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打好防汛抗旱主动仗 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实现安全度汛
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市气象局预计今年6—8月我市总降水量为580—700毫米,比常年(490.5毫米)显著偏多,发生气象灾害的风险较大,需要做好各种防汛、防灾准备工作。5月15日,我市召开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要求全市上下加快补齐短板弱项,确保实现安全度汛。
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我市相关各级各部门全力打好防汛抗旱主动仗,保障河湖安澜、群众安全、社会安宁。
以“防”为主
提前预防是打好防汛抗旱硬仗的“先手棋”、关键点。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哪怕十防十空,不可失防万一。
指挥工作更是打好防汛抗旱硬仗的重中之重。今年,市水务部门根据人员变动情况,调整充实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更新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和主城区防汛排涝应急专班组成人员信息98名,核定流域性工程、滞洪区、市区防汛排涝等9类防汛抗旱责任人1932名,并分解印发了2024年防汛抗旱工作任务清单,压紧压实责任链条。
汛前检查中,市水务部门全面排查水利水务工程险工隐患、煤矿及塌陷区、在建工地、通信、水上及轨道交通设施等情况,对问题隐患全部制定方案。对13处流域河湖堤防历史险工逐一编制防汛抢险预案,开展防汛责任人与巡堤查险、专业抢险负责人三方对接会商,建立完善查险、抢险、消险保障“一张图、一张表”。
“防范风险的先手”还来自于抢险救援力量建设和救援救灾物资保障。
市应急管理局牵头制定《徐州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办法》,指导各地对辖区所有抢险救援力量的队伍分布、技术专长进行梳理摸排,科学统筹整合各方应急救援力量,完善前置抢险救援力量方案。健全扁平化应急联络机制,构建了以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军队非战争军事行动力量为突击、专业救援队伍为骨干、社会应急救援力量为辅助、专家队伍为支撑的应急救援体系,目前全市各类应急抢险救援队伍有213支、4.5万人。
根据全市灾害特点和抢险实战需要,目前全市应急系统共储备发电机组67台(套)、各类排水泵193台、移动泵车(抢险车)14辆、冲锋舟(橡皮舟)58艘、生命探测仪12台、无人机19架、卫星电话178部等抢险物资装备,实物储备生活类救灾物资16.5万余件(套),其中市级物资5.4万件(套),基本达到5万人安置需求。
以“治”为要
二坝窝大沟与徐运新河交界处,工人们在初夏的骄阳下忙碌。在居民的期盼中,徐州市区积水点治理工程——二坝窝大沟泵站工程正在进行闸墩施工,旧闸已经拆除,将新建一座16立方米/秒强排闸站。
积水点治理是提升防汛能力的重要环节。根据《徐州市区积水点治理实施方案》,到2024年年底,基本完成市区积水点治理,历史上严重影响生产生活秩序的易涝积水点全面被消除。目前,方案中排定的175项积水点治理工程已完成146项,有效覆盖汇水面积近70平方公里,惠及居民约72万人。
记者从市水务局了解到,175项工程中,有15项(含接转项目)列入了《徐州市2024年度水务投资计划》,计划总投资4.06亿元,截至目前已完工或发挥效益的有西苑中路排水工程、中山立交泵站改造工程等6项,在建8项,前期手续1项,累计完成投资1.75亿元。与此同时,市管、区管排水管网已完成清淤1500公里、占比77.2%,剩余部分5月底前基本完成。
在各县(市、区),各项防洪防汛工程也正顺利推进。
睢宁县睢北河中小河流治理和邳州市宋圩等4座重点塘坝除险加固,将在汛前完成主体工程并发挥效益。
邳州去年投资1.38亿元,对邳苍分洪道、中运河重要支流老西泇河、民便河以及城区17条河道、乡镇37条河道开展清淤疏堵、岸坡绿化固化治理,2024年又投资2.04亿元对3条流域性河道沿线5座涵闸、岔河翻水站以及黄楼、杨庙、小吴等水库进行除险加固。
鼓楼区以“治”为要,对辖区32处闸、泵站和重点强排泵房等水利工程设施进行改造提升,荆马河沿线4座老旧泄洪节制闸已完成更换,拾屯河、西月河交界闸完成电气化设备改造,区管5座大型强排泵房均完成汛前养护工作,总抽排能力达14000立方米每小时,进一步保障片区防洪排涝需求。
以“联”为纲
攥指成拳,聚力制胜。多部门信息共享、合力攻坚、协同作战,才能牢筑防汛减灾防线。
聚焦全市气象灾害风险隐患重点环节,市气象局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围绕公众防灾避灾和预警发布能力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健全与水务、应急管理、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的联动机制,在全市范围内更新重大气象灾害预警接收责任人通信信息近万人。
水务、应急、气象、水文等部门协调联动,正在落实直达基层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细化转移避险预案,对重点地区前置抢险力量、应急通信设备,形成工作合力。
记者在会议中了解到,我市应急管理、气象、水务、资规、住建、农业农村等部门将联合开展滚动会商研判,强化监测预警,第一时间发布防范提示,利用网络、媒体、短信和应急广播等多渠道向社会发布预警、避险信息,确保覆盖到每一个基层单元。
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如今有了“智慧大脑”。作为全国水库矩阵数字孪生“先行先试”试点县区,铜山区创新打造了16座中小型水库矩阵数字孪生信息化平台,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数学模型等先进技术,能够实时预测地面积水发生时间、地点和影响范围,做到预报实时化、预警及时化、预演实景化、预案实地化,让临灾预警“叫应”机制直达“神经末梢”。
旱涝急转是徐州夏季的典型气候特征,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社会和谐稳定。会议要求防汛抗旱要做到早、实、快,统筹抓好防汛抗旱、生态河湖、农业生产等工作,坚决打赢防汛抗旱主动仗,坚决守护河湖安澜、百姓安居、社会安宁。(吴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