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

破茧化蝶,“江苏制造”老字号绘出新图景

2024年05月20日07:25 | 来源:江苏经济报
小字号

  散布在江苏大地的老字号“万花园”中,加工制造业领域的老字号企业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传承的产品虽然可能不是快消型的高频消费品,但同样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面对新技术的不断突破和消费热点的持续涌现,从历史中一路走来、不断爬坡过坎的老字号如何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市场和品牌竞争中依然引领行业的发展?日前,记者走进我省纺织、医药、金属等多个制造业老字号企业,挖掘他们克服时艰、拥抱新生的故事。

  爬坡过坎迎新生

  用植物中提炼出的靛青作染料,采用传统的“小青缸”工艺技术,从制版、印花到染色全部手工操作,这样染出的蓝印花布虽只有两种色彩,却变幻出众多栩栩如生的图案……这款被用于旗袍、挂饰、艺术品等的蓝印花布面料出自南通本蓝工艺品有限公司,其前身通州二甲曹裕兴染坊于清代道光年间设立。170多年来,染坊历经五代传承,将蓝印花布的生产工艺完整承袭,形成了鲜明和谐的蓝白之美,至今研发的蓝印花布新花型已达数百种,深受本地及周边地区客户的喜爱。

  “在整个蓝印花布行业,我们染坊最大的特点就是传承脉络非常清晰,技艺保留原汁原味。不过,虽然技艺的传承没有断代,我们多年来的发展思路也并非一成不变。”曹裕兴染坊第五代传承人江荣告诉记者,1956 年公私合营后,染坊的家庭成员全部进入国营二甲印染厂继续从事蓝印花布生产制作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幕拉开,尤其是当时间迈入20世纪90年代,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自幼耳濡目染蓝印花布生产的染坊第四代传承人曹建雄愈发感受到企业体制对于保护传承老字号工艺的重要性。“经过家庭会议表决,大家集体同意恢复染坊,做自己所理解的蓝印花布。”

  解决了企业体制问题,新的考验又摆在了这家老字号染坊的面前。江荣告诉记者,由于多年来身处国有企业,当染坊重新面向市场时,所拥有的固定资产以及花版、花型等生产资料几乎为零,可以说是“空有一身技艺无处施展”。如何破解难题?曹家人发动整个家族的力量,各司其职复兴染坊。“岳父是技术业务的核心,因而主要负责技术研发。其他成员则从生产、营销、协调管理等方面给予支持。”江荣表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得知当地一家供销社的棉花仓库正在拍卖,当即举全家之力筹措资金买下仓库,以此作为蓝印花布生产制作的工坊。在此基础上,经过近10年的磨砺,曹裕兴染坊终于又重新在蓝印花布行业站稳了脚跟。

  镜头转向无锡,作为百年传承的“苏锅”发源地的老字号,王源吉是中国民用锅业的代表企业,迄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正如其名,王源吉的发展过程伴随着多次的“逢凶化吉”。1949年以前,由于战争及其引发的社会动荡,王源吉可谓是“在夹缝中生存”。依靠老一辈传人不断应时应势调整经营发展策略,“苏锅”的冶铸技艺得以代代相传,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至1985年,由王源吉改名的无锡市锅厂年产铁锅数已达到132万只,刷新了王源吉历史上的最高产量纪录,成为全省最大的铁锅厂。

  1994年,新的变数再度来临。由于无锡市产业结构调整,无锡市锅厂被整体划拨给无锡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然而,该公司对生产经营铁锅等日用金属品的热情和动力并不高,王源吉再一次站在了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得知这一情况后,时任长安冶金厂负责人的王汉伦陆续有偿接收下厂里的民用铁锅生产原料、生产设备、库存成品以及30多名有制锅经验的技术骨干和老工人,其中便包括王源吉第八代传承人李燮鑫、原无锡市锅厂厂长杨九皋等,并以此为班底重新组织生产、销售。”无锡王源吉冶坊有限公司总经理、第十一代传承人王鹏飞回忆道。得益于该厂利用原无锡市锅厂的人财物发展铁锅制造这一主营业务,百年铁锅品牌的产品、技艺、服务和文化得到了全面抢救传承,因而免于品牌灭失的结局。2001年9月,锡山市长安冶金厂经工商登记核准变更为无锡市王源吉锅厂,“王源吉”的老字号招牌得以全面恢复。其后,王源吉发展迅猛,产品畅销海内外,制锅为民的文化也得到了进一步传承和弘扬。

  主动转型聚人气

  随着年轻消费群体的崛起,老字号若想让自己的产品被更多消费群体所接受,还需要把握好传承与创新的“变与不变”,打破固有的产品和品牌形象,通过年轻化的产品和传播形式,吸引年轻消费者的关注和喜爱。

  初夏午后,在苏州的李良济国医馆,不少年轻人正在进行身体调理。随着现代人养生意识的不断觉醒,过一个“养生系”的周末成为新趋势。中华老字号李良济,最初为苏州药农李金宝在当地开设的一家“李记药铺”。百余年来,每一代传承人都坚持以匠心种植炮制药材,严格遵循八道标准化流程、十几道工序,以求得到最优质的上品膏方。

  进入21世纪后,国内消费环境日新月异,身处传统中医药行业的李良济若不积极拥抱新消费,极有可能被年轻一代消费者所舍弃。百年老字号应如何走出新时代传承发展之路?“医、养、购、游”这四个看似互不相关的词汇成为解题思路。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我们成立了中医药文化公益服务中心,通过文化宣讲、理疗体验、工艺展示、亲子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向社会公众传播中医药文化和健康养生知识。”李良济第四代传承人、苏州市李良济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梦琦说。随着养生年轻化成为当下大趋势,李良济在产品研发中,将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列入重要的考虑范畴,在丸、散、膏、丹、露、酒、茶等传统剂型产品的基础上,推出更为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调理滋补品,比如与网红咖啡店“代数学家”合作推出“梨梨限定系列”养生拿铁咖啡,与品牌奶茶“另茶”合作推出非遗膏方饮等。“跨界融合让养生变得时尚且多元,传统中医药也可以很‘潮’很‘酷’。” 李梦琦告诉记者,目前,李良济已发展成为集中药饮片生产、共享智慧中药房、中医诊疗、大健康产业、工业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其所开设的李良济中医药文化公益服务中心每年吸引8000多组家庭来学习打卡,有10万人次社会各界人士来体验中医药文化。

  在曹裕兴,拥抱新消费群体也是当下发展的主题。“这是我们今年年初为了迎接龙年春节而特别设计的‘龙宝’,用了7种色阶的蓝印花布缝制,在形象上一改龙稳重、威严的形象,转而有意将其设计得又‘丑’又‘萌’,希望借此迎合年轻人的审美观。”江荣向记者展示的这款龙形蓝印花布玩偶,身长不过15厘米,顶着一颗圆圆的大脑袋,头上两只龙角竖立,大眼睛圆瞪,既颇有气势,又憨态可掬。“这款‘龙宝’的制作融合了蓝印花布、刺绣、拼布等传统工艺,每一只都是手工精心缝制而成。第一批制作的近千只,一经开放预订便被抢购一空。”在江荣看来,年轻一代的消费群体虽然可能没有特别强大的消费能力,但依然会为喜欢的东西买单。正是瞄准了这样的消费新趋势,近年来,曹裕兴着重研究蓝印花布如何适应现代人群的需求,在彰显蓝印花布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技艺特色的同时,在花型款式上融入现代时尚元素,使品牌更具特色和差异化。经过多年磨合,曹裕兴吸引了一批稳定优质的消费群体。

  多点布局闯出圈

  除了聚焦产品与服务本身的创新,积极开拓新的销售渠道也是老字号企业布局出圈的重点。采访江荣前,他刚刚从南通市在上海举办的一场文旅推介会上回来。“上海与南通相邻,将上海的文旅资源引流至南通有很大的潜力。因此,我们积极参与这样的推介,搭设展位展示具有曹裕兴鲜明特征的产品,希望借此不断增加品牌对年轻消费者的吸引力。”他表示,为持续拓宽销售渠道、推动营销服务不断升级,公司积极调整创新经营方式和策略,将曹裕兴经营门店从原产地二甲扩展到南通市区,并同南通濠河风景区、南通狼山风景区、中国珠算博物馆等本地文旅景点合作设立曹裕兴蓝印花布专柜,先后在南京博物院、苏通大桥高速公路服务区设立老字号专柜,展售蓝印花布产品。得益于此,百年老字号的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大。

  2017年起,王源吉将销售渠道从线下转向线上,围绕传统烹饪文化,借助新媒体、新渠道进军新零售。截至2022年,王源吉已有80%以上的销售额来自线上新渠道,且近3年的年销售额增长都超过了100%,从一家以手工作坊为主体、辐射江浙一带线下小店的工厂型加工企业,转型成为以品牌为核心,线上下、海内外齐发力的现代公司。打通线上销售渠道后,更大线下市场的开拓成为可能。“我们在亚马逊销售铁锅产品,目前已开通美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等站点。2023年我们重点布局北美市场,在北美入驻线下商超,并初步进入欧洲以及东南亚市场,全年实现海外销售额300万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50%。”王鹏飞透露,今年,王源吉将进行全球化战略布局,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市场推出不同的产品,并在海外社交媒体上加大营销推广力度,塑造立体的王源吉品牌形象,争取实现全年销售额翻倍增长。(周凯航)

(责编:黄竹岩、张鑫)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