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社会

河道治理难?南通通州区一招让群众热心护河还能增收

人民网记者 王继亮
2023年12月27日08:59 |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小字号

正值寒冬,走进江苏南通通州区,“河畅水清、人水和谐”的场景轻易可见。

望着一泓碧水的遥望港河,十总镇上雁村村民李卫民感慨今昔之变:“今年治理前河道水质差,夏天气味难闻,几乎见不到鱼。”作为参与生态治理河道的一员,李卫民承包了这里大片水面养起了鱼,“我没事时就会来瞧瞧,现在鱼都不小了,春节前定能卖个好价钱”。

通州区水网密布、河湖众多,有河道700余条,总长超过1600公里,有着“江海明珠”的美誉。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当地以学促干,把区域治水作为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推动河道管护与养殖经济效益双提升,实现以低成本撬动可持续循环养河大课题。目前,该区河道已全部纳入“以河养河、生态护河”机制。

治理后焕然一新的十总遥望港河。人民网记者 王继亮摄

治理后焕然一新的十总遥望港河。人民网记者 王继亮摄

“自己的河道自己管”

河道治理是一个长期过程,占用、堵塞、生态破坏等是各地治水面临的共同难题。所谓“以河养河、生态护河”,就是把河道“发包”给沿河百姓生态养鱼,同时签订村民公约,共同管护河道。

“由职能部门牵头组织专家团队,对区域内河道水系‘养河护河’项目可行性进行评审,对科学养护、合理利用水生生物资源方案进行深化设计,科学选定放养物种,最终确定了‘以河养河、生态护河’的方案。”通州区水利局局长赵坚介绍,方案出台后,既能治理河道又能增收致富的新举措很快得到认可,老百姓纷纷要求加入“养河”队伍。

按照这项制度设计,社会各方分段或分区域认领河道,在河道放养食草性鱼类,同时担负起河道日常管理责任。“鱼吃草消除过量水生漂浮物的同时又改善河道富营养化,养殖户年底捕鱼售卖‘以水富民’,来年继续投放鱼苗,用小成本解决大问题,实现了可持续循环养河。”通州区河长办综合科负责人徐茂东说。

同时,通州区根据河道不同特点,制定“一河一策”,从阻水障碍物清理、涉河建设项目规范整治以及河道疏浚、水域清理等方面着手,对辖区内存在问题隐患的河道、水系进行综合整治,多措并举提升河道管护水平,让群众看得见环境变化、鼓得起“养河”干劲。

“我们住在河边上的几户人家,一起认领了这条河,大家干得都很起劲。”刘桥镇苏池村村民刘汉智指着门前河道说。目前,全区已有1500余户沿河农户参与“以河养河、生态护河”,预计户均收入增加近千元,也实现了“自己的河道自己管”的要求。

冬日晚霞下的通州南山湖美景。人民网记者 王继亮摄

冬日晚霞下的通州南山湖美景。人民网记者 王继亮摄

“四管”模式分类施策

在不同河道的具体情形,通州区因地制宜,创新实施“周边群众自己管、外包团队专业管、民间河长公益管、村级组织兜底管”的“四管”模式。

针对河面宽阔、适宜专业化养殖管理的等级河道,当地通过公开招投标与38家河道养护专业公司签订“养河”协议;针对治理难度大、管护力量不足的跨界等河道,当地组织14家爱心企业、153名爱河护河志愿者,成立“民间河长”联盟,组建“小水滴”志愿服务队,壮大管护队伍。

“原先平均一条河道需要4名保洁员专职管护,实施‘以河养河、生态护河’后,有了专业公司、爱心志愿者的支持,只要1名保洁员兼顾管理,人力物力更多转向了岸坡清洁、垃圾转运等工作。”刘桥镇苏池村党总支书记宋卫民说。

针对位置偏僻、基础较差的废沟呆塘,当地落实属地村(社区)兜底责任,1024名机关党员“入格报到”,带动2000多名群众参与鱼苗投放、岸坡清理,先后“起底”河渠沟塘超8000个,清理水域面积1400万平方米,打捞水葫芦等漂浮物1082吨,增殖放流鱼、蟹等13吨。同时以水域监管、河长在线、空间管控为重点应用场景,建设水利数据库、应用支撑平台和业务应用系统,实现重点河道水系管护一图浏览、一键搜索、实时监测。

“以前河道管护总是管两天好两天,人财物投入不少,却总是不能实现长效治理,现在有这么多党员群众参与进来,还有智慧平台支持,河道环境越来越好,老百姓都拍手叫好!”川姜镇望海台村第一红网格党支部书记管乐说。

据了解,为激发各方参与“以河养河、生态护河”的积极性,通州区按照每公里2000元标准落实专项奖补资金,现已落实奖补资金360余万元,同时节约河道养护经费逾2000万元。赵坚表示,将持续推动“以河养河、生态护河”融入河长制工作,既把水环境治理好,也在治理过程中探索村民增收新路径,努力实现两手抓、两促进。

(责编:龚世俊、吴纪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