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

江苏南通:锚定高质量 隆起增长极

人民网记者 王继亮 张玉峰
2023年12月28日10:43 |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小字号

航拍南通通州湾启东吕四起步港区码头。人民网记者 王继亮摄

航拍南通通州湾启东吕四起步港区码头。人民网记者 王继亮摄

12月19日,气温零下,吕四起步港区汽笛鸣响,“众恒山海”号货轮缓缓离港。这里是江苏南通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的新出海口,船上装载的111米超长风电叶片刷新了码头最长风叶吊装纪录。如今,这艘货轮已经抵达广西防城港。

南通,江海交汇处,是江苏长江岸线最长的城市,集“黄金海岸”和“黄金水道”于一身。在多重国家战略加持下,南通近年抢抓机遇,高质量发展走出铿锵步伐。自江苏省2018年对高质量发展进行综合考核以来,南通市连续五年获评第一等次;特别是2020年,南通成功晋级“万亿城”。眼下,当地正聚力打造江苏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绿色为基绘新卷

如皋市长江镇有48公里长江岸线,一度布满了码头、堆场,以及大大小小的企业、江鲜饭店。如今,置身精心打造的龙游湾沿江景观带,树木叠翠,鸟鸣啾啾,看水天一色,美不胜收。

2016年以来,如皋开展生产岸线腾退、生态环境修复等工程,拆除31家非法码头、堆场,腾地803亩,努力修复这一片侵蚀长江肌体的“生态伤疤”。 “只要坚持下去,这片树林将成为长江沿线的一道防护林,也是一道风景线。”范玉龙是当地巡江护江志愿者,个人累计参与植树4000余棵。他说,自打江边添了生态景观带,不仅本地人,周边城市来此观光打卡的游客也越来越多。

如皋市沿江冬日景象。人民网记者王继亮摄

如皋市沿江冬日景象。人民网记者 王继亮摄

作为生态环境部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通州区把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作为突出的民生工程,在城市居民生活污水处置上花心思、想法子,通过建设生态安全缓冲区,发挥生态系统净化与碳汇功能。益民水处理生态缓冲区,正是其中的一个样板工程。

“整个处置过程包括多个环节,缓冲区种植有成片的净水植物。”益民水处理生态缓冲区项目副总经理邱启明说,一期项目自2015年12月运行至今,每天满负荷运转处置4.8万吨生活污水,全部达标排放,二期扩建工程已实现试运行。

视线转向如东县。在东凌湿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凤头燕鸥连年夏季如期而至,这是当地湿地保护取得成效的一个注脚。如东拥有86公里海岸线,沿海天然湿地面积22万公顷,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该县严格划定湿地“保护圈”,先后修复湿地1066亩。

生态环境是衡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尺。近年来,南通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生态文明建设可圈可点。沿江的“沧桑巨变”折射了南通全市域统筹推进“美丽南通”建设的生动写照,高品质生态环境成为支撑当地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基底。

沿江科创强引擎

坐标,海门区。2022年9月,海太长江隧道正式开工。未来,从海门驱车不用10分钟即可跨越长江,半小时直达上海。从“靠江靠海靠上海”到“通江通海通上海”,交通区位的重塑为沿江科创带发展来到新机遇。

2020年12月,科技部公布《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提出,“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打造沿江创新发展带”。随后,《南通市沿江科创带发展规划(2021~2025年)》发布,提出构建“核心辐射全域、片区各具特色”的“一核、四区、多园”可拓展发展格局。

海门区謇公湖科创中心。人民网记者王继亮摄

海门区謇公湖科创中心。人民网记者 王继亮摄

海门是南通沿江科创带的主战场,而沿江科创带又是“创新海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南通的产业地标,当地船舶海工集聚规上企业322家,船舶和海工产业规模分别占全国的1/10和1/4。2022年7月,江苏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在海门筹建成立,这也是南通市首个省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我们与知名高校合作,进行船舶智能新能源动力系统的开发。”该中心业务发展部总监廖期龙说,目前正在开展绿色智能发展中的增程动力系统硬件匹配与设计、智能能量管理技术的研发。

南通市长张彤表示,得益于科技创新特别是江苏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这一重大科创平台的牵引带动,今年1—11月南通市船舶海工产业产值达到1613亿元、同比增长17.4%。

南通海赛未来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布局于沿江科创带的年轻企业,起步于安徽合肥,总部迁入海门也仅有两年。瞄准建筑数字化和城市数字化管理细分领域,这家公司成长迅速。“我们不仅要奋力追跑,将来还要在行业领跑。”敢让公司负责人沈姻辉讲出这话,是科技创新赋能带来的底气。

据统计,南通沿江科创带启动建设两年多来,新招引科创项目超1000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0余家、创新创业人才(团队)超百个。此外,新增国家级、省级众创空间、孵化器66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达28家,各类科技型企业总数超过5000家。

“作为万亿元GDP城市,南通新旧动能转换仍旧紧迫,需要依托沿江科创带这一战略功能平台,锻造以科技创新为牵引的新发展动能,回答好南通‘下一个万亿在哪里’的问题。”南通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向海图强谱新篇

江强海弱,曾是江苏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局。而今,南通向海发展,已时至势成。

2019年12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规划建设南通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2020年初,南通即统筹全市域沿海开发,整合206公里海岸线上的洋口港、通州湾、海门港和吕四港组建“大通州湾”。这其中,吕四港被赋予“起步港区”的重任,于2022年10月26日正式启用。

新港区带来新发展。今年前11个月,吕四港区累计作业船舶329艘次,完成货物吞吐约127万吨。“我们每年多达2万多个集装箱,自码头启用后,就改成了从水路到上海洋山港或外高桥港区,每年可节约成本约100万元。”启东韩华新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能让企业省下开支,得益于港口推出“陆改水”业务,主推的沪通快航精品航线已实现每周5班航次。“货船到达上海后,再通达世界各大港口。”江苏沪通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达山说。

向海图强,不仅让一座传统渔港实现向深水大港的蜕变,也让一座现代化的滨海新城拔地而起。

通州湾一项目建设工地。人民网记者王继亮摄

通州湾一项目建设工地。人民网记者 王继亮摄

深冬时节,走进通州湾示范区,江苏蓝水新能源集团项目工地建设如火如荼。它的落地,得益于返乡创业者窦建和的以商引商。4年前,窦建和看好通州湾的前景回到南通发展,今年已如期向上海客户交付海工产品。“刚落户时,通州湾的企业并不多,但近两年大有不同,湾区每月都有新变化。”正如窦建和所说,“企业多了,人也变多了。”

“去年招引项目总计投资额300多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列南通市第一,今年有望超过600亿元。”通州湾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石星恺列出一组数据,2022年当地净增加人口超过2万人,其中35周岁以下的人口超过92%。

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紧挨沿江岸线。除了大型央企国企,园区还吸引了华滋能源、京沪重工等实力民企落户。据了解,在规划用地面积35.8平方公里的园区内,已入驻海工船舶企业20余家。

作为我国第二大船舶海工基地,南通具备各类主流运输船、工程船的生产制造能力,形成了覆盖海洋油气、海上风电等领域的海工装备优势产业链。如今,南通正全力打造世界级船舶海工先进制造业集群。

社会治理幸福曲

不久前,南通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通过高清探头识别发现,新桥北村疑似堆放大量装修垃圾,信息立即下达到崇川区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接到预警后,我们开展核查,了解到一户居民在装修过程中拆改承重结构。”崇川区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随即将信息转派至街道,再由综合执法局、社区、楼道长登门处理。

崇川区“联动指挥一张图”。人民网记者 王继亮摄

崇川区“联动指挥一张图”。人民网记者 王继亮摄

从AI技术识别发现问题到数据在不同部门和区域间有序流动,背后的“神经中枢”位于南通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在该中心智慧管控系统大屏上,城市管理、交通运行等信息一目了然。一旦发现问题,一张纵横全覆盖的网络将提供保障。

该中心纵向搭建了1个市级、10个县级、96个镇级指挥中心以及9331名网格长、7.61万名微网格员的指挥联动体系;横向上,则打通了148家部门单位和16个纵横分中心。“打通上下通道,实现数据、资源共享,特别是通过协调跨区域、部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赋能。”南通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陈晓云说。

近年来,南通市围绕“一个中心管全域、一个号码管受理、一个APP管服务、一个网格管治理、一个平台管监管”的市域治理“五个一”新模式,筑牢市域治理根基。

为更好服务群众,星海社区在小区成立了“红管家服务驿站”。除了每天有居民志愿者在岗服务外,每月16日和30日,业委会、物业、社区人员都会现场办公,集中解决各类诉求。社区党总支书记蔡晓磊介绍,从2020年开始,社区推出微阵地,把辖区分为9个大网格和52个小网格,组织社区干部定期走访网格,收集群众心声。

同样探索出基层治理新路子的,还有如皋市城北街道平园池村。“游客慕名而至,除了看重我们的风景,还有文明的乡风。”平园池村党总支书记刘炜建介绍,村里制定了详细周到的村规民约,并以此作为评比的主要内容推行“积分制”管理。如庭院内脏乱差、庭院外乱堆乱放减10分,好人好事、助人为乐的加50分……评比内容分为8大类116条,对村民实现“一户一档”,每月一评比,每个季度一兑现,给予对应奖励。

小积分换来大和谐,平园池村共获得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30多项省级以上荣誉。村里还深挖荷藕栽植文化,持续引进花木盆景、果蔬种植等现代农业项目,建起2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农文旅融合发展让当地群众尝到了增收的甜头。

以小见大集腋成裘,社区治理点面开花。自2020年5月被中央政法委确定为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以来,南通市持续提升市县镇三级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建设市域社会治理高地上不断发力,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新的一年即将开启,我们以什么样的发展图景、什么样的思路举措、什么样的奋斗姿态,抓住有利时机闯出一片新天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南通市委书记吴新明表示,多重国家战略的持续赋能是南通最大的优势与利好,制造强市建设的积厚蓄势是南通最大的基础与支撑,竞相发展氛围的日益浓厚是南通最大的动力与活力,2024年南通将应势而为、乘势而上,跑出加速度、创造新精彩。

(责编:张程、吴纪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