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

南京雨花台区:“数字+”赋能现代化

人民网记者 顾姝姝
2023年12月19日14:47 |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小字号

元宇宙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创新和应用的未来产业。不久前,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在南京调研元宇宙产业发展情况,在他走访的三家企业中,有两家位于雨花台区。这并不是偶然。

2022年,雨花台区成立元宇宙产业联盟。“我们既有制作元宇宙内容的企业,也有做底层架构技术的企业,元宇宙产业在这里已经形成了集聚效应。”中国(南京)软件谷管委会副主任张海毅说。

南京是软件名城,软件谷就位于雨花台区,该区集聚涉软企业约4000家、软件工程师超34万人,是南京打造万亿级国家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的重要支撑。预计到2025年,全区软件业务收入可望达到4500亿元。

如今,适应新时代发展趋势,当地推动软件产业向数字经济全面跃升。“数字+”效应还突破产业范畴,走向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深层次宽领域,数据要素潜力释放,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在当地的实践生动展现。

南京软件大道两侧聚集着上千家软件企业。雨花台区委宣传部供图

南京软件大道两侧聚集着上千家软件企业。雨花台区委宣传部供图

数字与产业交相融合

晚上9点,新疆货车司机马师傅运输一车哈密瓜抵达南京。为赶回去给女儿过生日,他想尽快找到回乌鲁木齐的货运订单。打开运满满APP不到2分钟,他就找到了合适的业务。如此高效匹配的背后,是数字+为物流行业的赋能。

有了佗道医疗机器人的辅助,过去要3、4个小时的脊椎手术精准度大大提高,手术过程也压缩到了1个小时左右。这款机器人出自当地一家新创四年的公司之手,2022年入选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

“今年,我们在软件定义汽车领域的营收预计将达20亿元。”自从公司2012年落户雨花台区,中科创达高级副总裁常衡生见证了这个产业赛道的快速发展,“我们2013年开始涉足汽车产业,当时这个新业务营收才一两千万元,没想到10年时间增长百倍。”

在雨花台区,像运满满、佗道医疗、中科创达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产业案例不胜枚举。

满帮集团高级副总裁陶然记得,“2013年11月1日,在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一处简陋的办公室里,运满满APP1.0版本诞生了。”得益于当地提供的科创基金、人才引进等政策沃土,如今的运满满服务已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连接着10万余条货运路线,为货畅其流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支撑。

对软件产业的坚守,让雨花台区形成“大树”与“幼苗”繁荣共生、“独角兽”和“瞪羚”竞逐奔腾的独特景象。雨花台区委常委、副区长潘勇涛列出一组数据:目前,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2058家、高新技术企业1007家、专精特新企业43家、独角兽瞪羚企业52家、上市企业15家,形成了梯度培育的科创企业矩阵。

十余年磨一剑,一个千亿级产业应运而生;进入新发展阶段,如何“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要把视野拓展到数字经济全产业谱系,科学挑选充分论证,提前谋划部署下一个五年甚至十年的新的增长极。”雨花台区委书记张连春提出,要利用产业链优势打造数字产业集群,坚持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同步发展。

近年来,雨花台区深化拓展通信软件及运维服务、云计算大数据及信息安全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及智能终端、信创、集成电路“六大产业集群”,积极布局工业软件、元宇宙等新赛道,前瞻开拓量子信息、类脑智能等新兴领域,“6+2+X”数字产业发展体系已初显成效。

雨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室内,患者在诊室就能实现缴费结算。人民网记者 顾姝姝摄

雨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室内,患者在诊室就能实现缴费结算。人民网记者 顾姝姝摄

数字+赋能公共服务

“在诊室就能缴费?”一个月前,68岁的陈先生到雨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耳鼻喉科,得知可以“诊间支付”时还有点不相信。亲身体验过,他也为这样便民之举点赞。

在雨花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成为不少居民的看病首选,此前就医排队的场景在所难免。今年夏天,区卫健委对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信息系统进行改造,新增“诊间支付”功能,同时将医生账号纳入医院收费对账系统,实现一键操作,老百姓在看病的同时就能缴费结算。

这场涉及区卫健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软件企业的三方沟通,仅用两周就完成了信息化改造,试点应用半个月后便全区推广。如今,这个做法已覆盖该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应用场景”“服务场景”这类在信息领域常见的术语,在雨花台区已经成为干部们的口头禅。该区行政审批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茜介绍,紧扣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服务,他们开发了48个“一件事”服务场景,在全市率先打造“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平台,办结新生儿出生、诊所开办、跨省通办企业开办等多个全市“一件事”首例。

和“诊间支付”技术开发企业来自区内一样,“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平台开发企业也来自雨花台区。这些年,数字产业让当地发展数字政务有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数字政务又引领数字服务走向深入,涉企服务效能大为提升。

“不用跑多个部门,只要按照指引在线填报,一次就能把场所开办的事项都办好,十几天就拿到许可证了。”近期,南京爱歌音乐文化有限公司通过政务专递收到了娱乐场所“行业综合许可证”,成为江苏省首个全流程娱乐场所开办“一件事”的受益者。

“一件事一次办”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数据不通,各部门有自己的审批系统。“经过多轮尝试,我们通过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解决了这个难题。”提起这项技术的应用,雨花台区行政审批局三级调研员夏建喜来了兴致,“以机器人智能抓取实现消防、文化、食品三个外网数据自动填报、数据共享,办证时间从原有的83个工作日缩短到15个工作日”。

2021年1月,雨花台区在南京市率先启动“及时雨”惠企政策直达平台建设,为辖区企业提供全流程一体化“免申即享”“即申即办”线上服务,实现“让政策找人、让数据匹配、让资金直达”。截至目前,该平台上线惠企政策事项约250项,累计惠及企业超9000家次,直达资金11.5亿元。

在雨花台区,产业优势和环境让公务人员养成了较强的数字意识和数字素养,“用数据对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服务、用数据创新”的现代化治理模式不断刷新着人们的认知和政务体验。

在“及时雨”数字社区治理平台上,社区各类信息一目了然。刘燕摄

在“及时雨”数字社区治理平台上,社区各类信息一目了然。刘燕摄

探索数字版“枫桥经验”

在基层社会治理上,数字+也展现出了应有的赋能作用。“我们要从网格化铁脚板的走访向数据引导、数字赋能转变。”张连春提出,有序实施智慧治理数字赋能计划,探索创新“党建+基层治理”的数字版枫桥经验。

今年6月,南京遭遇强对流天气,雨花台区长虹路一小区门口,大树被风刮倒,网格员和城管队员5分钟就赶到现场。应急反应为何能做到这么快?“智能摄像头通过算法识别和分析,检测到树木倒伏,自动发短信给我。”长虹路社区网格员汪孝艏回忆,“我和城管队员先赶到现场,园林部门随后也赶来,现场很快就恢复了正常。”

其实,反映问题的渠道并不缺,如何快速整合资源,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雨花台区探索打造了“及时雨”数字社区治理平台。

如今,长虹路社区遍布城市之“眼”,辖区公共区域监控统一接入平台。实时回传的视频画面,经平台AI算法分析,第一时间研判出潜在风险。一旦小区监控“感知”到老人摔倒、车棚烟感、高空抛物、消防通道违停、电动车“闯”入单元楼等,将自动触发预警,并推送给小区物业点对点解决。

更令长虹路社区书记刘燕自豪的是,原先分散在不同部门的数据打通了。“这个平台表面上是把各种数据‘搬’到一起,其实还发生着‘化学反应’。它既能处置单一事项,也能联通多个条口。”刘燕介绍,各类事件汇集到平台,平台会自动分发给社工、物业、网格员等处理。

平台背后的“化学反应”,得益于“智慧雨花”数字底座的建设,住建、城管等24个部门约1.86亿条数据在此汇集。依托一张网、一个数据库、一个感知平台、一个事件中心等基础架构,实现“一网统管”下的系统融合、数据共享、业务协同。

在该区“一网统管”项目负责人赵金看来,一个事件中心是“智慧雨花”的业务中枢。一方面,将全区公共区域视频汇聚联网,对传统视频设备进行改造,从“只会看、只会录”的信息时代向“会思考、会说话”的智能时代转变,能够实现在第一时间感知城市运行管理的各类风险;另一方面,由市级各部门统筹的12345政务热线事件、网格化事件、城管事件等数据,也被接入系统。

“当数据量足够大,我们就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大模型,自动生成事件分析报告,为基层治理提供科学依据。”赵金满怀憧憬。

刘燕则发现,随着“及时雨”数字社区治理平台的搭建,水务、供电、燃气和通信运营商等单位纷纷找来,希望能与社区开展合作。随后,智能水表、智能电表等设备纳入数字社区治理平台,水电气讯网格员加入了社区网格。前不久,水电气讯的网格员、党员志愿者走进社区独居老人家中,对用电设施、燃气管道、水管等进行免费检测与维修。

在雨花台区,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入应用,信息孤岛和纵向的科层治理体系正慢慢被打破,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日益完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模样也逐渐清晰。

(责编:张程、吴纪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