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民生

南京溧水:办实事解难题 关键小事“溧刻办”

2023年11月27日16:05 |
小字号

第二批主题教育是群众家门口的“现场直播”。南京市溧水区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办好群众急难愁盼“关键小事”的最大动力,依托社会治理大联动系统等,构建关键小事“溧刻办”和解决不了怎么办、一件事一类事一次办“一平台两机制”,在解好群众难、安好群众心、暖好群众情中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数据赋能”办实事

“永阳街道新龙路停车场对面,墙体、树木倾倒,存在安全隐患,希望有关部门及时清理。”11月6日一早,上班路上的汤女士偶遇一件急迫“小事”,现场拍照并上传到“随手拍”意见反馈系统。

与此同时,溧水区社会治理大联动平台通过抓取数据信息接到工单,并立即下派至相关单位处理。等到汤女士晚上下班再次路过时,倒塌的围墙已修复完毕,现场也已清理干净。“仅一天就响应到位,及时,给力!”汤女士说。

“通过数据赋能,溧水依托社会治理大联动平台,随时收集民意,及时解决民忧。”溧水区城市数字治理中心副主任杨兆飞介绍,受理中心开设了市民热线57213721、随手拍、网格员巡查、AI智能发现、网络诉求、12345工单等8种民意收集渠道,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累计受理工单2500多件。

为了提升处置质效,治理中心还构建了分层运行、分级解决、工作全留痕处置流程,区级发现问题自上而下逐级下派、扁平指挥,网格发现问题自下而上逐级上报,实现各级指挥中心、各部门与机构之间协同工作、协同督办和资源共享,形成问题处置闭环,处置率达99%。

“创新工法”解难题

晶桥镇有千余户拆迁安置户,集中在陶村社区的两个小区内。拆迁村民农田大部分被流转或离安置房距离较远,部分居民便占用小区周边绿化带、山坡、林地等进行非法开垦,脏乱差等问题随之而来。

乘着全省推广“仙林经验”的东风,镇村两级贴近居民群众,通过党群议事会、板凳议事会了解居民的真实需求。在镇里主导下,陶村社区流转出两块村集体土地,专门提供给居民种菜。镇、村党员干部纷纷走上“前线”,建立“村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村组党小组”三级架构,进行多级联管,同时开展道路、灌溉、环境多个提升项目。很快,毁绿种菜现象减少,一批又一批居民把菜地“搬进”菜园,小区环境焕然一新。

深入推进主题教育,溧水还创新推出“137工法”“开门问效”工法。其中“137工法”即原则上1天内研究、3天内反馈情况、一般性问题7天内基本解决或拿出解决方案,推动办实事、解难题提速增效。

在近日召开的溧水区“学仙林、办难事、解难题”基层治理攻坚案例分享会上,陶村社区“开心菜园”作为“同题共答”优秀案例在会上分享。其他各镇街也陆续开始学习借鉴、为我所用。此外,溧水区还集纳便民晾衣、物业提升、老年食堂、车位改造等鲜活的基层经验,进一步推广学习,解民生急忧。

“建章立制”暖民心

“原本总费用是10万多元,现在全部报销下来才花了三四千元,为我们减轻了负担。”近日,溧水区居民杨女士在医保范围内报销和大病保险支付后,通过医疗救助零星报销又减免了3.3万元的医疗费用。

这得益于溧水区“医疗救助零星报销不见面审批”系统。据了解,该系统新开辟了线上审批功能,推行医疗救助零星报销“免申即享”。一旦符合救助条件的对象在人社金保系统中产生报销行为,立即触发医疗救助零星报销程序,救助对象无需申报,医保分局直接在线上完成待遇核定、审批、支付等所有程序。

今年以来,溧水区着眼于常态长效、务实管用,从体制机制上发力,创新构建了“解决不了怎么办”“一件事一类事一次办”机制。其中,“解决不了怎么办”机制针对受政策法规、体制机制、管理权限等限制未能解决的民生诉求事项,实行基层单位点题、分析研判审题、坐诊会商解题的提级会办制度。9月份以来,累计提级办理疑难问题事项63件,已办结27件。

“一件事一类事一次办”针对群众咨询多、投诉多的事项,将多个环节、多个部门的事项进行环节整合、流程再造,实现材料零提交、成本零增加、办理高效率。比如殡葬改革“一件事”填写表单由过去10项到电话上门服务,新生儿“一件事”办理时间由18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跑5次压缩成跑1次,15个环节压缩至2个环节,14个申请材料压缩至不需要材料……

据介绍,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溧水区还深化运用“四下基层”制度,区级干部开展驻村调研,共收集群众诉求50个,目前已解决43个;机关干部深入开展“双报到双服务”活动,到村社报到4500人次,为民办实事800多件;村社干部开展“家家到人人访”活动,收集民生诉求200多项,办理民生微实事250余项。(邓颖 沈科达)

来源:南京市溧水区委宣传部

(责编:龚世俊、张鑫)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