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政治

扬州:凝心铸魂奋进新征程 践行嘱托建功“好地方”

2024年02月07日11:41 | 来源:扬州日报-扬州网
小字号

  这是一场触及思想、涤荡灵魂的精神洗礼,这是一次叩问初心、担当使命的政治历练,这是一张发力奋进、实干争先的发展答卷。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按照党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市委坚决扛起主体责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扬州是个好地方”的殷殷嘱托,坚持把“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贯穿主题教育始终,迅速启动、扎实推进、全面深化,创新开展“践行嘱托建功‘好地方’”实践活动,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等重点措施贯通起来,高标准一体推进,引导全市广大党员自觉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奋发前进的智慧和力量,经受了一次全面深刻的理论大学习、思想大武装、党性大锤炼。

  在省委第六巡回指导组全程指导下,全市各地各单位牢牢把握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以学铸魂,紧跟核心强忠诚,争当政治坚定的表率;以学增智,理论武装强本领,争当能力过硬的表率;以学正风,廉洁奉公强宗旨,争当务实自律的表率;以学促干,推动发展强担当,争当敢为善为的表率,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入脑入心,不断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筑牢思想根基,理论学习谋实招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市委把开展主题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从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坚决扛起抓党建主体责任,把各项工作牢牢抓在手上、把规定要求落实在行动中,推动理论学习入脑入心。

  突出示范引领学。市委常委会分两个阶段举办封闭式读书班,在通读研读8种必读内容基础上,设置集中自学、专题辅导、交流研讨等环节。在主题教育期间,每月集中开展两次学习,带动全市上下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把理论学习贯穿始终。

  突出统筹联动学。针对不同领域分别制定责任清单,逐条逐项规定学习内容和目标,通过“党支部发、点对点寄、一对一传”等方式,向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放学习资料40.8万余份。分片式引导,将理论学习分为抓好个人自学、集中学习研讨、开展轮训培训等3个基本步骤,一贯到底抓到支部,实现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理论学习有效覆盖;差别化实施,考虑到流动党员、“两新”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员、年老体弱党员等特点和实际,采取驻外送学、党委领学、结对帮学等近10种灵活简便的途径,深入生产一线、先锋驿站送学宣讲,确保基层党员不漏学、不掉队。

  突出创新载体学。拓宽学习渠道,丰富学习载体,用好1420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拓展延伸“五常两聚”工作机制,让农村党员不出村就能参加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我是党课主讲人”活动,组织100名优秀主讲人和近年来招募遴选的1000多名来自群众身边、善于说群众语言的理论宣讲员,以“读原著+谈体会”的形式讲深讲透讲活党的创新理论,用本地实践案例故事让理论变得鲜活;依托本地红色教育资源,发挥10条红色研学线路等现有阵地作用,引导广大党员深入具体场景开展沉浸式学习。

  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面加强。通过集中系统学习,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深刻感悟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增强了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实现了思想的再凝聚、初心的再坚定、党性的再锤炼、使命的再升华。

  找准解题路径,调查研究摸实情

  工厂车间、田间地头、校园课堂、居民社区……全市各级党员干部将调查研究作为主题教育的必答题,坚持沉到一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听民声、摸实情,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剖析正反典型案例,在深入调研中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感悟。

  市委常委会以上率下,聚焦“三湾区域生态修复”这一主题教育正面案例,开展解剖式调研,引领全市县处级领导干部把专题调研当成一堂深化思想认识、明确解题路径的现场“实景课”。全市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围绕打造“创新引领、产业兴旺”“协同发展、城乡融合”“绿色发展、美丽宜居”“文化繁荣、文旅共兴”“共同富裕、人民幸福”“治理高效、活力彰显”的“六个好地方”主题,突出“深、实、细、准、效”五字诀,扎实开展“三进三解”调研活动。

  突出“严”的标准,力求“实”的效果。市委主题教育办全面加强对调查研究的统筹协调,严格审核各地各部门报送的调研选题,对存在问题进行点对点提示、面对面纠正,避免扎堆调研、重复调研,减轻基层和企业负担。全面学习推广“四下基层”,细化为听取1次主题教育汇报、开展1次“四不两直”走访、开展1次信访接待、开展1次意见征集、办理1项实事项目、指导1次专题民主生活会(专题组织生活会)等“六个一”任务清单,确保“四下基层”见真章、出实效。

  主题教育期间,扬州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赴基层蹲点调研1616次、体验式调研1432次、“四不两直”调研2838次、网络调研480次,到矛盾多、群众意见集中点位调研4860人次,调研中发现问题3224个,现场解决重点问题861个,提出对策举措5304条,出台了一批政策文件,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推动发展的实际举措。

  坚持动真碰硬,检视整改务实效

  市委坚持把问题检视整改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上下联动、真查实改,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带着问题学、盯着问题改,确保检视整改扎实推进、见到实效,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全市各级党员干部坚持真改实改,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赴江都区仙女镇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带件下访,妥善处理27名职工养老金、医保等费用补缴诉求和噪音扰民问题;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先后走访13家企业工厂,深入一线倾听意见建议。市委主题教育办先后召开5次整改整治工作专题会议,不断强化工作力度,以“件件有督促、事事有反馈、样样不落空”的标准,对相关问题实行清单管理、滚动跟进。

  政贵有恒,治须有常。市委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及时将主题教育中形成的务实举措和好经验好做法上升为制度固定下来。注重把发现的问题、整治的做法、取得的成效,吸收到市委、市政府重要文件之中,制定《关于深入推进“好地方”建设的实施方案》“1+6”政策文件,持续在破除“居中思维”、凝聚发展共识上狠下功夫,让制度规定成为规范学习的标尺、解决问题的武器、促进工作的保障。

  突出敢作善为,推动发展重实干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市委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把握好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提出“以学促干”的政治考量,紧紧围绕“走在前、做示范”的重大使命,引导党员干部将焕发出来的学习、工作热情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果,坚持以实为要,做到知行合一,突出以学促干,切实把主题教育激发出的动力活力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效实绩,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扬州新实践中再建新功。

  在“谋大局”中“抓大事”。紧扣“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重大要求,以宁镇扬一体化为战略支点,启动G328产业创新走廊和S353康养产业带建设,加快实施北沿江高铁、宁扬城际、龙潭过江通道等一批区域重大交通工程;紧扣“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嘱托,深入实施长江大保护战略,大力推动长江“十年禁渔”和沿江产业“降黑增绿”“腾笼换鸟”“破旧立新”三项行动,全市累计关闭退出化工生产企业481家,长江扬州段生态岸线占比从47.5%提升至56.9%,长江扬州段水质由Ⅲ类全面改善为Ⅱ类;紧扣“南水北调工程是事关国计民生的战略性基础设施”重要指示,率先规划建设1800平方公里的江淮生态大走廊,投资300亿元实施良好湖泊保护、生态廊道和生态屏障建设等“八大工程”。

  以“两手抓”推动“两促进”。坚持以“带头干带领干带动干”行动为着力点,把抓好主题教育与全面完成年度各项工作任务统筹起来,推动经济运行呈现整体向好、持续向好的态势,用中心工作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效。深化干部队伍能力作风提升行动,创办融媒体问政和舆论监督节目《政事面对面》《民情直通车》,干部队伍的精气神大大提振。2023年,扬州经济运行实现率先整体好转、中国式现代化扬州新实践实现良好开局: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好于预期、高于省均,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主要指标增幅全省领先,工业开票销售突破82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2000家,新招引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比上年翻了一番……

  知重奋进、实干争先。面向未来,扬州将始终铭记殷殷嘱托,以“走在前、做示范”的目标为指引,持续巩固主题教育成果,把“好地方”建设得好上加好、越来越好,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扬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周晗)

(责编:黄竹岩、张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