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

江苏盐城:为“碳”路探路

王雪彤
2024年03月20日16:04 |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小字号

黄海之滨,一座座风机的叶片缓缓旋转,一排排光伏面板仰望蓝天,不断生发绿色电能。

这里是江苏盐城,去年入选国家首批、江苏唯一碳达峰试点城市,其新能源发电量约占全市用电量的6成,也是长三角地区首个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当前,盐城立足沿海风光资源优势,一体推进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和低(零)碳产业园区试点建设。

其中,建设低(零)碳产业园,是盐城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引领性、标志性工程。据了解,盐城市选择射阳港经济开发区、大丰港经济开发区、滨海港工业园区等开展零碳产业园区建设试点。

为“碳”路探路,盐城蹄疾步稳!

射阳港经济开发区的 “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吉东育摄

射阳港经济开发区的 “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吉东育摄

做好新型能源体系构建这道“必答题”

盐城拥有582公里海岸线,年均光照时间约2280小时。如何整合自身资源优势,提高企业绿电使用率,是建设低(零)碳产业园区的一道“必答题”。

走进射阳港低(零)碳试点园区,一座150MW的“渔光互补”光伏电站正在加紧施工。园区负责人介绍,“上有光伏板发电,下有鱼虾游弋”的景象有望在年内呈现,并网发电后可满足园区近一半的用电量。

相距不远的大丰港低(零)碳试点园区内,一项致力于解决绿电发出后如何充分利用的储能工程正在实施。这座大型“充电宝”雏形初具,容量达400MWh。“白天光伏电站发电时它充电,晚上光伏电站不发电时它放电给附近的企业用。”大丰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吴慧露说,充、放电之间,园区企业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得到有效提升。

在滨海港低(零)碳试点园区,国内最大的液化天然气(LNG)储备基地也传来好消息。中海油江苏滨海LNG项目一期扩建工程计划今年上半年完成机械竣工,投产后LNG年处理能力可达600万吨,能满足约8500万家庭一个月的用电需求,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3764万吨、氮氧化物66.8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8000万棵。

火力发电如何更清洁高效,是盐城新型能源体系构建的另一个发力方向。滨海港工业园区总投资96亿元的江苏国信滨海港2×100万KW火电项目处于火热建设之中。项目建设公司负责人晏海能说:“我们采用了国际领先的‘二次再热’技术,发电效率可提升48%以上,意味着每生产1度电可以节约8-10克标煤。”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盐城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1428万KW,已占该市电力总装机的65%、江苏省的21%,新能源累计发电量接近全省新能源发电量的1/3。“到2025年,规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较2020年分别下降17%、20%以上,产业园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力争达40%,先导示范园区不低于60%。”盐城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中车时代(盐城)生产的海上风电叶片。人民网 王雪彤摄

中车时代(盐城)生产的海上风电叶片。人民网 王雪彤摄

变资源优势为产业“胜势”

用好绿色资源,带给盐城的不仅是澎湃的“动能”,更是当地新能源产业的集群式发展。

在射阳港低(零)碳试点园区的中车海上风电叶片生产车间,经过铺层、灌注、合模、组装等工序,一扇扇成品“风车”叶片整装待发。“目前,一期时代新材射阳工程、二期海上大功率风电实验平台、三期150米级大兆瓦海上风电叶片均已投产运行;四期主机制造项目预计近期建成投产,满产后年产值可达30亿-50亿元。”射阳港经济开发区零碳专班负责人吴祈诺介绍,依托当地港口和风力资源,中车在射阳港低(零)碳产业园投资打造的新能源装备基地将形成百亿级“智造产业园”。

目光转向大丰港低(零)碳试点园区,光伏晶硅产业集群也已经形成一定规模。2023年,天合光能(盐城大丰)开票销售达104亿元,其中出口销售占25%。而一墙之隔的天合储能项目也将进入试生产阶段,一期项目投产后,产品将销往国内外重点电化学储能市场,预计年产值可达100亿元。

来自盐城市发改委的信息显示,盐城海上风电整机产能已占到全国的40%,成为全球海上风电装备综合产能最大的基地之一;光伏行业全国前10强的企业有8家在盐城投资,硅片、光伏电池片、光伏组件的综合产能位居全国城市第一位。

不仅如此,当地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蓝图还展现出了更多可能性。“我们正在跟农渔管理部门对接,争取把冷能用在给海水降温上,这样养殖出来的三文鱼品质更好,附加值更高。”中海油江苏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术部相关负责人嵇俊介绍,液化天然气(LNG)的汽化过程会产生大量冷能,通过对冷能的梯次利用,可以带动下游产业链开发,如水产养殖、冷链物流、冻干果蔬、冰雪大世界、大数据中心等。

射阳港零碳产业园智慧物联网管理平台。人民网 王雪彤摄

射阳港零碳产业园智慧物联网管理平台。人民网 王雪彤摄

探索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

大势所趋,做足碳管理智慧化文章,不仅是低(零)碳试点园区建设的重点之一,也有望成为盐城吸引企业投资、新兴产业发展的一张新名片。

在射阳港零碳产业园的智慧物联网管理平台上,远景能源、中车时代等企业以及园区仓储区、生活区等功能区域的碳排放情况一目了然。从中车时代的碳盘查界面可以看到企业通过屋顶光伏发电使用的绿电占比达到20.72%,通过国网购买绿电占比79.28%,通过使用绿色能源减排的二氧化碳相当于植树590棵。

人民网在该平台上还看到,中车时代的一款风机产品已经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核算,从原材料到生产加工、成品输运、废弃物处理,全流程碳排放量约为80.7万千克CO₂当量。

射阳中车风电叶片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亚表示,随着出口贸易对产品碳综合认证、碳数据管理有了新要求,企业急需一个具备碳足迹追踪能力的园区来提供支持,以确保企业获得出口贸易的资格。

人民网从大丰港低(零)碳试点园区了解到,该园区正通过与RMI、BSI等国际机构合作,围绕CBAM(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EAP(循环经济行动计划)等绿色机制的标准,推动绿电溯源认证、产品碳足迹认证与国际认证接轨。“在全球碳约束的大背景下,通过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提升碳足迹标识认证国际化,将吸引更多绿电需求型和出口导向型企业向园区集聚。”吴慧露说。

(责编:张程、吴纪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