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社会

人民日报海外版|南京高淳固城街道花山村:锣鼓奏乡音 文化润人心

本报记者 史志鹏
2024年01月16日07:1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1月16日12版 版面截图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1月16日12版 版面截图

雪映花山村蒋山书舍。

雪映花山村蒋山书舍。

村民在风景秀丽的花山村劳作生息。傅志伟摄

村民在风景秀丽的花山村劳作生息。傅志伟摄

花山村的孩子们在蒋山书舍阅读。

花山村的孩子们在蒋山书舍阅读。

花山村的大小鼓手。

花山村的大小鼓手。

村民在交流十番锣鼓演奏技巧。

村民在交流十番锣鼓演奏技巧。

花山村(原为蒋山村)村民来到南京市高淳区高淳老街表演打莲湘。

花山村(原为蒋山村)村民来到南京市高淳区高淳老街表演打莲湘。

俯瞰花山村。

俯瞰花山村。

村里一处古建筑——保贤局始建于1888年,后逐渐发展为慈善机构。本报记者 史志鹏摄

村里一处古建筑——保贤局始建于1888年,后逐渐发展为慈善机构。本报记者 史志鹏摄

原题: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固城街道花山村

锣鼓奏乡音 文化润人心(遇见乡愁·古村落的记忆)

“一湖青山一湖秀,固城湖边岸垂柳。爷爷牵过的老水牛,走不出我的记忆与乡愁……”返京后的数日,花山村的村歌仍不时在脑海里响起。

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固城街道的花山村下辖9个自然村,东依青山、西傍秀湖。受山水灵气滋养,花山村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散落着汉朝墓葬、唐朝驿道、南宋祠堂及明清建筑,历史文化氛围浓厚。

在村里的网红书屋——蒋山书舍,记者碰到了正在读书的村民刘春燕。“这儿原本是一处明清老宅,后来改造成了书屋,为大家提供了一个阅读场所。”刘春燕是常客,她不仅自己来,有时也带孩子来,“书舍藏书丰富,且设计团队最大限度保留了‘青砖黛瓦’的样貌,在这阅读很有感觉。”

村里另一处有名的老宅,要属何氏宗祠。门厅的砖雕石雕,院内的参天古柏,古色古香的家训堂,似乎在诉说着何氏家族的过往。村民何长清在祠堂内与老者交谈,他们拿出厚厚的族谱,历史感扑面而来。上面记载:宗祠始建于南宋,为北宋宰相何执中之孙何文忠所建。“祠堂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后代子孙不管走多远,来到这里,才算回家。要把祠堂打理好,祠堂兴盛,我们就有了根。”何长清说。

花山村的“文化味”不仅体现在老建筑,还在于有一群热爱民俗的村民。年近五十的路抱娣是个多面手,既会敲锣鼓,也会打莲湘。“花山的十番锣鼓小有名气。”路抱娣介绍,一般由5至7人演奏,乐器有大鼓、大锣、大镲、小锣、钹,还有唢呐配奏,音调铿锵,“年三十我们表演,全村老少都来,热闹极了!”

村里一处古建筑——保贤局门口,两位村民在练习跳五猖。“五猖代表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用来消灾、祈求平安。”村民刘召金一一介绍着他的家伙什儿。另一位村民路财华则穿上戏服向记者展示,他跳五猖有些年头了。“20年前,我从父辈手中接过了这门艺术,大家都很爱看,我也要把它传下去。”

冬日的村落,多了些静谧。文化无言,在村里静静流淌,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花山人。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花山村村委会提供)

(责编:张鑫、吴纪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