同质化建设,是国家对地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期待。人民网注意到,从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评价体系来看,明晰发展定位,确定“一园一特色”的发展路径便是秦淮特色文化产业园这次获得“国字头”荣誉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们根据运营主体特点,建议各个子园区聚焦‘文创旅游’‘工业设计’‘数字传媒’‘数字阅读+IP孵化’等细分领域,再通过政策引导推动产业集聚。”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风景名胜区党工委书记金宝强介绍,2022年秦淮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实现总营收563.6亿元,较2020年增长23.1%;其中园区文化企业营收超400亿元。

金锋团队与园区企业交流。受访方供图

金锋团队与园区企业交流。受访方供图

探索“秦淮路径”

几乎每一座城市,都有一个让人魂牵梦萦的老城区,这里有最浓的烟火气,承载了最多的集体记忆,也集聚了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但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是,老城区无法像新城新区一般“白纸作画”。近年来,“退二进三”的南京老城区一方面“向天空扩展”发展楼宇经济,一方面“往街巷延伸”打造创新载体。随着秦淮特色文化产业园获“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称号,也为老城区的产业探索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老城区发力产业园区建设,载体的产权、布局、定位都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确实需要‘新打法’。”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江永强说,以产权问题为例,工业浪潮从主城退去,让秦淮区有了零散又宝贵的发展空间,“一核两轴多节点”的发展格局似乎就成为当地发展产业必然选择。但在这些子园区的开发初期,有产权单位曾表示希望将地块用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发展的逐利性与城市发展长远性在方向出现一定偏差。“区委、区政府反复强调要摒弃一锤子买卖的房地产导向思维,一味依赖地价或房租收益,忽视城市长远发展,再优质的空间也会滑向低端。”

彼时,为理顺发展路径,由秦淮区主要领导带队,多次上门与企方交流沟通,重新定义这批工业遗存的价值,让产权单位了解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最终实现政企“牵手”。事实也证明了“产城融合”思维的正确性,尊重城市文化,秦淮区让一批老厂房在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成为南京城市魅力源泉。

2020年,创业10年的金锋团队决定“跳”出“冷冰冰”的写字楼,另寻办公场所。他们的初衷很简单——企业属性要求他们找一处既要“出片”,又要有“腔调”的办公载体,一来为了更好去创作,二是想着让客户留下不错的第一印象。千挑万选之后,秦淮区的南京国家领军人才创业园(以下简称国创园)成为团队的最终落脚点。

金锋团队负责人蔡金峰介绍,作为一家专攻视频影像的企业,他们对这座绿树掩映下的红砖建筑载体比较满意。西靠明城墙,北接内秦淮河的国创园,前身是第二机床厂,园区保留的古朴建筑充满了历史厚重感,马赛克、条形小面砖等装饰,让那个火红时代可触摸、可感受,很符合他们对办公场所的要求。

相较于“迁徙”的初衷,入驻国创园3年来,产业集聚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出乎了蔡金峰的意料。“谁能想到文化产业也有‘产业链’。来园区后我们认识了洛可可等设计公司,他们的项目在完工后会拍宣传片,这些业务有不少会汇集到我们这里,直接转换为经济价值。”蔡金峰说,这一点在此前的商务楼不可想象。更让他印象深刻的,在园区服务团队的牵线下,他们在2020年还为南京市委宣传部拍摄了疫情系列公益片《梅花会开》,这则短片也让他们被南京市民广泛熟悉,从而“敲”开更为广阔的市场大门。在文商旅产业受重创的这三年,他们的业绩却逆势增长,团队规模不断扩大。

“市场经济大浪淘沙,园区扮演的是‘店小二’的角色,帮助企业克服困难,促进成长发展,始终是我们的根本职责。”江永强说,文化企业欣欣向荣对园区运营同样是正面激励,2014年,南京广电集团和上海锦和商业经营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了南京越界·梦幻城文化创意产业园。这次成功的经营给上海锦和投资城市、投资产业更多的信心,在秦淮项目之后,企业在国内又参与了多家文化产业园的建设运营,并在上海证交所主板顺利上市。

打造秦淮特色文化产业园,秦淮区还融入了园区即景区理念,基本为开放、半开放式开园运营,在成为秦淮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承载地的同时,这里也是周边居民的“文化会客厅”,诸多游客的打卡地。南京市副市长,秦淮区委书记,市南部新城管委会主任、党组书记吴炜表示,秦淮区是南京城市起源地、金陵文化的根脉所在,也是南京城市形象的窗口,城市文旅发展的代表性区域。推动文化资源大区向文化旅游强区转变,秦淮责无旁贷,大有可为。秦淮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推进文商旅深度融合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加快“特而精、最南京、高质量、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努力在新的起点上高水平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秦淮图景。

(责编:李静晔、吴纪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