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社会

突破·2023丨南京,新晋“网红城市”

俞杨
2023年12月26日09:38 |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小字号

2023年,南京文旅火爆出圈,苏州晋级特大城市,常州冲关万亿之城,连云港圆梦深水大港……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江苏每一座城市都在奋力奔跑,勇做示范。岁末年初,人民网江苏频道策划推出“突破·2023”系列城市观察报道。

“总要来一趟南京吧!”这一年,你总能时不时地在这里,或那里看到这句话。

今年8月,一位天津女博主慕名而来,游玩期间发了一些短视频,没想到引来一波南京网友的热捧。什么好吃,哪里好玩,啥季节再来……一个个留言简直就是导游指南,她从中看到了南京人对家乡的热爱,也感受到了南京人的热情。难怪她说:“南京我一定还会再去的,而且去一趟都不解决问题,还得多去几趟。”

在文旅复苏的2023年,从“五一”到“国庆”,从春夏到秋冬,南京其实已经火了整整一年,有网友调侃:“不开玩笑,真的有1亿人在南京。”

南京怎么突然就成了“网红”呢?在本土文旅达人张真好看来,南京倒没有刻意去打造网红经济,它的火不是人为的精心策划,看起来具有偶然性,其实又是那么自然而然。

六朝古都、历史文化名城、博爱之都、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世界文学之都……不得不说,在南京众多的城市头衔中,网友给的这个“网红城市”独具魅力。

10月28日,南京江豚音乐节现场。建邺区委宣传部供图

10月28日,南京江豚音乐节现场。建邺区委宣传部供图

八方游客汇南京

张真好在南京干过十多年导游,深感如今的旅游市场变了。

过去做旅游团导游的时候,面对的是一辆大巴的人,那时想不到网络上有如此多元的受众群体。“现在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更喜欢在社交平台上找攻略,有些地方可能因为一个攻略、一场直播、一个爆点,就席卷全网了。”张真好说。

年初,一句“总要来一趟南京吧”,让春天的南京人气高涨,游客自四面八方涌来。

由于这个春天南京旅游市场人气过于火爆,有外地网友甚至称“南京三个月完成了全年的旅游KPI”。相关数据也佐以证明,一季度,南京共接待游客4437万人次,同比增长68.5%,比2019年增长22%。

下半年,在中秋、国庆双节相连的“超级黄金周”,南京毫无悬念地入选“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全市纳入监测的重点景区景点、乡村旅游、文博场馆接待游客量达1618.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19.6亿元,其中,重点景区、文博场馆接待游客量全省第一。

热度持续不减,南京也抓住机会,接下这泼天的流量。

今年年初,南京市文旅局制定了“旅游景区服务品质提升行动方案”;黄金周期间,南京专门推出了“小摊夜食”文旅消费手绘地图,为游客们提供“舌尖向导”;金秋十月,南京的音乐节遍地开花,从老山、江心洲、五马渡到天生桥、桦墅村等。在江心洲,一场江豚音乐节两天就接待了近4万名观众,其中外地游客占到七成。

游客对南京旅游的满意度也是有口皆碑。在江苏省文旅厅发布的今年五一、上半年、中秋国庆假期江苏旅游游客满意度调查中,南京是全省唯一每次都达到“满意度高”水平的城市。

市民游客在南京玄武湖上玩皮划艇。常成摄

市民游客在南京玄武湖上玩皮划艇。常成摄

流行语下的网红城

一天10个景点,晚上只睡3小时,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少的费用,游览最多的景点,旅游像是在执行特殊任务。今年,“特种兵式旅游”在社交平台上火了起来。《大学生极限之旅24h吃遍南京》《打工人特种兵极限二刷南京》……年中时,网上一度出现大量关于南京的爆款攻略。

秦淮区培育首店经济、夜间经济、体验经济,鼓励传统老字号品牌推出新国潮、新国货,发力年轻人喜爱的“潮经济”;建邺区则打造喵喵街、银杏里、南湖记忆等一批特色休闲街区,定制网红雪糕、文创周边、全域旅游打卡路线等,紧紧抓住那些年轻人。

夫子庙、老门东、玄武湖、中山陵;皮肚面、梅花糕、盐水鸭……在业界人士看来,由于南京本地的旅游产品、玩法足够丰富,吸引着各地的年轻人源源不断地涌向南京,也让南京在成为“网红城市”的道路上一路狂飙。

不同于高强度的“特种兵式旅游”,“Citywalk”强调慢节奏、沉浸式的旅游,南京的大街小巷成了城市漫步的打卡地。大行宫附近的科巷,是外地游客乐去的网红街区,这个当地人眼中普通的便民市场和背街小巷,被大家称为“宝藏小吃街”。藏在老秦淮里的三七八巷,有人说这里是最市井喧嚣的地方,尤其到了岁末年关,充满了采购年货的烟火气息。

今年4月,“南京发布”在文章里说:“综合来看南京这波旅游热,正切中了年轻人这些旅行需求:第一,自在;第二,文化;第三,时尚。金陵景、金陵味、金陵人,有太多美好值得发现。”

元宵节南京夫子庙人流如织。邵丹摄

元宵节南京夫子庙人流如织。邵丹摄

南京,怎么就火了?

对于南京的走红,不少本地人不解发问,“我妈买了一辈子的菜场”“家门口的街区公园”怎么“突然”就火了?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六朝博物馆馆长胡阿祥说,“最传统的南京焕发最青春的活力,沧桑、浪漫、古都、新城,丰富性、多元化、创新的禀赋、强烈的对比感,南京有太多可看的地方、可想的话题、可悟的深沉,契合了当下年轻人的个性追求。”

没有毫无来由的横空出世,南京成为“网红之城”,自然是厚积薄发的结果。在胡阿祥教授眼里,“南京有历史底蕴,它是六朝古都,传承华夏文明;南京有地理形胜,它是山水城林,天造一半人造一半;南京有辉煌的都邑文学、巅峰的怀古文学,它是文学之都;南京还有诸多的待解之谜,吸引年轻人访古探奇。总之,南京适合有人文感、历史感、喜欢玩酷的年轻人,走一走,看一看。”

逛一逛菜场,走一走小街,听一听方言,行走在烟火气里的南京,不觉多了一份亲切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到南京,南京也让更多人切身感受到,这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温厚而内敛,开放而包容。

胡阿祥说:“南京的语言属于江淮官话,南京的饮食杂糅南北,适口性广,再加上这座城市经历了太多的兴衰起伏,于是养成了南京平和温厚的城市心态——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拎得清。人们漫步南京,可以缓解紧张、焦虑、功利的情绪,潜移默化中,那是一种诗意栖居的感受,这也是为什么南京宜居宜业的原因。”

正如不少网友感受到的,南京是一个集“山水城林”“人文历史”“富裕便利”于一身的大都市,关键是南京的博爱和包容。

南京长江大桥亲水圆环景观桥。冷金明摄

南京长江大桥亲水圆环景观桥。冷金明摄

“网红”如何“长红”?

从“网红”到“长红”,秘诀靠什么?

“留人是关键。”“南京发布”说,一方面,是发展夜经济、打造具备长久吸引力的文旅项目,将更多“一日游”变为“过夜游”,从“一次游”到“多次游”。另一方面,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把外地朋友的“心之所向”变为“无悔选择”。

在南京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敏看来,南京有很丰厚的文化底蕴,文旅行业应在这些资源禀赋的基础上不断翻新,注入更多鲜活的文化元素,使之成为持续吸引客流的亮点,将资源禀赋转化为获客成果。

“随着文旅市场的复苏,游客的需求逐渐产生了分化,文旅行业需要针对细分市场,研究年轻人、消费人群的喜好需求,从而决定注入哪些鲜活的元素。”张敏还发现,今年南京涌入的人流,凸显出传统旅游景点与新兴旅游景点的不均衡,像夫子庙、总统府、中山陵等传统旅游景点,游客接待量已经超过了景点的承载力。“随着新兴旅游景点逐渐崭露头角,我们需要进一步对游客引导宣传,可以让游客领略南京文旅的更多精彩。”他说。

江苏省社科院社会政策所所长、江苏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春龙认为,热度带来游客增多,可以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更多的游客意味着更多的文化交流,当地文化得以传播和推广。当一座城市因网络社交平台的流行而受到广泛关注时,对该地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都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张春龙提出,南京既要理性地看待已有的“泼天流量”可能会归于正常,更有必要借此难得的流量机会深度打造自己的城市品牌。

“光之城”巴黎、“永恒之城”罗马、“千塔之城”布拉格……“世界上不少城市长时间保持旺盛的吸引力,与其独有的品牌魅力分不开。南京需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历史背景、发展成果形成的独特魅力,为人们提供丰富的旅游体验,同时脚踏实地建设自己的城市,实现传统和现代的融合,为市民和游客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场景。”张春龙说。

(责编:龚世俊、吴纪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