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

上市公司扎堆 “专精特新”集聚

无锡高新区“高”在哪里?

张玉峰 俞杨
2024年05月28日14:40 |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小字号

1月24日,无锡盛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交所主板上市;3月21日,江苏萝贝电动车有限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不同的是,一家是无锡今年“境内第一股”,一家是江苏今年“境外第一股”;相同的是,它们双双来自无锡高新区(新吴区)。

这并非偶然,企业上市在这里蔚然成风。截至目前,该区上市公司总数达到37家,上市企业数量居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此外,当地还有4家企业在证监会及交易所问询审核,15家企业在江苏省证监局辅导备案。

这里还胜在“人均GDP”“亩均论英雄”,2023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15.69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达到34.58万元,继续保持江苏省县市区第一;就无锡市而论,它以不到全市1/20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市1/7的地区生产总值、1/4的规上工业总产值。

这也是无锡高新区叫响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底气。

被喻为“工业医生”的X射线源检测设备。 受访者供图摄

被喻为“工业医生”的X射线源检测设备。 受访企业供图

专精特新成现象

X射线智能检测,被业界称为“工业医生”。这是无锡日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杀手锏。

“就像人体检一样,拍个片子能查出问题所在。”拿起一块电脑主板,日联科技工程师周鑫良形象地比划着,经过X射线扫描和三维重建图像,可以准确测出芯片内部有无气泡、断裂等缺陷。

10多年前,X射线检测设备的核心零部件还要从国外采购。“进口设备不仅在价格上受制于人,一旦外方停止供应,影响就更大。”日联科技先进检测应用技术研究院院长周立说,破题之道在于自主创新。

2018年,日联科技研制出国内首款封闭式热阴极微焦点X射线源。“这解决了一项‘卡脖子’难题。”周立说,目前这项技术被工信部认定为“国际先进、国内领先”。

扎根无锡高新区15年,日联科技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去年成为我国 "工业X射线"第一股。这家公司1/3以上都是研发人员,研发比例保持在10%左右,实现100%自主技术可控。从技术引进,到技术出海,4月25日,日联科技首个海外生产基地在马来西亚落成开业。

专精特新,在当地不是个案而是现象。仅2023年,无锡高新区就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3家,数量居无锡市第一。在现有37家上市公司中,19家是“专精特新”企业,另有90多家“专精特新”企业列入上市后备企业。

今年初,无锡高新区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上市(过会)企业每年新增5家、总量突破50家,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型工业化强区。

特色园区”中国物联网国际创新园“。 人民网 俞杨摄

特色园区微纳园。 人民网 俞杨摄

特色园区筑风景

无锡高新区微纳园的众创空间里,一张办公桌、四台电脑是盛景微的创业起点。

8年时间,这家企业从小微起步到做大上市,得益于它在民用爆破器材行业电子控制模块领域的专注,也离不开这里创业环境的沃土。

“我们把自己定位为科技企业的超级长期合伙人。”微纳园负责人杨渊斌介绍说,园区针对科技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提供解决方案,形成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一体化的培育体系。

据了解,2017年,也即盛景微成立的第二年,其办公环境就从众创空间的一个工位扩大到100多平米,员工也增至10余人;2019年,政策利好叠加市场爆发,盛景微迎来增资扩产,园区帮助拿到区级人才项目1000万的立项资金,又协调银团贷款解决了约1000万元的资金缺口;之后,由园区牵头争取了在房租、税收、公寓等方面的一系列支持。

“创业初期,每天忙着搞研发、试制,仅一块小小的电子雷管芯片就修改了40多个版本。”盛景微董秘潘叙说,公司核心团队都是技术出身,一心想着攻克技术瓶颈,培育上市的前期工作基本无暇顾及。

“企业专心技术攻关,上市的工作交由专业人士来做。”无锡高新区发改委主任韩建中说,区里形成了与街道、园区属地共同服务企业上市的“双轨服务机制”,满足区内上市后备企业政策支持、融资对接、指导协调、特殊事项处理等多方面需求。目前,盛景微的产品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

前不久,无锡(国家)软件园天鹅座C栋旁举行了一场网球赛,选手来自园区里的企业。活动策划人是无锡软件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江伟,理工科出身的他总爱琢磨如何在园区营造与众不同的创业氛围。

户外音乐、电竞比赛、体育赛事、人才沙龙……作为“无锡Park模式”的发源地,无锡(国家)软件园共有四处载体,现已建成投用86万平方米,其中70%为科研办公用房,约30%为商务生活配套,那里早已成为年轻人创新创业的“幸福iPark”。

“类似微纳园、无锡(国家)软件园这样的特色园区,我们区里共有49家,每家园区都聚焦1-2个主打产业。”无锡高新区工信局副局长贺齐东说。

航拍蓬勃发展的无锡高新区。 无锡高新区宣传部供图

现代化园区上,发展载体林立。 无锡高新区宣传部供图

亩均绩效论英雄

“我们企业在这里历经十多年发展,需要扩大规模时,无锡高新区拿出100亩地,让我们在两年前得以建成科技产业园。”说这话的,是朗新集团副总裁杨苗仁。

2012年初,在对比了长三角多座城市后,朗新集团把总部迁到了无锡高新区,当地即在用地、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朗新集团优先保障。

“为确保朗新集团科技产业园项目(二期)顺利竣工投用,区里配套提供‘拿地即开工’服务举措,编制服务流程图和服务计划表,协助企业加快办理备案、审批等相关手续。”该区科技创新促进中心分管招商负责人说。

朗新集团由此迎来了高速发展的窗口期。从初到无锡时的年营收3亿元,发展到去年已接近50亿元。“前十年公司累计纳税11.7亿元,2022年我们纳税6.9亿元,2023年纳税9.48亿元。”杨苗仁算了这样一笔账:从亩均税收来看,2012年公司亩均税收约270万元;2022年,亩均税收增至1200万元;2023年,亩均税收达到1880万元。以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更大的综合效益,朗新集团可谓“亩均论英雄”的成功案例之一。

3年前,无锡高新区出台了《产业园区“三优化三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目标是到2023年全区街道产业园区实现亩均销售、亩均税收增长30%以上,让无锡高新区“寸土寸金”的价值进一步彰显,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如今,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连片腾退低效用地、着力打造示范园区、显著提高亩均绩效三大发展主目标。

聚焦传统产业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和未来产业布局,当地逐步形成如今的“6+2+X”产业集群。目前已经上市的37家公司,89%集中在这个产业集群中。

无锡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新吴区委书记崔荣国表示,土地资源有限,提高资源利用绩效势在必行,将来的工业用地要侧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责编:张鑫、吴纪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