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网络强省调研行丨制造大省发力数字经济

大生集团的智慧管理云平台上,各项数据清晰可见。人民网 杨维琼摄
在江苏省大生集团有限公司的智慧纺纱工厂内,AGV无人驾驶物流小车穿梭自如,清花、梳棉、粗纱、细纱、络筒等各道工序有序运作,巡检工人骑着电动车检查。车间门口处的“大生智慧管理云平台”上,责任人、机台号、温湿度情况等各项数据清晰可见。
智慧纺纱工厂副主任夏晶说:“以前,质量追溯需要工人一一核对,逐个标记;现在从原料到成品每一个环节都会自动打上标记,一两分钟便能快速定位到故障零件。”
人民网了解到,通过连接智能物流生产线、搭建自主可控云平台、打造创新体系数据库,智慧纺纱工厂生产效率提升约15%,吨纱综合成本下降1000多元,万锭用工减少至10人以下,单位人力资源成本仅为传统车间的二分之一左右。
如今,作为建成“十三五”时期第一个数字化纺纱车间以及“十四五”时期第一个智慧纺纱工厂的纺织制造型企业,大生集团正在筹划建设全国第一个零碳纺纱车间。
与大生集团一样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的还有江苏悦达纺织集团。位于盐城的悦达纺织集团,其绿色智能工厂项目定位有机、再生、改性等绿色纯棉产品,全年实现减碳12000吨,项目被列入“2022江苏省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典型案例”。年前,悦达纺织集团负责人来到大生集团,双方就纺织企业如何推动“数智转型”进行了交流探讨。
聚力打造数字经济全面发展的网络强省,江苏深入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努力建设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截至目前,全省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95家,数量全国第一;5G工厂增加到97家、灯塔工厂增加到12家,总数均居全国第一;全省两化融合水平连续八年位居全国第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三年全国第一。
就如在互联网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ID,在工业互联网体系里,每个物品、元器件等也有自己的唯一“身份证”,被称为“标识”。为了让“身份证”能够被识别,方便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追踪定位,还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字典”进行解析,这就是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位于南通的江苏中天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标识解析应用服务商,如今,其注册量达到3.3万家,解析数和注册数在全国率先实现双过百亿,占全国的十分之一。
此外,该公司还自主研发了爱尚(ASUN)工业互联网平台。据公司总经理时宗胜介绍,面向中小型企业,中天互联提供基础的信息化管理,让企业能以低成本进行智改数转网联;面向大型企业,在其基础上提供机密算法和模型、大数据分析、舆情预测等;面向整个供应链,提供产能共享等创新模式的服务。截至目前,该平台已赋能船舶海工、电子信息、纺织化纤、新能源、机械装备等21大行业不同领域,为上千家重点企业客户提供服务。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